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玩家许帅军:与风同行
火焰发出巨大声响,一股热浪冲向气囊,气囊下的吊篮蠢蠢欲动,忽然,吊篮离开地面,热气球缓缓升空,飘向远方——这是去年12月24日发生在河北唐山金山市民广场的一幕,站在吊篮内的许帅军将从这里出发,独自驾热气球飞越渤海湾。“当从几千米的高空看到日出时,天空无比透亮,那种感觉太美了。”许帅军说。
在空中居高临下,不用透过窗户鸟瞰美景是许多人的梦想,也是热气球运动最大的魅力。热气球在发明之初被看做是冒险家的游戏。而时至今日,国际航空联合会已将它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在西方,这项“与风同行”的运动也备受一些玩家和企业家的青睐。
玩家许帅军
经过4小时20分钟的飞行,在克服了高空缺氧、低温等困难后,他驾驶的AX-7型热气球成功飞越渤海湾,降落在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街道的一个果园里。许帅军因此成为国内首位驾热气球飞越渤海湾的飞行员,同时也创造了国产热气球飞行距离最远、难度最大的全国纪录。
此次飞行的直线距离达289公里,高度4500米,热气球在飞行中的最高时速达156千米/小时,气球上最低温度将近零下40摄氏度。“因为热气球是随风飘,与风速相对静止,所以不会出现风吹在身上那种冷,但无风的低温还是让人受不了,上半身靠近燃烧器,能时不时烤烤火,腿和脚可就受大罪了。”他告诉记者。
他的热气球梦源自一张报纸。出生于1980年的许帅军,由于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曾辞职做起了行走全国的背包客。6年前,在乘坐火车从南宁到北京途中,无意中被一份载有热气球运动内容的报纸吸引,自此开启了他的飞天梦。几经辗转,便来到一家热气球俱乐部学习。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通过考核,获得了民航总局颁发的热气球飞行执照。这让他成为唐山市第二个拥有该执照的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
“第一次跟教练乘热气球升空,看到地面上众人抬头好奇地看着我们,真的很兴奋。后来自己飞,每次都有人好奇地追赶我,有次一个老太太居然打车追着热气球直至降落,就想看看它是怎么飞的。我每次落地,也会向好奇的人们讲解。”他告诉记者,“而且由于热气球降落的不确定性,经常在降落之后,向围观的人群打听这里是哪儿,再通过手机告诉地勤人员,等待他们来接我。”
对他而言,热气球就是一项户外运动。“在天气允许时,几个朋友们飞一飞,提高自己飞行技术的同时,以这种方式聚一聚真的很开心。”当然,他也有着更大的野心,“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像福赛特一样,驾着热气球绕地球一圈,这次飞越渤海湾只是梦想的第一步。”
安全性最高的飞行器
早在飞机发明的120年前,热气球就在法国诞生了。孟格菲兄弟在烧火时发现了纸屑随热气上升的现象,于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热气球。1783年,人类第一个载人热气球在巴黎上空飞行了25分钟后安全着陆——那是人类最早的飞行。热气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利用相同原理的孔明灯曾被用来传递军事情报。
从原理上来说,热气球是真正“与风同行”的运动。它由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没有方向舵,其飞行方向和速度完全取决于风向和风速。飞行员在飞行时可选择合适的高度,搭乘不同的气流来调整飞行方向。当进入某一个高度保持平飞时,热气球会与风同速前行,吊篮内的乘客不会有任何被风吹的感觉,正因如此,热气球成为了摄影和空中观光的首选。
然而,由于热气球远离地面,且看似缺少保护设施,很多人对其安全性一直有所怀疑。前不久,埃及发生重大热气球坠落事故,球上19人遇难,再次把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尽管热气球飞行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但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统计,热气球是所有飞行器中安全系数最高的。据专业人士分析,即使燃烧器发生故障,热气球也会因其气囊巨大而缓慢下落,相当于一个降落伞。此外,由于在空中与风等速,球体会一直保持竖立,不太可能出现因倾斜而导致火焰烧到球皮的情况,即使不小心烧到,也有耐高温的防火布保护。
事实上,热气球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带病”工作和飞行员安全意识的缺失。“热气球出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飞行员没有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飞行条件介于可飞与不可飞之间时,坚决不飞。同时,所有热气球俱乐部在培训学员时都应加入突发情况处置课程,让飞行员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排除故障,而非自顾逃生。若能做到这些,我认为热气球就是最安全的飞行器。”许帅军告诉记者。
在国内难以兴起
与高尔夫、游艇和帆船一样,热气球是最受欧美企业家喜爱的运动之一,普及程度也很高。在世界热气球总量中,企业拥有量占80%,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TDK、米其林和《财富》杂志等都有自己庞大的热气球队,他们会用带有企业标识或产品形象的热气球参加各种比赛。于是,可口可乐气球、麦当劳气球在气球节上总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企业来说,热气球是最完美的户外广告载体:当色彩斑斓的热气球从市区空中飘过,几乎会吸引人们百分之百的关注。
但与国外相比,在中国,热气球运动一直难以兴起。究其原因,首先是使用限制。在许多欧美国家,低空领域飞行是开放的,热气球可以任意在一定高度下飞行。但在中国,热气球受到国家民航局的全面管控。国内生产的热气球要取得民航局批准的适航证,任何一次飞行都需向官方提出申请,繁琐的审批手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气球在中国的发展。
另一方面,热气球运动受场地与气候的影响。“任何飞行都有气象条件,热气球气象范围很窄,对于商业载客来说,既要有充足的客源又要有非常适合的气候条件,这样的地方在中国蛮少的。”许帅军说,“据我了解,在中国考取热气球执照的有五百多人,但现在一直在玩儿的也就一百多人。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学热气球就是为了赚钱,等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热气球的飞行很受天气影响,这个钱不好赚,于是就放弃了。”
背景资料
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1783年6月4日,蒙戈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做公开表演,一个圆周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升起,飘然飞行了1.5英里。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戈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庭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热气球引入中国。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乘热气球、摩托车旅游来到中国,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现在全世界有20000多个的热气球在飞行。我国目前已有100多个热气球,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国际热气球邀请赛、泰山国际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比赛活动以及1999年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