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新来的中国人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26 23:38:00

摘要:3年前,中国富豪们掀起了一股海外收购酒庄园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如火如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无论是“旧世界”的法国,还是“新世界”的澳大利亚、美国,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庄园对于中国买家的到访早已不陌生。3年前,中国富豪们掀起了一股海外收购酒庄园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如火如荼。有人预计,随着2011年和2012年现酒及期酒投资经历寒冬,2013年海外酒庄投资将迎来第二轮高潮。然而,庄园中的美梦并非都能成真。中国买家的纯功利性往往让他们忽视了投资隐患,并难以在文化上与当地融合。


五花八门的投资客

    在海外的酒行业,“中国投资者”已经是一个专门的研究类别。据7月外媒报道,在法国波尔多,隶属于中国投资者的庄园已被列成了一张“成长大名单”,包括著名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等人都将酒庄卖给了中国投资者。
    去年,一位28岁的南京人时屹收购了勃艮第的两块葡萄园。勃艮第是与波尔多齐名的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据称这是中国人首次收购勃艮第的酒庄园。这源于时屹2010年在海外大学攻读葡萄酒和烈酒硕士学位时,与庄主结识,两人很快便开始了合作,由时屹负责商业运营,庄主负责葡萄园管理和酿酒。
    然而,像时屹这样“专业”出身的买家只是少数。在2008年至2012年中国资本海外收购酒庄的统计资料中,私人买家的名字大多以“富豪”、“匿名”或是一个并不知名的私营企业来代替。除了姚明、赵薇这样的明星,以及中粮、茅台这样的大企业之外,有很多中国私人买家的身份显得很神秘。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中国投资客来自五花八门的领域,房地产出身的不少,有的甚至对于葡萄酒没有多大的兴趣。于他们而言,酒庄园似乎就是个单纯的投资品。
    酒行业的知名人士王德惠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国外许多酒庄园的标价并不高,几百万到几千万人民币不等就可买下一个庄园。“这也就是国内一套房子的价格,而且国外一旦买下就是终身拥有,成为一份可以真正传下去的固定资产。”
    一些想移民的中国人正在打酒庄的主意。比如法国,按照当地2009年9月出台的法令规定,外国投资者在法国境内,实现或承诺有形或无形不动资产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欧元,或外国投资者在法国境内创建或保存至少50名员工的企业单位,外国投资者可得到法国长期居留证,有效期为10年,可重复延续。王德惠说,对于个人去海外收购酒庄,国内并没有相关法律设限,国外的准入也较为宽松,走一些个人资质调查的基本流程即可,而且通常会由第三方的中介人或中介结构来帮助完成。
    王德惠说,用酒庄做养老、度假这样生活规划的中国投资者还是少数,用葡萄酒赚中国市场的钱,才是个人收购的主流意图。
    国际葡萄酒烈酒研究机构(IWSR)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共喝掉21.66亿瓶葡萄酒,这个数字是2007年的2.7倍。该组织预测,到2016年,中国人将消费掉30.24亿瓶葡萄酒。法国农业办公室France AgriMer的统计数字显示,从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球葡萄酒消费在中国与美国的推动下增长了0.6%,其中中国消费涨幅9%。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一些中外投资公司渲染“液体黄金”、“稳赚不赔”、“3年回报150%、10年500%”等,也是让中国热钱对海外酒庄趋之若鹜的一大原因。


资金与真诚度的隐患

    “收购酒庄的成本,一部分是看得见的,并不贵;但还有一部分是很多人看不见的,那就是高昂的后期维护成本。” 王德惠告诉记者,国外的人工成本很高,还有很多税,土地和庄园管理的日常维护也很费钱。“庄园是需要随时保持一个优良环境的,一运转就是钱。一般来说,几十公顷的庄园维护费用一年就要上千万。”
    2012年,宁夏红酒业的董事长张金山买下了波尔多的大幕爱酒庄。有消息称,随后张金山又增资576万美元,用于生产种植和维持酒庄日常运转。同样是在波尔多买下酒庄的珠宝商沈东军告诉本报记者,收购后的经营更需魄力和精心,近两年他在土壤改进、酿制工艺、橡木桶等各方面都有所动作,在保留了酒庄原有员工的基础上,还请来了世界知名酿酒大师,拉菲酒庄、木桐酒庄、拉图酒庄、玛歌酒庄原酿酒顾问埃里克先生成为其首席酿酒师。虽然未透露具体金额,但其后期投入的巨大也可想而知。
    但像沈东军这样,在收购后肯下本钱,又能与本地人磨合成功的并不多。
    中资控股的法国百特酒业集团于2011年收购了波尔多两家中级酒庄,但中法两边的团队在管理文化上发生冲突,法方的管理团队、酿酒师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集体辞职。在葡萄酒行业,这种核心团队的离去,会对品质和风格的延续造成重大影响。
    王德惠说,许多中国收购者的商业目的并不纯粹,“他们没有打算踏实地把酒做好,只想借着国内消费的井喷取得短期效果,或是借酒庄促进自己在国内其他业务的发展。耐心、长久经营酒庄,图长远的人太少了。”
    如今在国内,许多打着酒庄招牌的旅游、地产项目开始涌现,那些被中国人买下的国外酒庄也开始抹上这样的色彩。张金山就曾对酒庄进行改造,表示未来会兼顾旅游的开发,成为一个年接待能力达1万人的城堡酒店。
    王德惠说,其实用酒庄做旅游,有些想当然。国外的酒庄多如牛毛,比如法国有10万个酒庄,其中仅波尔多地区就有近1万个酒庄,除非酒庄所在区域本身就是旅游景点,可以沾上人流量大的光,否则单纯靠酒庄打旅游牌,前景并不乐观。
    一位知名酒庄庄主曾有这样的感慨,“我希望将我的酒庄卖给另一个家族,而不是没有个性的保险公司,或者一群中国投资者。”王德惠表示,中国商人往往很难买到真正优质的资产,那些顶级庄园非常看重买家的认真、专业和真诚。
    其实,在酒庄投资者中,中国人的竞争者很多。一位中间商透露,在波尔多地区,爱尔兰、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富豪都很活跃,还有巴西人甚至沙特王子,法国本地的买家也不少。此前的多例中国收购案,都是经历了漫长的谈判后才达成。
    “中国的这股酒庄热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颇为相像。”王德惠说,当时大量的日本富人跑到法国购买庄园,动机也是五花八门。但几年后,几乎所有的收购酒庄都遇到了经营难题,再加上后来日本经济的衰退,日本富商渐渐淡出了买家行列。日本国外酒庄投资由盛到衰仅用了10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