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政府采购应优先选择自主品牌

作者:孙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07 19:42:00

摘要:访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 斌 北京报道

   作为本次人大会议代表,继2008年交出优先发展小排量汽车的议案后,一向敢说敢做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再次交出了2009年议案,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汽车应取消多层招标名录,优先选择自主品牌,她表示,政府的后续政策鼓励还需更加明朗,这样,厂家在小排量车方面的后续投资才不会趋于谨慎,目前,政府采购层层上网、层层招标的做法应更简单多样化。


采购自主品牌边缘化
    王凤英表示,在政府汽车采购的大盘子里,自主品牌的边缘化地位却一直未能扭转,层层招标限制,相关责任人难见到,加上一些过时的车型配备标准壁垒,一些自主品牌被列入政府公务车采购目录都很难,尤其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列入目录,要想拿到订单更是难上加难。
    她的说法从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窥见一二:2007年进入政府采购视野的自主品牌仅占轿车类品牌总数的20%,而实际采买中,这一比例又降至了5%左右。2008年,中央直属机关采购清单中的30家轿车企业中,自主品牌企业只有6家。2008年6月公布的一份《中共中央直属机关2008-2009年公务车辆协议供货项目中标公告》中,2.0升<排气量≤3.0升、价格≤45万元(含2.0T)的轿车,14家中标企业中只有4家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在排气量≤2.0升、价格≤25万元的16家轿车中标企业中,同样也仅有4家自主品牌企业出现在清单中。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政府采购汽车金额逐年呈现的快速上升趋势——2001年全国政府公务用车采购数量为40322辆,金额为70亿元;2002年为 60204辆,金额为105.7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50亿元,第二年进一步升至500亿元,占政府采购总金额的1/4;2005年、2006年,这个数字以每年100亿元的数额递增,至2008年涨至800亿元。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在政府市场早于私家车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政府更多倾向于购买外资品牌汽车,这不仅帮助外资品牌在中国尽快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还培养起了未来私家车市场的品牌消费导向。
    “从一定角度来说,政府采购无意中推动了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树立和传播,而其采购数量和额度的不断增加,见证的也是外资汽车品牌在中国的不断壮大。”王凤英表示。她认为,政府采购在推动汽车市场发展上起到的作用绝不仅仅体现在增加销量上,更体现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上,而在目前的形势下,自主品牌在单方面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却没有真正在政府采购中看到更大的支持。
    谈到自主品牌难于进入政府采购名录的缘由,王凤英直言“政府采购信息不够公开,过多的资质要求和标准限制形成壁垒,中央部委统一采购的车辆预算过高,采购人要求采购的车辆报价折扣过多,没有实质意义的内部限制多,政府单位采购部门的职责不明确”都是目前阻碍自主品牌的门槛。


取消层层招标意义深远
   “重视自主创新、关注自主品牌,最关键的是要有实际行动。如各级政府不买国产车,国人不买国产车,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就必然成为一句空话。”王凤英在谈到这一点时一语中的。
    她表示,随着乘用车产品技术的迅速进步,许多高品质的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不同市场的需求,甚至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有的产品还达到了欧洲最严格的生产或排放标准,在性能、品质上与合资品牌已经没有差距,完全能满足各级政府使用的要求。在此前提下,政府采购应适当扩大选择范围,取消多层名录和招标限制,在同等或相当的条件下优先考虑自主品牌产品。
    与此同时,中央部委统一采购的车辆标准过高,自主品牌相对于合资、进口而言,同类型的汽车产品价格要低很多,甚至常常低于政府采购规定的价格下限,因而丧失了竞争的机会。
    1994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显示,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类似规定。受当时条件限制,这个标准对排量和价格有明确规定,对车型限定为国产车,也没有提出自主品牌的概念;15年过去了,汽车市场天翻地覆,汽车产品的技术、品质、性能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这个标准却没有与时俱进,必须尽快调整。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完善体现政府采购优先考虑自主品牌车型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振兴发展。”王凤英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