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人的城镇化
摘要: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新政府的经济管理的一条主线或者说是抓手,而这个抓手无论要抓什么,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人服务的,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当然应该是人的城镇化。
媒体一般都有点后知后觉,毕竟报道事实才是本职工作。2月28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刊登了一篇新闻稿件——《城镇化为中国股市带来曙光》,说的是中国股市这一波上涨的事情。
他们报道的是事实部分,“许多投资经理现在开始投身中国股市,押注中国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将会提振消费支出。这将使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医疗保健提供商在内的公司获益,帮助其实现更大的利润和股价的上涨。”
由于香港股市是外部投资者投资中国经济的更好渠道,这篇报道主要采访的也是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有个特点,机构投资者对城镇化的理解非常宽泛,投资机会几乎无所不包:房地产、建筑建材、大宗商品、机械设备、水务公司、环保公司,当然还有更多的大消费概念。
虽然说的是香港,其实A股市场大致一样。在去年12月4日上证指数1949点以来的一波大涨过程中,各类股票是百花齐放。金融地产股支撑着大盘,但涨得最厉害的还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当沪深300的股票们春节前后开始调整之时,小股票们到今天还争创新高。
为什么我一开始说媒体后知后觉,说的就是上证指数春节以来的调整,这一调整的形态香港恒生指数也差不多,前后脚的事情。也就是说,当媒体就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事实做出新闻报道时,这些受访者已经大举买进过股票了,在等着收获城镇化的果子呢。
但事实会告诉我们,第一波先知先觉者买进后,第一波行情也就走得差不多了。有没有第二波,就得看城镇化的实效了。第一波是概念和预期,第二波或第三波要的是疗效,如果见效,那就会是更长、更长的波段了。
城镇化,不仅有波段,也是有维度的。所谓波段,说的是城镇化其实是一个长期过程,是新一届政府的大棋局;所谓维度,说的是城镇化其实是一个多元化的进程,决不只是盖房子。认识城镇化,眼光要更长远,视野要更开阔。
其实,还在2012年11月30日,也就是指数跌到1949点的前几天,我在《地平线》专栏中就特别提到了“城镇化的维度”,说的就是城镇化的机会其实是多样化的,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修马路建房子那样简单。同时还介绍了东兴证券银国宏的一篇分析——《2013年该如何投资A股?》,他的想法是,新政府的经济管理思路可能着重体现为两个路径,“民生幸福和新型城镇化”,所以值得重视的投资主线也就是这两条。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进城,还有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还有发达区域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升级过程;新型城镇化不该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应该追求生产和生活的均衡发展。”如果你记住了银国宏这样的话,你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春节之后两会之前环保工程和城市水务以及空气治理概念股能涨那么好了。雾霾天气只是一个引爆点,要让农民进城,就必须保证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容纳城镇化的大扩张不是吗?从环境角度看城镇化,也只是城镇化这个大棋局里的一颗棋子。
要更准确地理解城镇化,李克强副总理的一段话可以被反复提及: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城镇化一方面是不平衡的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需要过上的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是目标和结果。在新一届政府的概念中,城镇化其实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百姓的幸福生活。
因此,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新政府的经济管理的一条主线或者说是抓手,而这个抓手无论要抓什么,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人服务的,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当然应该是人的城镇化。
一个农民进城当了市民,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需要的其实是就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由“乡”到“城”的转变。
要说城镇化,还是要说那些我一再重复的话:事关城镇化成败的制度改革是什么?是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的权利——医保、社保、孩子上学、异地高考!是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在城外的问题,是他们的权益保障,是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放心进城的前提。
李克强副总理提出,要“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就要继续改革开放,这才是他新型城镇化视野里的最高维度。
(作者为本报编委)
他们报道的是事实部分,“许多投资经理现在开始投身中国股市,押注中国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将会提振消费支出。这将使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医疗保健提供商在内的公司获益,帮助其实现更大的利润和股价的上涨。”
由于香港股市是外部投资者投资中国经济的更好渠道,这篇报道主要采访的也是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有个特点,机构投资者对城镇化的理解非常宽泛,投资机会几乎无所不包:房地产、建筑建材、大宗商品、机械设备、水务公司、环保公司,当然还有更多的大消费概念。
虽然说的是香港,其实A股市场大致一样。在去年12月4日上证指数1949点以来的一波大涨过程中,各类股票是百花齐放。金融地产股支撑着大盘,但涨得最厉害的还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当沪深300的股票们春节前后开始调整之时,小股票们到今天还争创新高。
为什么我一开始说媒体后知后觉,说的就是上证指数春节以来的调整,这一调整的形态香港恒生指数也差不多,前后脚的事情。也就是说,当媒体就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事实做出新闻报道时,这些受访者已经大举买进过股票了,在等着收获城镇化的果子呢。
但事实会告诉我们,第一波先知先觉者买进后,第一波行情也就走得差不多了。有没有第二波,就得看城镇化的实效了。第一波是概念和预期,第二波或第三波要的是疗效,如果见效,那就会是更长、更长的波段了。
城镇化,不仅有波段,也是有维度的。所谓波段,说的是城镇化其实是一个长期过程,是新一届政府的大棋局;所谓维度,说的是城镇化其实是一个多元化的进程,决不只是盖房子。认识城镇化,眼光要更长远,视野要更开阔。
其实,还在2012年11月30日,也就是指数跌到1949点的前几天,我在《地平线》专栏中就特别提到了“城镇化的维度”,说的就是城镇化的机会其实是多样化的,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修马路建房子那样简单。同时还介绍了东兴证券银国宏的一篇分析——《2013年该如何投资A股?》,他的想法是,新政府的经济管理思路可能着重体现为两个路径,“民生幸福和新型城镇化”,所以值得重视的投资主线也就是这两条。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农民进城,还有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还有发达区域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升级过程;新型城镇化不该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应该追求生产和生活的均衡发展。”如果你记住了银国宏这样的话,你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春节之后两会之前环保工程和城市水务以及空气治理概念股能涨那么好了。雾霾天气只是一个引爆点,要让农民进城,就必须保证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容纳城镇化的大扩张不是吗?从环境角度看城镇化,也只是城镇化这个大棋局里的一颗棋子。
要更准确地理解城镇化,李克强副总理的一段话可以被反复提及: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城镇化一方面是不平衡的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需要过上的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是目标和结果。在新一届政府的概念中,城镇化其实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百姓的幸福生活。
因此,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新政府的经济管理的一条主线或者说是抓手,而这个抓手无论要抓什么,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人服务的,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当然应该是人的城镇化。
一个农民进城当了市民,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需要的其实是就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由“乡”到“城”的转变。
要说城镇化,还是要说那些我一再重复的话:事关城镇化成败的制度改革是什么?是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的权利——医保、社保、孩子上学、异地高考!是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在城外的问题,是他们的权益保障,是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放心进城的前提。
李克强副总理提出,要“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就要继续改革开放,这才是他新型城镇化视野里的最高维度。
(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