闫冰竹:着眼中小企业 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走捷径
着眼中小企业 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走捷径
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服务小企业,成就大事业”。这是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一再强调的一句话。
连续两届作为经济金融界中唯一一位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全国政协委员,闫冰竹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中小银行“代表”的责任——为中小银行的繁荣和金融业的发展努力建言献策。
在2008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战略重组》的提案后,闫冰竹委员在出席今年两会时,出人意料地带来了8项提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些提案中,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和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是闫冰竹关心的重点。为此,本报记者在两会期间对这位一手将北京银行打造成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样本的董事长进行了专访。
立足中小企业
《华夏时报》:我注意到今年你递交了8项提案,其中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你并不是第一次提及。在你看来,这些中小企业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闫冰竹:在我看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和国有大型银行竞争,恐怕还有一段艰苦的道路要走,而中小企业恰恰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之一。
中小银行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自己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在目前的情况下,金融资产大部分仍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的贷款规模、市场份额占整个金融体系的比重依然偏低,整体上发展相对滞后,很难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中小银行必须先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然后再根据其定位挖掘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尽可能发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以北京银行为例,我们就避开了国有大型银行竞争的高端客户群,将目光锁定在那些需要融资帮助的企业,也就是中小企业,这部分客户也恰恰是大型银行容易忽视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有这样明确的客户群定位,我们长期以来不仅避免了与大型银行的恶性竞争,而且通过自身的优势,比如信息沟通快、决策灵活、与企业沟通便利等等,把同样经营项目灵活、决策灵活、容易沟通的中小企业作为自身利润增长的最大源泉,同样实现了自己和中小企业的优势互补、良性衔接,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底气并不充足的时候,积极地争取那些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切实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一举两得,这与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政策也相符合。
《华夏时报》:你刚才提到北京银行一直都将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在2008年两会时,你还特地提出了“服务小企业,成就大事业”的说法,而过去的这一年恰恰又是许多中小企业遭遇困境的一年,北京银行有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闫冰竹:这个问题用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截至2008年末,北京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近550亿元,同比增长20%多,超过全国小企业贷款15%的平均增幅。同时,北京银行自身的资产总额在12年的时间里从200多亿元增长到4000多亿元,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不良贷款率等财务指标都跻身国内上市银行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建立在我们立足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在这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小企业也受到了影响,但这并不会对我们产生较大的冲击。要知道一家创新进取的好银行,必须具备的几点就是战略规划能力、决策创新能力、抢抓机遇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在2008年信贷紧缩的情况下,我们在对贷款总额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退出了产能过剩和高污染、高能耗的建设项目,同时积极介入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节能、环保、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项目。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更多的贷款放给优质的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可能更大。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启动能效融资项目、实施社区银行战略、推进零售银行转型、建立绿色信贷模式等等,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也是我们在过去一年中依然保持了高成长和高收益的原因。
而且,中央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也是非常显著。我们计划从2008年底开始到今年新增550亿元的授信额度,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其中30%以上用于支持高新技术、文化创意、节能减排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
帮助中小企业
《华夏时报》:除了与中小企业实现共赢之外,你认为目前中小银行要想取得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闫冰竹:就像我在提案中说的,中小银行从来都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部分已经上市的中小银行也开始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我们应该看到,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仍存在诸多不足。
其实要想帮助中小银行快速健康地发展并不难,我这次也专门在提案中提到了几点。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国家要给予中小银行必要的政策扶持,例如适当放宽中小银行的各种业务准入限制;放开住房公积金、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等存款的准入资格;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参股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境外金融机构等等。
此外,还应该鼓励有条件的中小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实施兼并重组。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小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建立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成立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建立合理的担保公司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等多种手段,来充分降低中小银行的信贷风险,这样才能帮助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华夏时报》:在你递交的提案里,有两个专门提到了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你对解决这样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什么建议?
闫冰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确实给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从2008年9月份开始,一些中小企业的效益就大幅下滑,亏损扩大,减产、停产和倒闭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劳工就业问题。我认为想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还要回到进行完善抵押配套制度以及改善商业信用融资渠道上去。
实行动产抵押,对于解决那些普遍缺乏不动产抵押物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动产抵押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影响了动产抵押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应有作用。我们可以从完善动产抵押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以扩大农业保险对主要农业动产的覆盖、制定出台商业银行动产抵押贷款指引等方面开始做起,为中小企业的动产抵押融资创造条件。
改善商业信用融资渠道,是扭转中小企业弱势地位的必要条件。商业信用是企业除银行信贷以外的一个重要短期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借此通过一定期限的延付或预收获得短期流动资金。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商业信用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必须改善中小企业在商业信用方面的弱势地位,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商业信用缓解经营中的流动资金压力。至于具体措施,可以考虑加强大型企业商业信用监测和管理、鼓励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持续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等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