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瓜达尔港的中国身影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22 23:49:00

摘要:除有利于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外,瓜达尔港也为中国的能源陆路运输提供了一个新可能。

瓜达尔港的中国身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巴基斯坦瓜达尔,GhoramBakshi有些忧愁地从他住宅二楼的窗口向外看去,在他的窗外是瓜达尔的中心街道,中午时分这条街道上也罕有人经过。再向远处望去,距离他住宅大约十几公里的地方就是曾经被看做是巴基斯坦新经济中心的瓜达尔港口码头,那里似乎更寂静无声。
    看到这些,Ghoram的忧愁更浓了一些。他愈发怀念起以前的那些好日子。
    2002年巴基斯坦政府计划在瓜达尔修建一座深水码头。消息传开,这一个昔日贫穷的小渔村一时间成为了投资者的圣地。作为本地居民,Bakshi幸运地提前享受到这一好处。他将自家的平房翻建成了二层的旅馆,把他们租给前来投资的人们。“那时房间几乎天天客满,很多游客只是请求我把院子租给他们停放汽车,他们只要睡在外面马路上就可以了。”Bakshi在接受巴基斯坦《每日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Ghoram的哥哥——瓜达尔房地产协会的秘书长——YasirBakshi更是对那段好日子感受深刻。“瓜达尔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几乎是发生在一夜之间,我现在都记得在2002年一块价值20万卢比的地皮是如何在24小时内就飙升至200万卢比的。”Yasir说。
    这段好日子却只维持了大约6年。2008年,当瓜达尔港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近15倍后,港口建设的资金问题和治安问题,让房价泡沫开始破裂,2010年瓜达尔的房地产价格跌入谷底。“预期中的港口建设没有如期完成,这让瓜达尔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以前可以卖到1000万卢比的房屋,现在300万卢比都不见得有人愿意接手。大家都对瓜达尔的未来没有信心。”Yasir说。
    Ghoram现在已经习惯每天都在窗口眺望一会儿,看看那个曾给他带来无限机会的港口能不能有些什么新动向。2013年新年伊始,Ghoram和Yasir以及瓜达尔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新希望。
    中国人回来了
    2月18日,在首都伊斯兰堡的总统府内,在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刘健的见证下,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向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转交了瓜达尔港的经济管理协议。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这次签署仪式。“将瓜达尔港转移至中方手中,是对这片商业区最大最好的消息。”参加签署仪式的巴基斯坦AKD集团主席AqeelKarimDhedhi表示,作为瓜达尔港的主要投资方之一,Dhedhi手中一直握有瓜达尔港20%的股份,在这次转让协议签署之后,Dhedhi也将他手中的股份转让给了中方。“新加坡方面在瓜达尔港经营上未能尽到全力,我们更希望看到中国人再次回到这里,伸出援助之手。”Dhedhi说。
    2001年,中国人曾经来过这里。
    瓜达尔,这片地处波斯湾出口东翼,紧靠全球石油供应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拥有常年不冻港的海滨小镇一直以来都是巴基斯坦政府理想中替代卡拉奇港口的最优“备选”。早在1954年,在经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勘探后,巴基斯坦就萌发了在此修建港口的想法。1958年在经过四年的艰苦谈判后,巴基斯坦从阿曼手中以300万英镑的价格购得了这一“飞地”。1958年12月8日,巴基斯坦确定了开发瓜达尔港口大纲。然而,直到2001年中国参与到这个港口的建设和开发后,这一项目才进入实际实施阶段。2005年,在投入2.5亿美元,完成第一期建设之后,中国人离开了。
    2007年新加坡港务集团获得了瓜达尔港40年的经营许可证,这场草率的“联姻”没能持续下去。2010年,在巴基斯坦高等法院发布法令,禁止将瓜达尔的土地卖给外国公司后,新加坡港务局基本停止了对瓜达尔港的再投资。据瓜达尔港港务局网站信息显示,目前瓜达尔港所拥有的基础设备仍为一期工程,其中包括中国承建的3个长为200米的多功能泊位,一个100米长的服务区泊位,以及4350米长的深水航道。与之配套作为二期工程应该交付的公路及其机场甚至都没有动工。根据网站信息显示,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停靠瓜达尔港口的船只不超过10艘,港口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闲置状态。
    2010年年底,巴政府对新加坡港务局进行了重新评估。2012年8月,巴基斯坦议会决定为瓜达尔港再寻找一个新“管家”——与巴基斯坦关系友好,并对瓜达尔港建设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国企业成为了巴基斯坦政府的首选。2013年1月30日,在巴基斯坦总检察长伊尔凡·卡迪尔从巴最高法院获得了无异议证书(NOC)后,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手中继承瓜达尔港运营权的合法资格。
    2月18日,中国正式签署了转让协约。按照18日签署的转让协议,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将拥有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剩下的35年瓜达尔港的经营权,同时中方还将继承新加坡方面之前与巴政府签署的运营条约的所有权利和义务。按照之前的条约,新加坡港务局将获得港口货物和海运服务费的9%和自由贸易区收入的15%,并享有巴政府对于运营该港口的企业免收20年营业税以及免收40年航线和航行燃油税等“福利”。作为相应的回报,该港口运营商应该投资完善港口的其余配套设施。“中国公司已经承诺将投资7.5亿美元,用于改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Dhedhi表示,“看到中国人回来,我很高兴。”
