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托管费之战
摘要:基金托管版图重组,托管渠道有望扩容,托管费大战也正在悄悄奏响号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允许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目前涉及的主要机构包括券商和登记结算公司等。这标志着券商将打破银行对基金托管市场的垄断,正式加入基金托管的阵营。而这一进程,前后走了15年。
“这对基金业是个大利好啊,不管券商渠道未来能否分流基金托管,至少打破了银行的垄断地位,让基金托管竞争更趋向市场化。”上海一中型基金公司渠道经理王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齐鲁证券基金分析师马刚也向记者指出,短期来看,对基金托管市场格局影响不大,基金仍要依赖银行渠道,不过券商与银行的竞争已然展开,基金托管费大战也将奏响,而基金分仓模式或许也将生变。
券商入围基金托管
1月25日,证监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允许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此业务只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即可,无需再经由中国银监会审批。该项新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在此之前,已有券商开展了非公募基金资产托管业务,招商证券已于去年10月26日获得私募基金托管资格,而中登公司及信达证券推出的保证金现金宝业务也采取了券商托管模式。
招商证券内部人士曾向媒体表示,招商证券在私募基金方面的业务托管已经开展了一些,现阶段主要从营业部抓起。在证监会一纸令下,“招商证券正在抓紧筹备基金托管业务工作”。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基金托管业务迈入市场化竞争的时代。自工商银行于1998年2月28日成功托管国内首批仅有的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成为国内第一家托管银行,至今银行垄断基金托管业务已经15年。基金公司对银行渠道的依赖,特别是中小基金公司在银行渠道上的“失声”制约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券商的入局,将打破基金托管业务的寡头格局,结束银行长达15年的垄断红利,而一旦基金公司可以自主选取券商作为托管方,则意味着基金公司有了更多的筹码换取券商的销售服务。
“短期来看,券商加入基金托管对基金托管业务分流不大,银行寡头地位仍难撼动,不过券商与银行的竞争已然展开。”马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券商来说,基金托管业务只是开始,随着券商对于券商资管和基金托管业务的完善,托管业务将延续至客户保证金和股票。”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孙婷在报告中指出。
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指出,根据《征求意见稿》,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须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均不低于20亿元等相关准入条件,17家上市券商符合条件,将积极开展基金的托管业务,并且证券公司在基金托管上具有资金使用和增值审核优势,可为基金提供资产保管、净值计算、投资清算、投资监控、托管报告、全面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基金托管费大战奏响
基金托管费是在管理费之外征收,根据基金类型不同,费率在0.08%-0.35%不等,一般在0.25%左右。据天相投顾统计,据2012年基金中报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基金支付给18家银行的托管费为23.83亿元。
实际上,托管费只是银行从基金行业获得的收入之一,基金公司还需要向银行支付销售服务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03至2011年底,基金资产共计付出了39亿元的销售服务费,按照银行60%的市场份额折算,银行从基金行业获得23.4亿元的收入。
据前述上海中型基金公司渠道经理王先生透露,他所在基金公司给银行的佣金在60%左右,有些产品甚至第一年管理费的100%都分给了银行,并且还没有什么议价权。并且有些小基金公司甚至面临给100%的管理费,也没有银行愿意托管基金产品的困局。
获批成立不久的深圳华润元大基金公司就遇到了类似的烦恼。“第一只产品发什么,什么时候发,一切都难定,现在还在北京奔波与银行商谈托管事宜,只有托管行定了,才能定其他啊。”华润元大基金媒体负责人刘宜君对记者坦言,新基金公司在银行渠道上就更没有话语权。
