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维权放大镜下谁是弱势群体

作者:程元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14 20:38:00

摘要:维权放大镜下谁是弱势群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程元辉 上海报道

   消费者在媒体机构呼吁下维权的时候,汽车经销商与消费者平等对话权利已经下降了。事实上,徐宪成所经历的案例并不少,“经销商在处理一些客户非法要求时,是否应该恢复与汽车消费者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地位呢?”
划痕索赔“赔一罚一”
    2月的一天,徐宪成正在办公室忙碌,销售员小胡敲门而入,事情是由于消费者提出的索赔要求数额过于巨大,而且态度强硬,销售员已经无法再与消费者沟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2月初,王虎(化名)来到众泰店看车,看上车型内部空间宽大、排量较小的骐达,当天回家与家人商量后,最终与销售员小胡通过浅谈价格,最后签订合同。
    双方约好时间,王虎在2月中旬提车,在通过出库检测之后,小胡顺利把这辆骐达车交给王虎,王虎一路开心地开回家。
    孰料,王虎第二天便找上门来,状告“众泰店有欺诈客户行为,要求退一罚一”,理由是后玻璃上有划痕,是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要求经销商退一辆车,再罚一辆车。小胡暗暗想:“这辆车出库才一天,很难判定造成划痕的原因,毕竟王虎已经在使用,如果调换玻璃或者换车都可以协调,‘赔一罚一’的要求未免有点狮子大开口。”
    小胡与王虎几经协调,最后无奈只能找到公司老总徐宪成。面对这样的要求,徐宪成觉得王虎先生不是“善茬”,但觉得客户指出的划痕问题有合理性,徐宪成仔细听完客户投诉。
    徐宪成提出疑问点:“第一,王虎先生是否在出库前彻底查看过汽车,并验收了该辆汽车?第二,王先生已经把车开走,并有一天的时间,责任很难判定一定是出库前所致;第三,问题出在汽车玻璃,不可能把整车赔付给你,再送你一辆车。”
    最后出于照顾客户王虎先生的心理需求和相信客户事实行为,公司决定帮王虎先生更换玻璃或者进行车型调换。
    徐宪成对记者表示,一些客户不知道消费维权方式,一开头就是欺诈,然后要大额索赔,能获得了就获得了,不能获得,也无关紧要,这实际上对经销商压力很大,现在厂家对客户满意度考核非常严格,有时候经销商宁愿牺牲自己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交易中的诚信纠纷
    在汽车普遍买卖中,“定金”和“订金”代表经销商和消费者汽车交易的意向,正是这一普通订单形式,如今在汽车买卖中仍然纠纷不断,“毁约人”大有人在,摆在面前的是诚信问题。
    徐宪成前两天就遇到这样一则案例、“银行按揭贷款都办理好了,消费者不要车了,银行以为我们跟他们开玩笑,这是消费者跟我们开玩笑啊。”
    赵维(化名)1月来众泰店几次之后敲定购买一辆天籁汽车,赵维当时需要的型号非常紧缺,“这个车型需要到厂家托关系才能进到货”,基于这样的情况,销售员小刘与赵维签订购车意向合同时表明“定金5000元”。
    时间过了一周,销售员小刘把赵维需要的银行按揭贷款办理好了,汽车过两天就到上海,小刘通知赵维提车,赵维却说不要货了,并要求退返定金。赵维的原因是保险太贵,显然,这只是借口而已,实际上赵维前两天已经购买了其他车型。
    赵维以合同未经过众泰店最后盖章,签订意向合同为无效合同为理由,要求将定金返还。“我们的销售员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把事情都办妥了,客户一句话就不要了,不退定金还要投诉我们,这些都是有成本在里面的。”
    不过,众泰店最后还是退还定金给客户,其实,“定金”和“订金”一字之差,意思相差很多,“定金”是违反合同之后,违约方无权追回押金,而“订金”就可以。
    实际上,第一次买车的人很多,也不知道中间的差别。徐宪成对记者说,“定金”和“订金”不是有意为难或者刁难客户,是一种保证双方交易诚意的标志,如果一方没有诚意进行交易,就没有必要付了,对于公司来说,对客户的要求进行操作,都是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的,希望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谨慎挑选。
    “这是一种遵守诺言的表现,希望广大汽车消费者以自身诚信为立足点。”徐再次强调交易中的诚信原则。
    诚信一般还指口头上答应的一些问题。“去年被厂家罚了5万元,原因是客户外地上牌。”徐宪成说起此事一直叹息。
    由于上海汽车牌照实行拍卖制,竞拍价格比较高,经济车型车主一直选择外地上牌,东风日产方面规定跨区销售限制,即上海的车不能流通到其他地方,后来厂家规定开放,“上海车可以在江浙皖上牌”。
    “一位客户明明口头答应我在江苏上牌,谁知道跑到福建去上牌,汽车上牌都要登记底盘号,厂家一查就是上海车,跨区销售就只有被厂家罚款,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徐说。
法律框架下的合法维权
    实际上,中国汽车圈有众多的潜规则,比如厂家规定的跨区销售限制,上海人在外地上牌的合法性,都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在上海,因为特殊的上牌政策,也闹出一些牌照维权案例,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一家北京现代汽车经销商就遇到这样一起案例。
    金浩是上海某北京现代汽车销售员,前一阵就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例。徐小姐购买一辆伊兰特之后,觉得上海牌照价格太贵,上外地牌照比较合理。徐小姐一定要金浩有个承诺,多少钱内可以办好外地牌照,金浩说外地牌照价格一直变动,中间走的都是黄牛操作,不同时间,价格也不同。
    但实际操作中,比双方初步约定高出500元,由于徐小姐不愿补齐牌照费用空缺,经销商一直扣着徐小姐的行驶合格证。最后徐小姐气不过,投诉到消协。
    这位北京现代经销商告诉记者,外地办理牌照程序比较复杂,只有在当地有工作、有劳动合同才能办暂住证,才可以给汽车上牌,多数上海上牌车主并不在当地工作,只能通过黄牛走一些“地下流程”,各地费用也不相同。
    “约定固定外地上牌是不可控制的,中间一些操作本来就是游走于法规边缘,这本来就是非合法路径下的操作,维权之说也难存在,如果要质疑上海外地牌照的合法性,恐怕都不合格。”一位业内人士这么评价。
    一些非正当维权还包括,汽车消费者在使用非本人信用卡时被拒收而因此投诉的行为。由于汽车消费者非理性操作,都会造成对经销商进行不合理投诉。但是消费者维权放大镜下,商家的平等对话权已然弱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