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欧盟的新希望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13 23:18:00

摘要:拉加德呼吁欧洲央行应该保持货币政策宽松,并强调欧洲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欧盟的新希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自欧洲债务危机于2009年末在希腊爆发以来,围绕着解决欧债危机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然而,正当欧洲官僚急于实行紧缩政策之时,意大利悬而未决的选举结果又引发了另一场争论:到底欧元区主张的紧缩政策是在减轻危机还是反过来在加重危机?
    “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相比,欧元区债务危机似乎更为持久。欧元区并不平衡的经济让整个救助政策难以有效,欧元区目前更多的层面并不是在拯救债务问题,而是如何在政治层面协调和统一。”天一金行高级分析师肖磊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欧元区一直在试图将经济问题凌驾于政治问题之外,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以更大的危机而告终。
    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现在的欧洲经济体仍未摆脱危机的侵扰,许多成员国的经济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除了欧元区失业率上涨至两位数,同时主权债务规模也在不断地创下新的纪录。自2008年以来希腊经济收缩了25%,超过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失业。希腊财政部顾问委员会主管PanosTsakloglou认为,只有美国大萧条和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能与目前的希腊衰退相比。
    欧元崩溃论的滋生
    
由于民众对意大利左右两派传统的政治力量经济治理感到失望,在2月24-25日大选中格里罗领导的“五星运动”意外赢得了许多“抗议票”,从而导致未能有党派在该国议会参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这意味着联合执政难以避免。
    然而,格里罗此前已一再表态称,不会与任何传统政治势力联合组建跨党派政府,这使得该国政局前景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这也促使现年87岁的左派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被赋予解决目前的政治僵局的使命,为避免进行二次选举,他正试图促成一个全国团结政府:任命一个非多数派的政府。
    去年也正是由他促成了贝卢斯科尼下台组建技术政府的条件,不过事与愿违的是技术派蒙蒂上台后,虽然通过削减开支、退休金改革和实施增加税收,支撑了意大利财政并成功降低借贷成本,不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助长了民众的愤怒情绪,最终反而导致格里罗领导民粹主义运动支持率激增。
    近日,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曾表示,不可能提前举行原定3月15日的议会首次会议,并称有充足的时间来组建政府。对此,黄金台研究部经理聂鼎认为,现在欧债危机的一个焦点就是意大利的政局不稳导致其无法很好地推行财政紧缩计划,进而加剧该国的债务问题。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迫使该国必须以更大幅度、更快速度削减赤字。
    一名意大利外交官此前称,意大利可能无法在4月底截止日期前向欧洲当局提交年度改革及财政整顿计划无法及时组建政府以签署这些计划。因政治僵局,意大利今年或许得推迟原定4月底前向欧盟执委会提交的国家稳定计划。意大利当局及欧盟执委会或将在4月10日开会讨论该计划。
    自欧洲债务危机于2009年末在希腊爆发以来,欧盟创设了一套复杂的援救机制,留出了总共7000亿欧元的资金,来支撑受困国家及这些国家摇摇欲坠的银行业。但欧盟在应对债务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影响上几乎毫无作为,整个欧盟有逾2600万人失业,在希腊、西班牙以及意大利和葡萄牙的部分地区,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人没有工作。
    在聂鼎看来,尽管欧洲央行在对意大利进行援助时也很难再对其施加更为苛刻的条件,目前意大利能做的也只是继续维持蒙蒂时期已经通过立法的税收和改革方案。面对失业率高企导致南欧国家频频爆发暴力抗议活动,即使意大利国会不愿意继续推进财政紧缩,但是更不愿意后退到原有的状态。
    他同时认为,其实意大利的大选结果已经明示,大多数选民倾向于那些主张终结现在德国强势领导下实行的现有紧缩财政政策。因此,进一步通过削减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行为,而在经济上,紧缩的财政政策也在起着适得其反的作用。
    甚至有评论认为,如果默克尔继续以削减赤字,提高税率和劳动市场改革作为条件以支持意大利保留在欧元区的位置,很有可能最终会迫使意大利脱离欧元区,这种情况可能引发的连锁效应就是希腊、葡萄牙甚至西班牙的接连退出,意大利的情况会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
    另外,据记者观察,甚至连德国内部也由于长期的紧缩措施滋生一些反对欧元的声音。据了解,一个以反对欧元区的党派可能将参与9月德国议会大选。这个党派宗旨是“解散欧元使用本国货币或者一个较小的货币联盟”,它要求终结欧元区主权救助基金ESM。因此,局势虽然尚未引发连锁反应,但从民意方面看财政紧缩的时代可能要暂告一个段落。
    欧央行或将进一步降息
    3月8日,IMF总裁拉加德指出,欧元区可能需要让德国等国的通胀率走高,同时降低利率,来保证经济复苏持续。由于恢复平衡意味着南欧国家需要降低通胀和工资增长速度,不过这也可能导致像德国这样的国家需要允许薪资增长和通胀率略升。如同1月份一样,拉加德呼吁欧洲央行应该保持货币政策宽松,并强调欧洲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聂鼎认为,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的综合领先指标显示,今年1月份欧元区经济增长动力似乎有所增强,而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官方数据也显示,该国出口实现温和反弹。这些数据与早些时候发布的比较悲观的经济活动指标形成对比,但也掩盖了欧元区各国经济实力相差很大的事实。
    OECD公布欧元区17国1月份综合领先指标从99.6升至99.7,该指标去年12月也有所上升。综合领先指标表明,欧元区整体,尤其是德国的经济增长有所加速。意大利和法国的综合领先指标表明,经济增长不再进一步下滑。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再次出现萎缩,但OECD领先指标表明,今年晚些时候该地区经济可能会恢复增长。
    在聂鼎看来,德国领先指标升幅很大,从99.2升至99.6,进一步表明德国经济将从2012年年底下滑趋势中相对较快地复苏。近期发布的官方数据也显示,德国1月出口环比增速达到五个月以来最快水平。德国贸易活动在去年第四季度表现不佳,但今年1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动力。德国今年1月出口较去年12月增长1.4%,为去年8月份以来最大增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五国并不乐观,意大利统计部门已向下修正了去年第四季度GDP数据,同比降幅从最初公布的2.7%修正至2.8%;希腊统计机构公布去年第四季度修正后同比下降5.7%,降幅小于最初公布的6.0%。葡萄牙统计机构公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萎缩1.8%,为连续第九个季度下降;同比下降3.8%。因此从整体上看,或许欧央行可以考虑降息。
    对此,肖磊认为,未来欧元区的问题依然是政治问题,一方面要解决统一财政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财政的统一有助于约束希腊、意大利等福利支出,也将会鼓励多劳多得,有序增税。
    当然,他也认为,增税的前提是经济的增长,在具有监管和公平的财政分配机制之下,自然就会产生合理的激励和刺激政策。激励和刺激政策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另外,欧元区还需要增加货币刺激力度,在银行业监管力度加强的前提之下,加大对核心国家消费刺激等。欧洲央行还应该定量推出宽松政策,有必要时再降低欧元利率水平。
    近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表示,该行内部也曾讨论过降息问题,不过大多数理事都普遍认为,物价稳定性所面临的风险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没有必要采取行动。但德拉吉同时强调指出,欧洲央行将在必要情况下一直维持“融通性的”货币政策,同时考虑采取新的方式来帮助改善面向小企业的贷款活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