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总理首访的新经贸牌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22 23:24:00

摘要: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热浪滚滚,地面温度高达42摄氏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了履新以来的首访之旅。

总理首访的新经贸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5月19日,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热浪滚滚,地面温度高达42摄氏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了履新以来的首访之旅。三天后的22日飞往巴基斯坦,然后还会访问瑞士和德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称,总理首访去哪儿,外界看得特别重。
    “所有问题都在桌面上。”印度外交部负责东亚事务的联合秘书高塔·邦巴瓦尔说。此次李克强密集的行程将涵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并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中国与印度同属亚洲大国,两国经贸的进一步合作将促使处于外贸困难时刻的中国迎来转机。更引人关注的是,此次出访中,中印两国首倡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在困境中缓慢复苏,目前中国出口订单出现回升,出口信心也较前段时间有所恢复。”在近日国新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称。
首访路线图
    国务院总理履新后的首访路线,折射出下一阶段国家外交政策的动向。
    中印边界对峙事件结束仅数周后,李克强便前往印度。“经营周边与平衡东西,重经济与重周边”被视为李克强此次出访的“大手笔”。
    李克强此次出访印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着眼于中印两国加强战略互信,深化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有了战略互信,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的合作必然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所所长胡仕胜称。
    不过,在中印关系之间,还有一个很难忽视的角色,那就是美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互利合作,不仅对两国有益,也对整个亚洲地区有好处。世界银行5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
    事实证明,中印关系正成为继中美、中俄关系后,第三个被中国定位为影响世界的双边关系。印度总理辛格今年3月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印度不会被用来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而李克强对印度的访问则令两国关系继续升温。
    正如外电评价,李克强总理首访的国家既有近邻又有远朋,既有新兴发展中国家又有传统发达国家,可谓打出了一张“组合牌”。
    当地时间5月22日上午,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印度,抵达伊斯兰堡努尔·汉空军机场,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随后直到27日,李克强还将访问瑞士和德国。
    从总理首访的路线来看,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经济都还处在复苏阶段,当下欧盟又与中国产生了光伏业的贸易争端,因此先周边再扩围的外交战略对我国的贸易是十分有利的。
总理的经贸牌
    “中印的边界对峙,不可能给中国总理的访问蒙上阴影。”新德里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防务分析家贾吉特·辛格如是判断。不仅如此,李克强的到访还是加强印中关系的契机。
    接触过李克强的印度外交人士认为,李克强个性更直率,更具幽默感,不墨守陈规。对印度官方来说,李克强的个人经历及性格使印中关系有机会抛开历史负担重启,至少是重新定位。在会见记者时,李克强甚至幽默地反问印度记者,他与辛格的照片是否可以刊登在印度媒体的头版。
    经贸被认为是此次访问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印中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阿尔卡·阿查利雅称。
    从总理访问团的人员构成上看,中国对印经济外交的重点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国更致力于赢得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对印出售重型设备;但现在,中国已勇于在防务、港口建设等敏感领域开拓印度市场。
    此外,中国还希望劝说新德里通过中印货币互换协议。《今日印度》称:印度希望解决对华贸易赤字,中国总理访印为所有领域的会谈开启大门,印度现在有机会获得更多收益。
    记者梳理材料看到,李克强在印度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20日,出席辛格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同辛格举行大范围会谈,会见印度友好人士,并向政、学和工商界发表演讲,拜谒甘地墓和纪念馆,签署经贸、农业、文化、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里,中印两国高层的互动尤为频密,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特别是在发展问题上,两国具有“天然战略合作伙伴”的质素;而今,如何应对内外发展的难题,如何为自身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寻一条“共存共荣、永续发展”的道路,则是两国接触的重要目的。
    接下来,李克强出访德国可谈的经济内容也将非常多,如加强双向投资、人民币国际化、破除技术封锁、分享城镇化经验等。另外,中国正在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而德国的城镇化经验比较成功。
外贸新转机
    当谈及中国与南亚的贸易关系时,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在扩大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规模时,要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使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跟中国的贸易达到平衡,同时还要从南亚进口,逐步改善有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的状况。
    目前,中国外贸仍面临诸多困难。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人民币升值、成本飙升,把外贸企业逼到了生死边缘。去年以来,在外需不振、外贸企业成本攀升,中国外贸业面临较大压力。
    本报记者采访多家外贸企业获知,这些企业普遍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紧缺引发成本上涨;二是来自周边低成本国家制造商的竞争。
    “人民币升值多少,就相当于企业净利润少了多少。”河北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刘连红曾指出。
    重庆的服装外贸商张云对不断浮动的汇率也颇感无奈。对于这些贸易商来说,让他们难受的还有不断上涨的成本。在采访过程中,马宇认为,中国目前的政策除了注重“保增长”外,还需要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此次李克强首访欧亚四国释放的信号是,加强与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例如建设科技园区、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如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之间的经济走廊。
    此番访印,李克强随行的包括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长高虎城、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等政府官员,另外还带来了一支包括华为和中兴等公司在内的庞大的商业代表团。专家还认为,中印在金融投资领域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据悉,在中印贸易方面,印度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03年以来,中印贸易总量增长了10倍,2013年有望达到660亿美元,而两国也已确立了到2015年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