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融资铜危局

作者:袁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4-25 00:15:00

摘要:伴随贵金属的大幅跌落,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铜近日来也终于跌破5万元关口,创下了三年来的历史新低。

融资铜危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袁益 上海报道

    伴随贵金属的大幅跌落,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铜近日来也终于跌破5万元关口,创下了三年来的历史新低,而库存则超过了90万吨,处于十年来的高位。经历十年牛市的“铜博士”,迎来了拐点。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铜价与伦铜价格接近,“融资铜”操作的机会再次出现,不过由于铜价一路跳水,今年贸易商在融资铜操作方面显得格外谨慎,而且对爆仓的担忧正在逐步加剧。“如果铜价继续下跌,操作融资铜的风险还会继续加大,不少贸易商会提前结束对融资铜的操作,加剧过剩局面。”富宝资讯铜分析师雷连华告诉记者。
    一个月前市场上报价坚挺的贸易商现在也变得谨慎低调很多,根据雷连华的介绍,下游看空心理较浓,贸易商出货不畅,就连前期活跃的中间商都低调了很多。
铜价创新低
    由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期货引领的下跌风暴再度席卷大宗商品市场,继上个月沪铜和伦铜接连创下低点之后,4月22日,沪铜价格再度大幅度跳水,沪铜放量下挫2.83%,价格报收49040元,创2010年6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为近三年来首次跌破5万元关口。
    “基本面上,铜供给过剩基本得到市场分析人士的共识。”雷连华说,“铜价下跌的背后主要担忧的还是需求的疲软和经济复苏乏力。基本面上供给增多、需求不振为铜价的下跌营造了一个客观的氛围。”
    根据雷连华的介绍,目前铜库存也一直维持在十年以来的高位,大约在90万吨左右,而高库存作为铜行业历来的顽疾,目前随着铜价的下跌显得越来越沉重。
    记者曾于3月末的时候走访了上海宝山区南山路的中储大场交割库,站在仓库的大楼往下望去,满满当当摆放着铜材,而整个库则显得冷冷清清,偶尔进出的车辆大多也只是拉来新的铜材,而记者在当天下午并未看见有一辆车从库中将铜材提走。
    而仓库内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进入4月情况并未有所好转,来提货的依然寥寥无几,虽然从库存上来看略有所减少,但是大多数都是一些做融资铜的贸易商,因为害怕铜价暴跌引发爆仓,所以提前结束了融资过程。
    “铜价下跌可能会导致企业提前结束融资铜操作,这部分铜的流出将给现货市场带来冲击,加剧过剩局面。”雷连华说,“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中国保税仓库铜库存从65万-70万吨的水平下滑至60万吨以下,铜库存的下滑可以往这方面去解读。”
    雷连华说:“资金在铜合约中的博弈日渐激烈,目前还没有出现单方减仓的迹象,暗示后续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我们仍维持对铜价格走向熊市的判断。”
爆仓风险堆积
    据了解,伴随日前国内铜价与伦铜价格接近,“融资铜”的操作窗口再度打开。但是随着日前铜价大幅度跳水,今年的操作热情已经大不如前。
    据金瑞期货金属研究小组测算,近日国内外铜价之比约为7.3(即伦铜进口到港人民币价格与外围美元计价铜之比)。这意味着从伦铜进口1吨铜,运到国内港口,贸易商仅需要再多支付1000元左右——包括缴纳增值税、港杂费,该成本已处于相对低位。
    而所谓的融资铜,即企业借助进口铜,通过申请银行远期信用证,向银行申请低息信用贷款,进口铜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短期大额低息资金的融资手段。而根据了解,贸易商进口铜并在银行开出信用证,可获得一笔最多180天的短期贸易融资。
    以目前国内现货铜50700元/吨的日均价格计算,虽然每吨亏损1000元,但可获得50700元的短期贷款,年化资金成本约为4%,再加上信用证贴现需支付3%-4%左右的成本,总成本为7%-8%。
    “相比以前,这个成本算比较低的,该现象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金瑞期货金属研究小组相关人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不少铜贸易商通过进口铜获得银行短期融资,投放于民间借贷、房地产市场等。有业内人士估计,上海保税区里九成的铜与融资铜相关。
    “融资的数目一直处于无法完全统计的状态,粗略估计,大约在40万-50万吨左右。”雷连华介绍。
    正是由于保税区中融资铜所占比例过大,引发了不少贸易商对融资铜爆仓危机的担忧。“保税区大量铜仓单在质押融资,会不会如去年铁矿石仓单质押一样,引起市场大跌?”在一次行业年会上,一位参会贸易商提出疑问。随着近日来铜价接连下跌,“融资铜”爆仓风险问题已经越来越被贸易商所担忧。
    “一般情况下,铜融资企业需要缴纳20%-30%的保证金,如果企业在期货市场做好套保,并不存在显著风险。”雷连华告诉记者,“而对于那种套保不完全、没有现货铜或者重复质押的企业,就存在比较大的风险敞口,铜价暴跌使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铜价下跌的情况下,银行将会提高这一保证金比率或者缩短还款期限。”
    2012年,钢贸企业用仓单质押发生过类似的资金链断裂事件,现在危机正在逐步扩张,有些钢贸企业为了多得贷款,以重复质押方式将同一批钢材抵押七八次获得贷款,最终随着钢市低迷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多起诉讼案发生,这也让人对交易活跃的铜产生了巨大的担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