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我们需要怎样的500强车企

作者:刘珊珊 郑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26 23:38:00

摘要: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虽然连年上升,但从结构上看,新增的企业主要是央企和国有控股企业。


在近期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榜单中,汽车行业斩获佳绩。

今年95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汽车企业共有7家。包括上汽集团(600104.SH)、一汽集团、东风汽车(600006.SH)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汽集团、吉利汽车和广汽集团(601238.SH)在内的企业榜上有名。在中国新增的18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汽车业占据两席,分别为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


再添新秀

这次全球共有33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跻身500强,其中,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首次登榜。

北汽集团以销售收入333.75亿美元、利润10.74亿美元排名第336位。

早在北汽发布“十二五”规划时,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向媒体表示北汽对于世界500强的渴求,并将这一目标落地的时间指向2015年。如今,这一愿望提前两年得以实现。

北汽的跨越是在内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果。北汽集团公关总监郑刚认为,北京市政府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重点扶植汽车工业发展,为北汽集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北汽集团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团化战略则是为实现500强目标不断努力的内因。

与北汽集团一道实现首登榜单的还包括广汽集团。首次上榜的广汽集团以241.4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全球第483位。与北汽集团相同,广汽集团同样是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广汽集团先后完成重组、上市。

2012年,广汽旗下两大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受到钓鱼岛事件的较大冲击,销量与利润出现较大程度下滑。但广汽集团通过开源节流等手段,令2012年营业收入仅下滑2.1%,为241.448亿美元。而世界500强的排序依据正是以上年度企业营业收入为基准。

北汽和广汽的上榜,使中国跻身世界500强的汽车企业达到7家之多。在本次登陆500强榜单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日本共有8家,德国5家,美、韩、法各3家,意大利、瑞典、加拿大、印度各1家。如果从上榜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数量来看,中国仅次于日本,可谓一大进步。


“国字辈”天下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虽然连年上升,但从结构上看,新增的企业主要是央企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内地85家企业中,央企共有45家,国有控股企业33家,民营企业只有7家。央企和国企的总数占到上榜总量的92%。

去年吉利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成为5家上榜中国车企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今年,中国有7家车企入围,吉利仍是“唯一”。

也正是由于“国字辈”车企占据了500强榜单的大多数,一枝独秀的吉利才显得弥足珍贵。但是,“吉利能够上榜,很大原因是由于沃尔沃被并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分析称。事实确实如此,2010年,吉利将沃尔沃收入囊中,凭借沃尔沃的带动作用,吉利于2012年从世界企业总排名的第688位一跃升至第475位。

“海外并购的确是吉利能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驱动力。吉利2011全年总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1500多亿元,其中收购过来的沃尔沃就占了1200多亿。”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坦言,“营业收入仅仅是体量的范围,吉利与真正的世界500强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大而不强

我国汽车企业虽有7家上榜,但基本都只是做到了“大”,仍未做到“强”。从利润方面来看,中国车企普遍较低。而目前中国仍然没有零部件企业上榜。

我国汽车企业与其他国家上榜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500强榜单中排名最靠前的上汽集团为例,上汽集团2012年合并报表实现销售收入762.336亿美元,第九次迈进世界500强,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7位。但是,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汽车公司,上汽年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丰田汽车的约28%。上汽利润虽已达到32.89亿美元,但却只相当于大众汽车的11.78%,是宝马集团的一半。而吉利汽车0.52亿美元的利润仅为大众汽车的0.186%,是宝马集团的0.794%。

而对于具体到汽车企业登上500强榜单,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涉及到一些计算方式和统计上的问题,比如合资企业方面。”言外之意是上榜的中国车企沾了合资的光。

目前,6家国企麾下均有“混血”战将为它们征战沙场,贡献销量:东风旗下有东风日产;上汽集团有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一汽有一汽马自达、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南方工业集团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北汽有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广汽集团有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相比于旗下合资品牌的出众表现,这几家车企的自主品牌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显得黯然无光。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自身的努力。”在冲击世界500强的道路上,吉利模式或可借鉴。“在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路径中,吉利是典型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称。


(作者为本报汽车周刊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