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两难时最难将息
摘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谁也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进是为了更进一步,就算退也是为了之后再进。
蛇年的A股,真是没有开好头。要从上证指数的周K线图上来看,大盘已经连续4周走的是下降趋势了。不管下一周、下下周这种趋势能否扭转,至少这四个星期已经够让人头痛了。
2月20日那一周,也就是这个下跌趋势的第一周,我在《地平线》中以“波动的流动性”为题,特别提到了禾其投资的合伙人薛澜女士的一个观点,那是她曾经在2月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给去年末、今年初的市场下的一个定义——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我们正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政策、业绩真空期,流动性在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于基本面。”
借用薛澜的观点,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当时流动性的走向,发现如果薛澜说得不错,市场走势要随着流动性的波动而波动的话,波动就应该已经开始了。证据是“春节后不久央行就在公开市场上停止了逆回购,并在近八个月后重启了正回购”,而A股中这一波行情的领涨板块比如银行股中的民生银行已经提前出现了股价的松动。
现在看起来,2月20日后的三个交易周,还真应该是普通投资者们休养生息的时候。
当然结构性的机会也有,虽然在春节后的前3周内,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带着沪深300指数一直向下,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是不愿意马上结束这一波行情的,创业板更是勇猛地一路去创新高。可是参与其中的人会发现,这些小股票的操作难度已经远比春节前那些权重股来得困难得多了。一路创新高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是高位的宽幅震荡。不愿意休息和不甘心离场的人如果在金融地产中折腾肯定是赔钱,如果是在创业板中折腾也算是刀头舔血。
没办法!一般的散户在经历了1994点到2444点的一大波行情之后,谁能做到只看到大盘的一根大阴线就愿意就此收兵呢?现在好了,时间进入到春节后的第四个交易周,上证指数当然还在继续创新低地跌,而创业板也撑不住了。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令人意外的地方。3月12日周二,植树节那天,创业板大跌3.37%,宣告了短期趋势由上涨变成下跌,而创业板“见顶”那还是之前一周3月6日周三的事情了。
春节之后交易了4周,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真是“进退两难时最难将息”。还是上面那句话,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周或者下下周,上证指数会不会以一根周线的大阳K线卷土重来,但是在这之前,老老实实休息才是安全之道。
有意思的是,最近薛澜又给大家奉献了一篇专栏文章,叫做《短期流动性见顶》。按照薛女士的分析,“最近数月,随着资金大量流入,市场强力反弹,让大家的期望更加热切。但开年后市场的表现,无疑是一盆冷水浇头。其实市场的反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资金的充沛在短期可能已见顶,而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和转型带来的阵痛仍是困扰股市的中期因素。”
这正是“进退两难时最难将息”!中国的经济,在2013年的3月份看起来,真正是乍暖还寒。
为什么说是乍暖?上证指数见到1994点是在2012年的12月4日,而中国经济的季度GDP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止跌反弹的。而在此之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的银根就已经开始放松,房地产市场也在第四季度随之复苏。
为什么要说是乍暖还寒呢?因为在春节之后,上面的几个变量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象上自然要看上证指数,它就算不是一个靠谱的经济晴雨表至少也是流动性的晴雨表。薛澜认为,流动性创新高之后不可能一高再高,事实也的确如此,央行在收放之间进退两难。
放的话,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是同比上升了3.2%,该数值在1月份还是2%,3.2%尽管有春节因素,但毕竟创下了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一般人的预期;不放的话,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又比2012年年底的10.3%回落到了9.9%,加上无论是中国物流协会还是汇丰中国的PMI指数,在2月份都出现了回落,比如汇丰中国的PMI2月份是52.1,虽然还在50的荣枯线之上,但是比较1月的54.0还是有不小的回落。
央行有点进退两难,反映在市场上就更是进退两难,最难将息了。
至于房地产的因素就更不用提了。薛澜一直认为,这一波的市场行情,要归功于银根放松以及房地产市场复苏,“2012年11月、12月房地产市场出乎意料的小阳春,给股市打了一针兴奋剂。”如果事实如此,那么春节后针对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以及细则的公布,就算是给市场打了一针镇静剂。
春节后的这四个交易周,其中两周正是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之际,两会并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给市场带来所谓的两会行情,但是两会之后政府机构人事安排“落听”之后,会不会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出现呢?毕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谁也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进是为了更进一步,就算退也是为了之后再进。
