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国央行的选择题

作者:刘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10 23:20:00

摘要:全球涌动降息潮,而其背后是挥之不去的“汇率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兑6.1925元人民币,即期汇价则一度升破6.1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全球涌动降息潮,而其背后是挥之不去的“汇率战”。
    5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兑6.1925元人民币,即期汇价则一度升破6.14。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等多位专家直言:人民币汇率不应再升值了,而应贬值!同日,央行在时隔17个月后重启91天期央票发行,意在调节资金流动性头寸。此前的5月6日,外汇局发出《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而迫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大举量化宽松导致的“热钱”涌入和本币升值压力,5月9日,韩国宣布降息0.25%。申银万国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13个国家陆续降息,印度、波兰和格鲁吉亚更是降息两次,旨在刺激疲软的经济,也有一定的羊群效应。此时,中国降不降息备受关注。
让位防风险暂难降息
    仅仅一周,一场由“汇率战”引发的降息潮蔓延全球。
    5月9日,与市场预计韩国将保持2.75%利率不变不同,韩国央行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调至2.5%,这是韩国7个月来首次下调利率,也是自3月份以来第13个宣布降息的国家。
    同日,中国央行在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称,央行仍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核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比较谨慎,近期或不会跟随降息步伐。
    今年以来外汇占款激增,前3个月增量达到1.2万亿,市场估计4月份的这一数额也将相当可观。
    “人民币整体流动性非常充足,但最大的问题是,钱没有流到该流的地方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表示,降息不能解决流动性去向问题。
    “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某国有大行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国务院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下一步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史为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回顾去年两次降息,央行深层次目的是旨在借降息的名义来达到利率市场化。
    以2012年6月8日第一次降息为例,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商业银行为了高息揽存实际一年期存款利率就会达到3.575%,这比下调利率之前3.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还要高。以此类推,半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均比利率下调之前要高。
    尽管央行还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但考虑到贷款实际执行利率情况,这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的扩大甚至贷款利率的下降并不会带动贷款利率的明显下降。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2013年3月份,在全部人民币贷款当中,执行贷款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为64.77%,执行基准贷款利率的贷款占比为23.79%,执行贷款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仅为11.44%。而在2011年之前执行贷款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一直维持在20%以上,甚至30%以上,执行贷款利率上浮的贷款占比则持续维持在50%以下。
    “这表明央行上一轮降息并没有在实质上起到降息的作用。”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利率浮动定价权的合理定价根本在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张茉楠认同该观点:“除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防风险是很重要的一块。如果贸然推进的话风险很难控制。”
    “尽管利率市场的目标和方向定下来了,但现在的影子银行、融资平台风险甚至钢贸、运航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加剧,近期的方向还是防风险为主。”张茉楠认为,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避免由于改革太快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带来的新的冲击。
人民币坚挺背后的逻辑
    新一轮美日欧席卷全球的货币宽松竞赛,就像一个“黑洞”,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
    尽管IMF明确提出,各国要努力避免竞争性贬值,以及任何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但各国桴鼓相应的降息,让人们省悟到,有一种货币战争,叫竞争性贬值。就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中国央行也敲响了警钟。《报告》称,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发达经济体竞相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负面溢出效应值得警惕。
    具体说,日本银行“量化和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剧各界对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心。另外,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引发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大幅波动等负溢出效应不容忽视。
    在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且热钱蜂拥围堵,同时内部通胀仍显温和的状况下,中国央行并没有随之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缘何?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可以‘随便’贬值,相应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造成了M2存量超过百万亿,国内有关货币超发的压力也非常大。”张茉楠表示,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作为一种代价,需要升值来保驾护航。
    “确实会出现这种悖论,人民币不能进一步升值的话,人民币就不能进一步国际化。但人民币升值的话,会危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让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市场行为来决定。
    在张茉楠看来,这是个非常无奈又尴尬的过程。“对比2009年的全球的量化宽松,人民币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大幅升值。本轮货币管理部门或许考虑的是以时间换空间,希望保持人民币平稳稳定,不希望追随其它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也不希望加入货币战混战。
    央行坚挺的主观意愿已从《报告》中可见一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也首次被纳入政策展望,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