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要挟险企存钱
摘要:银行间短期资金紧缺令夺金大战愈演愈烈,向来现金流充裕的保险公司也被拉下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银行间短期资金紧缺令夺金大战愈演愈烈,向来现金流充裕的保险公司也被拉下水。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多家大型银行向我们打电话,要求加大协议存款的额度,或者购买期限1-2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在6%以上,但是年初我们就对固定资产配置都做好了部署,很难在几天内拿出更多资金来投资。”6月24日,上海一家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向保险公司“借钱”救急的大中小型银行都有,对保险公司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中小型银行低声下气,许诺以高利率,而大型银行则甚为强硬,如果长期合作的保险公司不加大存款,银行甚至以切断销售渠道作威胁。值得关注的是,3月-5月,保险资金持续流出银行存款,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短短两个月间,险资减少银行存款达到2021亿元。
银行求险资支援
在银行业钱荒蔓延下,机构资金自然成为银行紧盯的对象,在高达7万亿的保险总资产中,将近50%以上的资金配置在货币市场,而每个月新增的保费资金也是一块“香饽饽”。
“有些中小银行和城商行向我们开出了年化利率10%以上的优惠存款,虽然利率诱人,但出于风险考虑,我们还是不会参与。”6月25日,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层透露。
同日,记者获悉,某家国有大型银行上海分行向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提出增加5亿元协议存款的要求,如果不答应这一要求,竟然以切断银保销售渠道为威胁,这令保险公司左右为难。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资金紧缺,向合作金融机构借钱或帮忙也并非不可以,但以这种胁迫存款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显然充满了火药味,如果每家合作银行都以此向保险公司提出这种要求,那么保险公司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资金进行平均分配。
6月26日,一家中型保险公司银保渠道负责人梁冰告诉记者,现在银保渠道保费增长停滞,能够提供给银行协议存款的资金也有限,如果拿出几千万元还有可能,但是一下拿出数亿元,也是困难的事情,而大额资金的调配使用,也需要向总公司申报。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对银行提出的资金需求,保险公司的反应不一,大型保险公司比较谨慎,不会贪图一时之利而扰乱全年的资产配置计划;但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则看中这个超额获利机会,表示愿意给一些中小银行提供资金。
“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给出的利率相当可观,我们正在作出决策,考虑与上市的城商行合作部分固定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6月26日,上海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
险资持续流出银行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纷纷揣测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原因,除了临近年中银行要上缴财政存款、高达1.5万亿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及监管层加大对影子银行的清理之外,保险资金持续从银行间固定配置领域流出也是原因之一。
6月24日,保监会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保险数据,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0898.15亿元,较年初增长3.44%。其中,银行存款21970.25亿元,占比30.99%;债券31934.56亿元,占比45.04%;而今年1-4月,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是22078.74亿元,环比银行存款减少了108.49亿元;今年1-3月,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是23992.19亿元,在两个月中,险资从银行存款流出了2021亿元。
从整个前5个月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数字上的变化来看,保险资金在3月份加大了银行存款,而在后两个月明显减少了银行存款。
“二季度以来,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5.2%至6%,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宽,一度被视为险资配置大头的银行存款、债券市场,其魅力正逐渐消退,这应该是险资持续流出银行的主要原因。”6月26日,东海证券一位保险分析师受访时表示。
这位分析师指出,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多家保险机构在债权投资、养老社区、股权计划等领域投入大笔资金,一般年化收益率达到6%-8%,可以满足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投入协议存款和债券市场的资金自然就减少了。
对于6月份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上的配比变化,有保险业内人士称,按照目前情形来看,应该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流入,协议存款利率会有所上升,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大幅提升应该能够吸引保险资金购买。
与此相印证的是,2012年6月,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大增2681亿元,但当月保费总收入实际上只有1454亿元,今年6月会重演险资存款大挪移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