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民企储油”时机还不成熟
人大代表回应全联提案:“民企储油”时机还不成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北京报道
“让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储备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全国人大代表、原大港油田总经理何树山3月9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称。
刚刚从大港油田赴任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何树山,如今需要考虑的角度更为全面。据他介绍,随着国家对石油储备的重视和加强,一些民间资本的确有参与的想法,但石油储备必须要在国家统一战略下进行,并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但是目前,无论从实力、经验,还是便于管理上,民间资本都不到参与的最佳时机。”
据了解,中国最近完成了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可容纳1.02亿桶原油,这也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一阶段任务,同时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正在推进,预计可以储存1.70亿桶原油。
多方观点认为,在石油市场低迷时期,加大我国石油储备数量,会大大加强保障能源安全系数。
为此,3月5日,全国工商联提交了一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提案,希望建立起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各个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构成的四级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提案认为:在我国油气领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三大主体,但如果只依赖三大公司,不但使得他们负担过重,也让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储备“家底”一目了然;民企参与国家石油储备,既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又可形成多元化、多成分的海外兵团,使收购油源的行为更灵活,安全性才会更高。
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已经展开商业储油行动,但民营企业却基本被排除在体系之外,仍在等待政策开闸。
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拥有很大的储备空间。截至2007年底,就约3000万吨仓储能力,其中部分民营石油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家石油储备建设的能力基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