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下一站:厦门
摘要:上海自贸区的获批,真实的影响有多大尚未评估,但至少在心理上,对中国其它地区已形成冲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瞿宜同 厦门报道
上海自贸区的获批,真实的影响有多大尚未评估,但至少在心理上,对中国其它地区已形成冲击。
目前,包括广州南沙、厦门、天津、舟山等地在内也在推进自贸区的建设,力争早日获得国家批复。而近期一份《厦门自贸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起多方关注。
这一《方案》来自民盟厦门市委经济与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龚小玮,在今年厦门“两会”期间,曾作为优秀提案专报给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而这份提案也被媒体解读为“厦门自贸区总体方案”的源头。
有消息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厦门自贸区申请方案目前还没有上报,因为其中一些细节还在进一步斟酌中。”但该人士同时也表示,一旦上报,相信“厦门自贸区成功获批的可能性很大”。
从“自由港”到“自贸区”
从“自由港”到“自贸区”的设想,厦门走了整整三十年。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的项南向邓小平提出在厦门建立自由港,邓小平当即表示,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于是,1985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政府《关于报审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方案的报告》,批准厦门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随后,在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的主持下,厦门市组织了国内100多名专家研究“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调研报告,并为厦门制定出全国最早的一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据厦门市原体改委主任郑金沐回忆,那个时候习近平带着他去北京找于光远、刘国光等专家。
但在此后的十年间,由于各种争议不断,厦门“自由港”建设裹足不前。直至2005年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封关运行,“自由港”在厦门才有了一个小突破。
2011年,厦门市申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参与了申报方案的研究。“当时,我曾建议直接向中央申请建立厦门自贸区,不过领导层没有同意,最终仅剩下的一条关于自贸区的条款,也因为财政部的异议,厦门市最终主动拿掉了。”唐永红说。据悉,该条款大意是:建议厦门经济特区转型为对台自贸园区。
现在,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获批,以及天津、深圳、舟山等地申报的跟进,厦门申报自贸区的想法也开始蠢蠢欲动。不过,唐永红直言此前厦门市的动作不太积极。
成功获批可能性很大
近期,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说“厦门自贸区总体方案”还为时尚早,但是厦门已经开展了自贸区的相关研究。
龚小玮告诉本报记者,按照他此前提出的《方案》,以海沧保税港区为试点建设厦门对台自由贸易区;在海沧保税港区试点取得成功后,自由贸易区政策将在厦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六区一港”实施,包括象屿保税区、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厦门出口加工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航空港。
不过,现在这个《方案》可能会有一些变化。龚小玮表示,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厦门自贸区主要侧重对台自由贸易区,“我们也在考虑推进厦门、金门自由贸易区,看看两岸能否谈成。”
龚小玮认为,厦门市目前拥有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等政策优势,不过三大中心都只是“单项”突破,而非整体破局。目前现实情况是,“单兵推进”愈来愈难,包括金融、外汇等层面的改革,往往涉及顶层设计而无法取得进一步突破。
因此,“自由贸易区是厦门寻求继续改革开放最好的突破口,它将产生税收、金融、海关、外汇等管理体制的系列变革。”龚小玮说。
“厦门特别需要推进经贸自由化,除了对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也有特殊意义,这是厦门经济特区的特殊使命。”唐永红表示。
“现在象屿保税区也在争取做试点,市里还没有确定最终方案。”上述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过他强调,“厦门自贸区成功获批可能性很大。”
厦金自贸区或列入
作为对台区域特色明显的厦门自贸区,“现在我们还没考虑好,是否将厦金自贸区列入方案来作为向中央申请的一个理由。”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据了解,厦门市现有3个台商投资区,分别是海沧、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这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并已形成光电、石化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计算机及外设、物流等产业集群。
不过,从承接台湾产业转移角度看,厦门要落后于昆山、重庆、成都等地,“厦门对台区位地理位置是最好的,但对台工作做得却并不是最好的。”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坦言。那么,下一步厦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关键。
今年年初,台湾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希望以此放宽岛内市场投资限制、调适相关法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并藉以创造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这对邻近的厦门市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厦门经济特区自由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竞争;但是,厦门的地缘优势却更有条件去利用台湾开放的政策。”唐永红表示。
唐永红认为,双方推进经济自由化,才能有更多合作机会,未来厦台两地先行互动,协调合作,将率先走向经济整合的一体化进程。“金门必须要走自由经济区之路,才能摆脱产业经济落后的局面,因此,厦金自贸区可先行一步。”他说。
而在龚小玮的设想中,未来的厦门自贸区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向国家申请象屿保税区或海沧保税港区;待成功后,第二步向全岛放开;第三步则推进厦金自贸区建设。
从单边贸易推进到双边协作,从区内整合到区域合作,“厦金自贸区建成,也就意味着厦门、台湾贸易的自由化,这就是厦台自贸区。”龚小玮认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