事实上,基金和银行的合作一开始并不是不平等的。王先生向记者回忆,2003年以前,银行是没有销售佣金这个收入的,2008年以前,基金分给银行的尾随佣金一般在10%-20%左右,而随着基金产品的增量,销售费用也逐渐提高,特别是2012年以来,基金产品的密集发行,银行渠道拥堵,尾随佣金才越抬越高。
“参照银行早前的做法,券商收取的基金销售费用不会定太高。”王先生对记者分析。
“大部分基金托管年费率约0.25%,券商托管费平均在0.15%左右,竞争的引入,或许会令托管费率进一步下降。”马刚进一步对记者指出,券商主要做大托管资产规模,从长远看,基金客户成为券商的客户,总有成为股票客户的可能。并且券商跟基金的合作,更在乎的是分仓费,而不是区区的托管费。
基金托管版图重组,托管渠道有望扩容,托管费大战也正在悄悄奏响号角。
或撬动基金分仓模式
基金分仓是指基金公司由于自身不能申请交易席位,从证券公司租赁席位进行交易。同时,基金公司定期将其基金交易量按一定配比分给各证券公司,为其提供交易佣金的合作模式。
2000年,时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的李迅雷发表大作《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开创了研究服务分享佣金收入的卖方研究模式。作为买方主力军——基金则是券商研究佣金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基金分仓养活了券商研究所一大批人。
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从2001年开始,券商开始获得基金的分仓收入,至2011年年底,共计获得403亿的分仓收入。2012年上半年,基金向证券公司贡献分仓佣金20.68亿元。
选择哪家券商的交易席位以及按什么样的比例分仓,按照公募基金业界目前最通行的规则,主要有两个依据:券商研究报告的质量、券商为基金公司的销售贡献。“证监会要求跟研究能力挂钩,但实际操作却跟销售量挂钩比较多。”马刚向记者指出。
假设券商帮助基金销售了1亿元,若按照N倍的承诺,这只基金就要在该券商创造N亿元的交易量,以万分之八的手续费计算,将给券商创造8N万元的收入。
“券商托管基金或将改变基金分仓模式,托管 分仓或成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就是说我在你这边托管,我把交易放你那。”王先生进一步向记者指出。
而马刚则认为,券商托管基金对基金的分仓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将如何变化尚不可预测。“未来券商为了拉来分仓,或将降低托管费,甚至不收托管费。”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允许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目前涉及的主要机构包括券商和登记结算公司等。这标志着券商将打破银行对基金托管市场的垄断,正式加入基金托管的阵营。而这一进程,前后走了15年。
“这对基金业是个大利好啊,不管券商渠道未来能否分流基金托管,至少打破了银行的垄断地位,让基金托管竞争更趋向市场化。”上海一中型基金公司渠道经理王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齐鲁证券基金分析师马刚也向记者指出,短期来看,对基金托管市场格局影响不大,基金仍要依赖银行渠道,不过券商与银行的竞争已然展开,基金托管费大战也将奏响,而基金分仓模式或许也将生变。
券商入围基金托管
1月25日,证监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允许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此业务只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即可,无需再经由中国银监会审批。该项新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在此之前,已有券商开展了非公募基金资产托管业务,招商证券已于去年10月26日获得私募基金托管资格,而中登公司及信达证券推出的保证金现金宝业务也采取了券商托管模式。
招商证券内部人士曾向媒体表示,招商证券在私募基金方面的业务托管已经开展了一些,现阶段主要从营业部抓起。在证监会一纸令下,“招商证券正在抓紧筹备基金托管业务工作”。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基金托管业务迈入市场化竞争的时代。自工商银行于1998年2月28日成功托管国内首批仅有的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成为国内第一家托管银行,至今银行垄断基金托管业务已经15年。基金公司对银行渠道的依赖,特别是中小基金公司在银行渠道上的“失声”制约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券商的入局,将打破基金托管业务的寡头格局,结束银行长达15年的垄断红利,而一旦基金公司可以自主选取券商作为托管方,则意味着基金公司有了更多的筹码换取券商的销售服务。
