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金融街样本
摘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正逐步从图纸走向现实。5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应邀前往廊和坊·金融街,在一条亚太金融走廊周围,一座座潮白新城高高耸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廊坊报道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正逐步从图纸走向现实。5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应邀前往廊和坊·金融街,在一条亚太金融走廊周围,一座座潮白新城高高耸立。
当天,马艳丽旗下高级时装定制品牌时装秀在这拉开T台,群模闪耀让身处三线城市的廊坊经济开发区的人们顿生错觉,恍若置身巴黎。大溪地珍珠、台湾收藏大师许伯夷珍藏博物馆也落户于此。国际珠宝(北方)交易中心启动仪式暨品牌珠宝商签约仪式亦同步落成,该中心将着眼于珠宝产业的全面升级和金融平台的搭建,推动于廊坊开发区“一线半城市”金融功能、产业空间布局急速升级。
机遇廊坊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谁掌握着更多资源,谁就掌握着更多话语权。
早在1950年,新泽西依托纽约和华盛顿两大城市,以金融政策优势吸引着原设在纽约的公司迁移至此,使得该州从事服务、贸易、政府管理、金融保险等就业人口达到总就业人口的75.3%。
从美国新泽西的成功经验看,当一线城市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其功能发展与产业扩张都需要周边城市的有力支持。其中部分周边城市重要性凸显,并脱颖而出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一极。这样的城市,被称之为“一线半城市”。
位置决定位子。对于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的廊坊而言,关键性机遇已经出现。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持续升温,首都经济圈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大北京经济圈的急速发展和京津城市功能的外溢,推动着廊坊城市产业功能、产业空间布局急速升级。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顺应着“一线半城市”的变革。在交通通达能力上,近水楼台。从北京CBD出发,沿着京沪高速,只需30分钟便到达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天津也只需1个小时,使之成为京津资源外溢的承接首站。
前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迅速承接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有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华为、富士康、IBM等世界名企的大规模投资,以及阿克苏诺贝尔、天合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后有综合经济实力迅速的上升。廊坊园区以1%的土地,承载了80%以上的新引进项目,集聚了60%以上的产业,贡献了5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为此,廊坊开发区成为了廊坊首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国务院向海外客商重点推荐的9个开发区和全国重点联系的9个省级开发区之一。
亚太金融走廊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基础设施受限于地方财政产生融资需求,承接产业转移本身也带来金融需求,同时经济总量的扩大更进一步刺激着新的金融需求。
如何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成为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首要课题。就整体区域而言,京津冀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数、经济贡献率、货币资金量等各项指标,均不弱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但在区域内部资金分布极端不平衡,如北京的资金存贷差明显高于津冀。
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金融一体化,即通过建设金融实验区实现京津冀区域内的资金统一调度;统一结算;金融产品创新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商业银行设立跨省区的大区分行;设置跨区域的审贷中心。
其路径就是打造京津冀金融实验区,廊和坊·金融街应时而生。据了解,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亚太金融走廊涵盖金融、证券、信托、保险、担保、投资、基金等机构的区域总部,以及大型企业运营中心、财务中心和财务、税务、法律服务机构。此外,珠宝行业则横跨加工、交易、投资、零售等多个链条。
廊和坊·金融街投资方澳美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娟透露,为打造高效率、专业化的金融总部基点和金融服务业基地,廊和坊·金融街除了上述“硬设施”外,还有精品酒店、商业广场、高端住宅、服务公寓等相关配套服务业的“软环境”,为入驻机构提供产业政策、投资融资、餐饮娱乐、商务休闲等全方位运营生态集约化服务,打通金融综合体的内部功能复合。
据悉,廊和坊·金融街为河北省“十二五”计划重点工程和廊坊政府七大重点工程,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当地政府对在金融街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最高给予2000万的补助。对于金融机构自用房10%购房款政府补贴;租赁千平以上,给予3年20%-30%租金补贴。在引进人才方面,金融精英还可获得特别专家税金补助、个人绿色通道等等。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廊和坊·金融街产业服务链已初步形成。其中,廊坊银行总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开发区支行定制大楼现已落成,多家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也已达成了进驻意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