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喊话资产证券化提速
摘要:2013年终于迎来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工行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工行获准发行35.92亿元“工元2013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2013年终于迎来了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3月20日,工行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工行获准发行35.92亿元“工元2013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下称“工元证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定于3月27日以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
去年5月,央行重新扣动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扳机,陆续有国开行、交行、中行和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发布相关产品,加上工行的35.92亿元,500亿元的试点规模已经陆续发行了近220亿元,未来还有280亿元的规模将得到释放。
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中国银行业整体贷款余额已近65万亿,500亿的规模对于改善银行的存贷比和缓解资本补充压力可谓杯水车薪。
“过去五年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银行贷款的增长已经占用新的资本1.33万亿,未来五年还得补充1.66万亿。”3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
“银行贷款增长和资本的补充,基本上类似于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关系。”刘士余公开批评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认为唯一的出路和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
第二轮试点规模近半
停滞4年之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于去年6月重新开闸,根据国务院此前批复,额度共500亿元。
去年9月国开行发行规模为101.6644亿元的“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跟进。
就总资产、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而言,工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位列五大行之首,此次发行的35.92亿元工元证券,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已经完成组建的承销团队成员共有29家。两家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和中债资信。
未来还有280亿元的规模将陆续得以释放。“目前有几家已经做好了准备,资产打包、合同文本工作都已敲定。”某大型国有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经理李振告诉记者,今年的试点有望提速。
有消息显示,北京银行、台州银行、哈尔滨银行三家城商行也处于紧锣密鼓筹谋阶段,三家试点额度总计为20亿元。
根据工行推介书一说,选择在目前时点发行ABS,主因是与2012年发行的同类产品相比,目前市场环境更佳,资金面更为宽松。
用于发行本期资产支持证券的信贷资产涉及29个借款人向发起机构工商银行借用的63笔贷款。单笔贷款最高本金余额3亿元,单笔贷款平均本金余额5702万元。
其中,贷款最集中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道路运输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公共设施管理业。
ABS征途“路漫漫”
美国华尔街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这种产品。
“如果说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过度滥用资产证券化,则中国的现状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和发展严重不足。”李振对记者表示,国内银行业亟须创新以解资本之困。
2008年开始,国内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使银行经历了一轮空前的放贷狂潮。中国银行业不断需要资本补充,一波又一波再融资过去,股权、债权等融资渠道都几乎饱和,拨备覆盖率不断增加,资本充足和流动性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恰是刘士余所提及“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关系。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身是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已经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对其他实体经济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
这一出口就是所谓通道业务。“通道通道,变通之道。”在李振看来,当经济增长放缓,银行资产负债的扩张随之放慢,而储蓄分流趋势持续,已经趋于中长期化的信贷资产结构将使银行面临较大流动性压力时,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正门不开,正是通道业务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信托成了通道业务的“第一站”。从2007年的不到1万亿到2012年底突破7万亿元,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截至2013年2月末,我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突破8万亿至8.27万亿。
“通道业务说到底都是在帮银行改善资产流动性。”李振表示,一旦信贷资产证券化正门完全打开,必将围剿信托业务。
事实上,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正是让银行资产“活”起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转出表外,打包分割卖给其他投资者,腾出空间,分散信用风险,重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应该让尽可能多的银行参与,尝试不同类别的贷款产品,在不断试新中完善评估审批、信息披露会计税收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高二级流动性。”国泰君安报告认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