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投二号”接盘厂办大集体?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18 23:25:00

摘要: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将参与财政部、国资委的改革计划,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的重组改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厂办大集体无疑是国企改革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1月18日,国资委系统的一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1月10日,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说,今年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将全面启动。
    厂办大集体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资助兴办了诸如劳保福利厂加工厂和劳动服务公司等形式的企业,即厂办大集体。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下发,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并适时在全国推开。但改革需要巨额资金,一些城市受困于资金无力大步推进改革。
    据统计,全国厂办大集体企业超过10万户,涉及职工约500万人,改革的成本过千亿,仅职工安置一项就需1000亿元。
    而厂办大集体问题久拖未决,也严重影响到了国企的改革和竞争力。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新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财政对经济补偿金的补贴比例。国资委也准备在今年全面启动相关改革工作。
    据上述国资委系统人士透露,财政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打算一次性拿出2000亿彻底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而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也将参与其中,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的重组改制。
    历史遗留问题
    王勇表示,今年各地国资委要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多方筹措改革成本,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做好所在地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衔接和协调工作。
    厂办大集体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当时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产权和出资人概念,这类企业为享受地方政府对集体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将企业经济性质注册为集体所有制。”一位国资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先天不足、体制性矛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困境,大量集体职工离岗失业,生活困难,成为城市中的特困群体。
    东北三省是厂办大集体最集中的地区。据了解,在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初期,辽宁省共有厂办大集体1433户,在这些厂办集体企业中,经营性亏损企业1054户,占总数的73.6%;停产、半停产企业824户,占总数的57.5%;累计亏损额为33.1亿元;共有厂办大集体职工53.6万人,其中68%都已离岗,特困职工高达4.8万人。
    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透露,在对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进行不完全统计后发现,其离岗失业的职工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大量集体职工离岗失业后,相应的生活、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是厂办大集体离岗失业职工生活没有来源,有的仅能从企业领到少量生活费,厂办大集体企业也无力向他们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一方面是相当数量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没有参保或欠缴保险费,许多集体职工失业后享受不到失业保险,退休后无法领取养老金。”国资委人士称。
    邵宁曾表示,厂办大集体出现的严重困难,与厂办大集体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管理不善等体制机制问题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企业资产虽然名义上属于集体企业全体职工所有,但实际上职工难以享有相应的权益,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因而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
    更为严重的是,厂办大集体已成制约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38家入围世界500强,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也有6家入围。但我国的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营业收入、利润不及壳牌石油公司,但职工人数却分别是壳牌的6倍和16倍,人均指标的差距就更大了。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厂办大集体仍是国有企业尚未解决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邵宁说。
    资金缺口待补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成本过千亿,仅职工安置一项就需1000亿元。
    原来在2005年试点改革的补贴政策中,国家只承担10%左右的改革资金,大头压在地方政府。以厂办大集体较多的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共需改革资金100亿元以上,国家给予的经济补偿金约占改革所需资金的10%-15%,加上企业及各地自筹的资金,改革尚有55亿元的资金缺口。
    改制资金缺口问题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更加严重,辽宁省地方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需284.1亿元资金,而中央财政最多可补助29.2亿元,资金缺口很大;黑龙江的改制资金缺口也有200亿元之多。
    据辽宁省政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关于厂办大集体问题相关解决方案已经基本形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钱”,政府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
    国资委也承认,各地和中央企业普遍反映厂办大集体改革仍存在一定的改革成本缺口。这个问题在试点中反映得比较充分,除经济补偿金外,还有一块较大的改革成本是厂办大集体的社保欠费。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新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财政对经济补偿金的补贴比例。其中,对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补助100%;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补助50%,并对提前完成改革的地区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谁来接手?
    除了资金,国务院对改革方式也提出了要求: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合资、合作、出售等多种方式,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此外,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可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
    原则上来说,国资委对可重组改制的大集体企业,支持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对于规模较小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国资委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采取出售、破产拍卖、管理层收购等形式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此外,国资委还打算推动厂办大集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产权。
    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蔡敏勇也曾对媒体表示,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减少改革的纠纷,增加透明度。
    国资委也明文规定,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可采取挂牌转让、无偿划转和协议转让等方式。
    据本报记者获悉,有“中投二号”之称的国新公司也正在参与研究对厂办大集体企业的重组改制工作。
    目前,作为国资委旗下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新公司已经完成了公开选聘评估机构的工作,有15家评估机构进入其资产评估机构备选库。
    “国新公司就是一个为推进国有资产重组整合的专业化、企业化的操作平台,国新公司参与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更能体现国资委的意志。”国新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一些办得比较不错的厂办集体企业捧着‘金饭碗’又不愿意改革,别说民资了,其他国资进去都很难,容易产生劳资纠纷。”一位黑龙江省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