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还是“高危股”
摘要:股市收获红五月,但保险股却萎靡不振,原因自然与寿险利率放开在即有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股市收获红五月,但保险股却萎靡不振,原因自然与寿险利率放开在即有关。《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四大保险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不仅股价在该月内纷纷创出年内新低,且频频现身大宗交易减持平台,其中,新华保险连续9个交易日出现大单折价抛售,交易总金额高达20亿元。5月30日收盘前最后一分钟,中国平安惊现5000万抛售大单。
“最大的利空莫过于寿险预定利率放开的消息,我们担忧保险股年内有跌破净资产的风险。”5月29日,上海资深投资人梁俊对本报记者表示。
出逃保险股
“谁在狂抛中国平安,又是谁在买?从融资融券交易明细里可看出端倪,庄家要赶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前交割掉融资资金。”5月30日,海通证券上海天平路营业厅一位投资者陈伟贤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担忧地表示,“对平安不利的消息还有更多,目前其员工持股价约为40元,总量在700亿元左右,套现压力巨大;此外,如果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平安继续下跌,月线收出四连阴,走势相当不乐观。”
从今年初到5月末,除1月份保险股走势向上外,其余4个月都呈单边下跌态势,在5月大盘指数超过5%涨幅的情况下,保险指数仍微跌,且创出年内股价最低点:5月15日,中国平安股价最低到了38.35元,同日中国人寿股价跌至16.17元,中国太保在5月16日创出最低价18.21元,新华保险股价最低跌至22.9元。
在股价创出新低的同时,保险股也屡屡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卖出席位。新华人寿5月连续9个交易日出现大单买卖,每个交易日数量都以数百万、数千万计,其中5月21日,中信建投北京安外大街营业部以22.55元抛售440万股,涉及金额达到9910万;最大一单抛售出现在5月3日,中银国际北京宣外大街营业部以22元抛售高达2570万股,涉及金额5.65亿元;5月21日,中国人寿股票被国都证券上海华山路营业部以15.17元每股抛售148万股,涉及金额2251万元。
寿险利率放开是主因?
对于保险股的萎靡表现,市场将其归结于寿险利率即将放开的“祸首”,不过本报记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到,今年内寿险利率放开几无可能。
“寿险预定利率的放开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相当深远,第一它会直接影响到保单收益中最重要的利差;其二它还会影响保单的成本,收益提升意味着同时可能提升产品的价格,这样一来对保险市场的负面打击会更大。”5月31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应世昌分析指出。
京华山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保险分析师夏平则表示,通过香港和内地的比较就发现,香港的保险保单成本比内地低廉,而投资收益又远高于内地保险产品,这也是会出现地下保单的原因,国内保险业无法突破寿险预定利率的上限,就是因为市场的投资渠道,还不足以让每家保险公司都能够承受利率放开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而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也没法估算。
招商证券保险分析师罗毅曾针对利率变化敏感性做过测试,其选取了传统寿险中的两全保险和重疾险两大主要险种,如果预定利率上升到3.5%,保费将减少6%-10%,保险产品的利润率将下降6%-41%。
“寿险利率年内放开可能性不大,现在市场条件又不好,保险公司目前都不提这件事了,监管部门也暂时不再向保险公司征询下一步意见,大公司无法承受分红险产品利率放开的风险,因为分红险占据四大上市公司保费比重太大,如果一旦放开,对股价的打击就真有破净的可能性了。”同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精算部负责人受访时坦言。
二级市场上的投资人士则普遍认为,寿险预定利率放开或许只是“狼来了”的传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