    在12年前的元宵节铲下第一锹后,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们在2013年元宵节前再次回到了这里。
    “锤头鲨”的锤头
    在地图上看,瓜达尔地区的整个形状类似一只锤头鲨。港口正是位于这个庞然大物“锤头”的东侧。自然形成的凸起也让瓜达尔港口成为了阿拉伯海的最顶端。与锤头鲨可以360度视物能力相同的是,瓜达尔港也有着可以望向四面八方的地理优势。
    瓜达尔港距离其西侧的波斯湾大约460公里,与全球主要的石油运输“动脉”霍尔木兹海峡只有约400公里的距离,而与伊朗与巴基斯坦边境最近的地方则只有80多公里;在其东侧530公里外是巴基斯坦的另一个港口城市卡拉奇,在那里的巴基斯坦军港可以常年监视印度洋的情况;在其南侧只要航行大约300多海里就可到达阿曼。
    瓜达尔港这只“锤头鲨”的锤头重重地砸在了从非洲和欧洲到亚洲,从红海经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上,成为了继马六甲海峡之后,又一个可以连接波斯湾与印度洋的海上要塞。“拥有瓜达尔港的国家将在进出波斯湾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政治室副主任叶海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这一港口的经营权对于50%的能源需经过海盗频出的马六甲海峡运输的中国来说意味着多了一座海上能源安全运输的新屏障。”
    一位曾经在巴基斯坦参与过技术援建的石油专家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瓜达尔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一港口在能源运输上的重要性,利用该港口向西,进而向中东和非洲东海岸进发,其辐射范围可达到南亚、中东海湾石油盛产国以及非洲大陆,正好与中国海上经济命脉重合。
    此外,上述专家还指出,除有利于中国海上能源运输安全外,瓜达尔港也为中国的能源陆路运输提供了一个新可能。如果以该港口为起点修建通往中国喀什的中巴铁路,那么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能源运输里程将从10000公里减少到1500公里,缩减85%。另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是从瓜达尔港修建一条中巴石油管道,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石油运量。“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石油管道的技术目前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基本具备,更多的考量因素是资金和战略需求。”该专家说。
    鉴于管道和铁路运输石油的成本远远高于海运,目前来说中国对瓜达尔港的经营策略仍集中在加强港口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促进瓜达尔港及其所在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经济繁荣,使之成为中国能源海运的中转站,是中国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叶海林说,“目前瓜达尔港的配备完全是一个纯商港模式。即便这样,以瓜达尔港目前的发展,要发挥其商业作用,还需要至少1-2年的时间。”
    正当中国刚刚在印度洋迈出第一步时,周边地区的猜疑却纷至沓来。
    高速路的“服务区”
    2月6日,就在中国接手瓜达尔港的消息还未经证实之前,印度国防部长就已经表示,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令人关切”。作为早在蒸汽动力时代之前就已经可以自由穿梭于印度洋,并在这一地区拥有近14个商港和军港的国家,印度的担心似乎有些庸人自扰。凭借着其155艘军舰,3艘核动力潜艇和3艘航空母舰,印度海军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力量之一,印度在印度洋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而瓜达尔港却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支点。
    为突破“马六甲困局”,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所设置的一个“避风港”,作为中国在印度洋经营的第一个港口,瓜达尔港目前所扮演的还仅限于“中转港”的角色。
    至于美国方面一直宣传的“珍珠岛链”计划,叶海林认为这更是一个误导。“在美国所给出的中国‘珍珠岛链’上,缅甸的实兑港其实为印度掌握,而由中国新建或改扩建的缅甸的皎漂港、孟加拉的吉大港以及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基本都是商港且不具备发挥军事用途的价值。”叶海林说,“更何况这三个港口还处于印度陆军和空军的监控半径之内。”
    虽然瓜达尔港在地理优势上具备建设成军港的条件,但是瓜达尔港也并没有摆脱美军的军力控制范围。美国在海湾地区布置有密密麻麻数十个军事基地,仅在瓜达尔港以北约400公里和以东100多公里就分别是美国在巴基斯坦的达尔本丁和伯斯尼空军基地,以南448公里是美国在阿曼的锡卜空军基地,西南580公里是美国驻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海军基地。在如此众多军事基地包围之下,瓜达尔港几乎被逼入了“死角”。
    与此同时,将一个商港改建为军港还需要付出技术、经济、政治三方面的成本。“民用港口要求水域开阔,若要改造为军港则需要设置较好的掩护屏障。作为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叶海林说,“在技术和资金之外,政治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除要与港口所在国达成协议外,还要考虑到周边地区的反应。”
    “中国在瓜达尔港问题上的最大诉求就是谋求中国能源海上运输的安全,以及作为中国远洋船只的中转补给。这一功能类似于高速路上的服务区。瓜达尔具备军事价值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实现此种价值。”叶海林说,“中国对于瓜达尔港的运用在更大程度上其实是取决于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国防安全战略的需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