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一场被动的收购”

作者:张晓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23:28:00

摘要:继索尼爱立信之后,又一家合资龙头——诺基亚西门子也将作别历史舞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继索尼爱立信之后,又一家合资龙头——诺基亚西门子也将作别历史舞台。
    7月1日,诺基亚与西门子两大公司联合宣布,诺基亚将收购西门子在诺西所持有的50%股份,交易完成之后,诺基亚将全资控制诺西,并更改该公司名称和品牌,而西门子将从合资公司“除名”,并获得一笔17亿欧元的分手费。
    虽然分手之前诺西已经实现盈利,甚至占据了诺基亚整体业绩半壁江山,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诺西业绩改善只能算“回光返照”,诺基亚自身手机业务尚在烧钱挣扎,再加上被动接盘诺西,复兴之路只会更加坎坷。
诺西七年之痒
    7年前,诺基亚与西门子将各自的网络通信业务打包,组建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下简称“诺西”),并企图冲击全球电信设备商龙头地位,但终未能熬过7年之痒。
    对于诺基亚和西门子“分手”的消息,7月1日,诺基亚中国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总部已经公告,将以17亿欧元收购西门子持有的50%股份,但至于是否会有人员裁减或者合署办公,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消息披露。
    而诺西方面则表示,“一切解释权归诺基亚。”此外,诺西中国企业传播部同时向记者表示,“诺西中国4G竞标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参与。”
    作为电信设备市场为数不多的玩家,诺西可谓衔玉而生。
    2006年,彼时如日中天的两大巨头,诺基亚和西门子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各自的网络业务,组建“诺基亚西门子”,发力电信设备市场。新公司家底不菲,当时的合并年销售额即有160亿欧元,仅次于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而在当时,两大“家长”的期待就是争夺市场第一。
    遗憾的是,诺西成立以后,因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危机等多种原因,长期陷于亏损,同时,公司又不停地陷于整合难题,除了来自两大母公司系统员工,2011年,诺西又“收编”了原摩托罗拉系统员工,多股力量熔于一炉。这也导致诺西成立6年来,进行多轮裁员以提升效率和缩减开支。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亏损,两大母公司渐渐失去投资热情,甚至开始谋求退出之路,不管是诺基亚还是西门子,都曾经接触过多家私募公司,可惜一直未能达成协议。随着诺西合资公司6年合约期满,两大母公司未继续续约,相反,双方达成了一个“松绑”的协议,“这两大股东可以在未经对方批准的情况下自由处置股权,对方不再具有一票否决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均有退出意愿,但西门子在诺西一事上早就游离。2007年诺西成立不久,即有传闻称西门子退出。近些年来,西门子更是多次表示,电信行业已变得日益艰难,不管是对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是如此。西门子CFO乔·凯瑟尔去年11月更是直接表示,“应当尽量避开这一行业。”
对于此次诺基亚收购西门子股份,资深TMT专家曾韬认为,这更像是一次被动的收购。“不同于主动发起的、为战略服务的收购行为,诺基亚收购诺西,很重要的原因是西门子想甩包袱。”
    诺基亚中国方面则对此拒绝置评,称“一切以总部公告为准”。
17亿欧元的压力
    在西门子极力想退出的同时,诺基亚却显示出了对诺西的某种依赖。
    虽然诺西是独立子公司,但财务报表却是计入诺基亚系统的。记者查询诺基亚财报发现,由于手机业务孱弱,诺西部门在诺基亚总体销售比重不断提升,2010-2012年占比分别为29.83%、36.32%、45.66%。同时,手机业务比重为68.64%、61.93%、51.98%。2012年第四季度,诺西部门销售比重一度超过了手机部门,而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诺西部门总体销售比重已达到47.92%,基本上占据诺基亚报表半壁江山。
    在报表上,诺西部门自2012年第二季度盈利之后,开始成为诺基亚的“功臣”。2012年,诺西息税前利润为7.78亿欧元,运营利润率达到5.6%,而设备和服务部门则为亏损,运营利润率为-4.5%。 
    然而,对于深陷困境的诺基亚而言,17亿欧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诺基亚与西门子达成的协议,此次交易总额为17亿欧元,其中12亿欧元在交易完成时以现金支付,交易预计在2013年第三季度完成。剩余5亿欧元由西门子提供担保贷款,在交易完成后1年内支付。
    诺基亚公告称,12亿欧元现金部分已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不过没有透露具体支持银行有国外媒体称,此次为诺基亚提供12亿欧元资金支持的是摩根大通。
    根据诺基亚透露的数据,截至2013年一季度,其现金总量为101亿欧元,净现金为45亿欧元,其中净现金较上个季度环比增加了1.2亿欧元;而在当季增加的净现金中,诺西贡献了2.1亿欧元,可谓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诺西的盈利改善,更主要是由于实施了一系列重组计划,尤其是2011年底,诺西宣布裁员1.7万人,每年削减运营成本10亿欧元。同时,诺西在专注“移动宽带”战略同时,也在着手出售各项非核心资产。
随着诺基亚宣布收购西门子持有的诺西股份,新一轮诺西资产出售的传闻又风生水起。芬兰媒体称,诺西正计划出售向部分OEM厂商其制造和生产业务。
对此,诺西CEO拉吉夫·苏立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求通过多种方法,使公司变得更加高效,但关于诺西制造或生产业务的传闻,目前还没有任何决议。”
接盘后的猜想
    虽然接盘诺西,但诺基亚似乎并不急于整合。
    部分分析人士猜测,由于目前网络业务成为诺基亚财务“现金流”,诺基亚接盘之后,可能会继续发力网络业务,甚至可能出售手机业务。
    但诺基亚CEO埃洛普已明确表示,收购诺西股份并不意味着诺基亚战略调整,交易完成之后,诺西将更改名称和品牌,但作为诺基亚的全资子公司,将继续独立运营,同时,不排除未来上市或者出售可能。“我们一贯主张,诺西的未来是开放的,有一系列的选项。”埃洛普表示。
    但对于仍在“燃烧平台”的诺基亚来说,除非有更加精妙的资本运作,短期之内,其将面临双线操作的困难,不管是消费者业务还是运营商电信业务,都已是红海一片。
    在网络设备市场,诺西苦斗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第三的位置。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诺西在移动网络设备市场份额为15%,落后于爱立信和华为两大对手,两者市场份额分别为35%和17%。截至2012年底,诺西销售额为138亿欧元,而成立之初,其合计销售额为160亿欧元。
    在终端业务方面,诺基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辉煌早已不再。Gartner报告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居首,市场份额30.8%,苹果市场份额18.2%位居第二,后面是LG、华为和中兴等厂商,而诺基亚则远在上述厂商之后。
    2013年第一季度,诺基亚Lumia智能手机出货达到了560万部,是诺基亚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以来的最好成绩,但与对手动辄数千万部的出货量相比,Lumia的快速增长被完全掩盖。
    除了竞争对手的挤压外,Lumia还面临自身“成长的烦恼”。根据诺基亚披露的信息,在与微软合作两年后,在剩余的协议期限内,诺基亚向微软支付的专利费用,将超过微软给予诺基亚的支持费用。
    “两大领域,诺基亚都未能占据核心竞争位置,未来前景不乐观。”曾韬甚至认为,收购诺西,将会加速诺基亚的没落。“短暂的盈利无法改变诺西的衰败,这不是一块优质资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