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停摆倒逼深创投转型
摘要:在PE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资本如何布局才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是摆在这些私募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曹丹 深圳报道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是深圳老牌私募,14年间接洽项目数万个,已投资项目460个,累计投资金额近125亿元人民币。
然而,去年中国PE市场明显降温,全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PE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新的一年如何寻找好的标的,资本如何布局才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是摆在这些私募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深创投也不例外。
深创投总裁李万寿3月2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创投2013年总的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下,“2012年是VC/PE行业的调整洗牌之年。2013年总的格局是这个行业仍处在调整和洗牌的阶段,但是可能比2012年日子要好过一点。”
资本布局图
作为深圳本土的私募,以政府引导基金起家的深创投汇聚了超群的资本实力——35亿元注册资本、高达100亿元的可投资能力、管理着外部100亿元的资本。
截至今年2月份,深创投投资了460个项目,总投资额近125亿元人民币。目前,所投企业上市数量已达87家, 其中国内51家。值得一提的是,深创投的已投项目中,仅2010年上市的企业就有24家,为全球投资机构中当年上市项目最多的创投公司。正是这24个项目,成就了深创投当年63.9亿元的上市市值。
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深创投2012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不过,深创投在2013年年初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本布局。李万寿表示,深创投2013年总的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下,“2013年,深创投将实施精品投资,投资真正有爆发性的、潜在高回报的项目。”李万寿称,投资行业将会侧重互联网,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消费品、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初创期和成长早中期阶段为重点。
李万寿强调专业化投资,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服务等产业的初创和成长早中期阶段的项目。这类项目本身持有期较长,企业自身增长空间大,受IPO放缓的影响较小。
不过,深创投2013年除了在一级市场的资本布局,也开始尝试二级市场的投资。以欧菲光(002456.SZ)为例,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
许多创投机构把目光瞄向了欧菲光,竞争异常激烈。深创投子公司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资本”)在2006年11月与同创伟业共同注资欧菲光。当时创新资本注资1941.18万元,获得11%的股权。2010年8月3日欧菲光上市,创新资本持有其1059.98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4.72%。按发行价30元计算,创新资本可获得约3.18亿元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深创投是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双向围猎欧菲光。2013年1月31日,欧菲光的定增项目累计实际募资金额为 14.53 亿元,创新资本以38.01元/股的价格认购520万股,锁定期为1年。目前深创投是欧菲光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569.40万股,位居榜首。
欧菲光借苹果、三星的春风,股价一路飙涨,目前在67元的高位徘徊。按欧菲光现在的股价来计算,创新资本可获得高达40亿元的回报。可以说,这一轮投资,深创投是大获全胜。
李万寿表示,一级市场的创投业务是深创投的业务重心,进行一些PIPE类的二级市场投资是对创投业务的延伸,“我们也进行了一些PIPE类的二级市场投资。通过参与已投资企业相关的二级市场投资,有利于我们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帮助企业成长。”
新的投资策略
据本报记者统计,深创投在没有IPO的几个月里,投资脚步明显放缓。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深创投总共投资了18个项目,总投资额约为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下旬以来, IPO停摆,近8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迄今为止,至少有超过40家企业主动撤销IPO材料。
面对目前的IPO退出困境,李万寿称,深创投将积极探索新三板、并购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深创投的基本策略是:放慢节奏,投资精品,专注回报,开发新的、回报较高的基金投资品种。这就是深创投部署综合性投资财团的目的。
在IPO停摆的5个月里,深创投投资了蒙药股份、华大基因等拟上市企业,完成了IPO入场式前的入股。
蒙药股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是集GAP种植、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民族制药企业。李万寿表示,正是看好蒙药股份的上市前景才投资的,主要看重其在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与品牌优势、管理团队优秀、公司的成长性良好。
有数据显示,蒙药股份近年来的营收逐年增长:200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01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2011年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1800万元。公司预计,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润3000万元。
此外,2013年1月,深创投也投资了预计2015年上市的华大基因,本报记者获悉,华大基因早在2010年收入就超过10亿元,华大基因规划“十二五”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IPO停滞,深创投选择了上市非常有望的企业进行投资。
新闻人物
私募“急先锋”李万寿
生于1963年的李万寿,有着湖北“九头鸟”的睿智与大胆,作为我国第一代创业投资人,在私募领域闯荡了14年,造就了中国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深创投。
李万寿的求学脚步遍及4座名城,先考入武汉大学,后在中山大学读了法学硕士,还接连戴上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的两顶博士帽。
33岁时李万寿作为深圳市计划局的局长助理,飞往纽约城市大学,成为深圳市选派的首批出国进修干部之一。
9个月的海外学习使他领悟到资本市场的魅力,回国后毅然下海。
“2006年是创投的春天,2009年开始是创业家的春天。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各个通路、各个链条全部打通,无论是早期还是成长期或者是晚期。”李万寿说道。
2009年10月30日,深创投“押宝”投资的网宿科技,作为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公司之一,正式登陆创业板。
2009年12月25日,作为创业板第二批挂牌的8家企业之一,中科电气成为深创投投资的第二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2010年4月27日,深创投“输血”的两家企业,当升科技、数字政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功成名就的李万寿认为,对于创投公司来讲,健康的心态非常关键。他表示:“创投不能变成一个投机的行业或者是投机的机构,创投的价值是能够在芸芸众生里发现有培养前途的苗子,给他支持,包括资本上的支持,给他帮助,包括战略、管理、财务、企业的兼并收购等等一系列的帮助,能够帮助企业借助于资本市场整合更多的资源,使它更快地发展。”
在资本市场运筹帷幄之余,李万寿还有着学者情怀,他笔耕不辍,有十多本经济类著作出版,发表文章超过100万字。(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