如果能打破这个局面,市场也就有可能别开生面了吧?但愿如此。(作者为本报编委)
2月20日那一周,也就是这个下跌趋势的第一周,我在《地平线》中以“波动的流动性”为题,特别提到了禾其投资的合伙人薛澜女士的一个观点,那是她曾经在2月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给去年末、今年初的市场下的一个定义——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我们正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政策、业绩真空期,流动性在短期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于基本面。”
借用薛澜的观点,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当时流动性的走向,发现如果薛澜说得不错,市场走势要随着流动性的波动而波动的话,波动就应该已经开始了。证据是“春节后不久央行就在公开市场上停止了逆回购,并在近八个月后重启了正回购”,而A股中这一波行情的领涨板块比如银行股中的民生银行已经提前出现了股价的松动。
现在看起来,2月20日后的三个交易周,还真应该是普通投资者们休养生息的时候。
当然结构性的机会也有,虽然在春节后的前3周内,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带着沪深300指数一直向下,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是不愿意马上结束这一波行情的,创业板更是勇猛地一路去创新高。可是参与其中的人会发现,这些小股票的操作难度已经远比春节前那些权重股来得困难得多了。一路创新高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是高位的宽幅震荡。不愿意休息和不甘心离场的人如果在金融地产中折腾肯定是赔钱,如果是在创业板中折腾也算是刀头舔血。
没办法!一般的散户在经历了1994点到2444点的一大波行情之后,谁能做到只看到大盘的一根大阴线就愿意就此收兵呢?现在好了,时间进入到春节后的第四个交易周,上证指数当然还在继续创新低地跌,而创业板也撑不住了。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令人意外的地方。3月12日周二,植树节那天,创业板大跌3.37%,宣告了短期趋势由上涨变成下跌,而创业板“见顶”那还是之前一周3月6日周三的事情了。
春节之后交易了4周,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真是“进退两难时最难将息”。还是上面那句话,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周或者下下周,上证指数会不会以一根周线的大阳K线卷土重来,但是在这之前,老老实实休息才是安全之道。
有意思的是,最近薛澜又给大家奉献了一篇专栏文章,叫做《短期流动性见顶》。按照薛女士的分析,“最近数月,随着资金大量流入,市场强力反弹,让大家的期望更加热切。但开年后市场的表现,无疑是一盆冷水浇头。其实市场的反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资金的充沛在短期可能已见顶,而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和转型带来的阵痛仍是困扰股市的中期因素。”
这正是“进退两难时最难将息”!中国的经济,在2013年的3月份看起来,真正是乍暖还寒。
为什么说是乍暖?上证指数见到1994点是在2012年的12月4日,而中国经济的季度GDP是在去年第四季度止跌反弹的。而在此之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的银根就已经开始放松,房地产市场也在第四季度随之复苏。
为什么要说是乍暖还寒呢?因为在春节之后,上面的几个变量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象上自然要看上证指数,它就算不是一个靠谱的经济晴雨表至少也是流动性的晴雨表。薛澜认为,流动性创新高之后不可能一高再高,事实也的确如此,央行在收放之间进退两难。
放的话,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是同比上升了3.2%,该数值在1月份还是2%,3.2%尽管有春节因素,但毕竟创下了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一般人的预期;不放的话,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又比2012年年底的10.3%回落到了9.9%,加上无论是中国物流协会还是汇丰中国的PMI指数,在2月份都出现了回落,比如汇丰中国的PMI2月份是52.1,虽然还在50的荣枯线之上,但是比较1月的54.0还是有不小的回落。
央行有点进退两难,反映在市场上就更是进退两难,最难将息了。
至于房地产的因素就更不用提了。薛澜一直认为,这一波的市场行情,要归功于银根放松以及房地产市场复苏,“2012年11月、12月房地产市场出乎意料的小阳春,给股市打了一针兴奋剂。”如果事实如此,那么春节后针对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以及细则的公布,就算是给市场打了一针镇静剂。
春节后的这四个交易周,其中两周正是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之际,两会并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给市场带来所谓的两会行情,但是两会之后政府机构人事安排“落听”之后,会不会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出现呢?毕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谁也不愿意看到出现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进是为了更进一步,就算退也是为了之后再进。
如果能打破这个局面,市场也就有可能别开生面了吧?但愿如此。(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