“短期来看,券商加入基金托管对基金托管业务分流不大,银行寡头地位仍难撼动,不过券商与银行的竞争已然展开。”马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券商来说,基金托管业务只是开始,随着券商对于券商资管和基金托管业务的完善,托管业务将延续至客户保证金和股票。”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孙婷在报告中指出。
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指出,根据《征求意见稿》,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基金托管业务须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年末净资产均不低于20亿元等相关准入条件,17家上市券商符合条件,将积极开展基金的托管业务,并且证券公司在基金托管上具有资金使用和增值审核优势,可为基金提供资产保管、净值计算、投资清算、投资监控、托管报告、全面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基金托管费大战奏响
基金托管费是在管理费之外征收,根据基金类型不同,费率在0.08%-0.35%不等,一般在0.25%左右。据天相投顾统计,据2012年基金中报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基金支付给18家银行的托管费为23.83亿元。
实际上,托管费只是银行从基金行业获得的收入之一,基金公司还需要向银行支付销售服务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03至2011年底,基金资产共计付出了39亿元的销售服务费,按照银行60%的市场份额折算,银行从基金行业获得23.4亿元的收入。
据前述上海中型基金公司渠道经理王先生透露,他所在基金公司给银行的佣金在60%左右,有些产品甚至第一年管理费的100%都分给了银行,并且还没有什么议价权。并且有些小基金公司甚至面临给100%的管理费,也没有银行愿意托管基金产品的困局。
获批成立不久的深圳华润元大基金公司就遇到了类似的烦恼。“第一只产品发什么,什么时候发,一切都难定,现在还在北京奔波与银行商谈托管事宜,只有托管行定了,才能定其他啊。”华润元大基金媒体负责人刘宜君对记者坦言,新基金公司在银行渠道上就更没有话语权。
事实上,基金和银行的合作一开始并不是不平等的。王先生向记者回忆,2003年以前,银行是没有销售佣金这个收入的,2008年以前,基金分给银行的尾随佣金一般在10%-20%左右,而随着基金产品的增量,销售费用也逐渐提高,特别是2012年以来,基金产品的密集发行,银行渠道拥堵,尾随佣金才越抬越高。
“参照银行早前的做法,券商收取的基金销售费用不会定太高。”王先生对记者分析。
“大部分基金托管年费率约0.25%,券商托管费平均在0.15%左右,竞争的引入,或许会令托管费率进一步下降。”马刚进一步对记者指出,券商主要做大托管资产规模,从长远看,基金客户成为券商的客户,总有成为股票客户的可能。并且券商跟基金的合作,更在乎的是分仓费,而不是区区的托管费。
基金托管版图重组,托管渠道有望扩容,托管费大战也正在悄悄奏响号角。
或撬动基金分仓模式
基金分仓是指基金公司由于自身不能申请交易席位,从证券公司租赁席位进行交易。同时,基金公司定期将其基金交易量按一定配比分给各证券公司,为其提供交易佣金的合作模式。
2000年,时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的李迅雷发表大作《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开创了研究服务分享佣金收入的卖方研究模式。作为买方主力军——基金则是券商研究佣金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基金分仓养活了券商研究所一大批人。
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从2001年开始,券商开始获得基金的分仓收入,至2011年年底,共计获得403亿的分仓收入。2012年上半年,基金向证券公司贡献分仓佣金20.68亿元。
选择哪家券商的交易席位以及按什么样的比例分仓,按照公募基金业界目前最通行的规则,主要有两个依据:券商研究报告的质量、券商为基金公司的销售贡献。“证监会要求跟研究能力挂钩,但实际操作却跟销售量挂钩比较多。”马刚向记者指出。
假设券商帮助基金销售了1亿元,若按照N倍的承诺,这只基金就要在该券商创造N亿元的交易量,以万分之八的手续费计算,将给券商创造8N万元的收入。
“券商托管基金或将改变基金分仓模式,托管 分仓或成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就是说我在你这边托管,我把交易放你那。”王先生进一步向记者指出。
而马刚则认为,券商托管基金对基金的分仓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将如何变化尚不可预测。“未来券商为了拉来分仓,或将降低托管费,甚至不收托管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