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官员称中国干旱不会造成世界粮价动荡
中国干旱不会造成世界粮价动荡
访英国谷物与饲料贸易协会总经理乔安娜·里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今年初,中国北方出现的干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市场由此担心中国粮食减产会冲击国际粮价。2月23日,《华夏时报》为此专访由伦敦专程赶来中国进行市场调查的英国谷物与饲料贸易协会总经理乔安娜·里斯。据里斯分析,因今年全球粮食生产形势乐观,中国的干旱将对国际市场影响有限,不会造成世界粮价动荡。
《华夏时报》:全球舆论非常关注今年初的中国干旱,您认为一向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中国今年会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里斯:本农业年度,中国和全球另一大小麦生产和出口国阿根廷都遭遇了严重干旱。中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需求大国,干旱的冲击是很明显的。中国虽然不是小麦贸易大国,但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首季小麦生产大国,干旱引起的减产会带来国内供需矛盾,这样就可能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需求缺口,由此而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当然我知道中国政府一直在考虑确保粮食安全和价格稳定的方法。
目前国际粮食价格下降很快,离岸价已经低于中国市场价格,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市场也不缺乏进口动力。
但幸运的是,综合今年将出现极大转变的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和宏观经济情况,中国干旱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有限,不会造成世界粮价动荡。
《华夏时报》您能否从今年全球的粮食供应和需求形势来做一个解读?
里斯:今年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市场的供需形势预计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继令人难忘的2007年-2008年农业市场年度后期的供应紧缺之后,2008年-2009年农业年的全球粮食生产已经可见一个创纪录的大丰收,高价格今年很难有支撑。
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08年-2009年农业年,全世界预计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8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2%。
北半球的增长势头是由欧盟国家领导的。另一个高产证据来源于俄罗斯,USDA预计其产量将比上一年增长27.5%。其春小麦产量与上年差不多,但是美国农业部用“巨大”来描述俄罗斯的冬小麦产量。其他几大小麦主产国——美国、加拿大、乌克兰,USDA预测本年度产量都将比上一年度大幅增长。
在南半球,澳大利亚虽然南部部分地区的生产情况有点问题,但是已从此前几年的连续干旱中恢复过来,产量将出现反弹,USDA预计会比上年上升53%。据我们协会监测,只是因部分地区遇雨使收获期推迟,可能会影响澳大利亚小麦的质量。在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中,只有阿根廷因持续干旱将会减产。
而全球小麦需求今年虽预计有增长,但应该不会超过供应总量。
《华夏时报》:阿根廷的减产会对世界粮食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
里斯:阿根廷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巴西来传导的,因阿根廷干旱减产,巴西需要从别国进口小麦。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每年进口500万-800万吨,阿根廷的供应通常占到巴西所需的90%。去年,因为阿根廷暂停出口小麦,巴西已被迫寻找其他的供应者。由于干旱减产,阿根廷今年的出口将是非常有限的,巴西今年仍然必须去另寻它的地区粮食贸易伙伴。而美国和加拿大将会有充足的出口供应,可能取代阿根廷留下的贸易缺口。
《华夏时报》:全球正处于经济衰退中,这些宏观经济特征会对粮食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里斯:由于全球金融海啸的持续和经济前景黯淡,近几个月,全球粮食和谷物商品的价格已经遭遇重挫。全球小麦价格2008年底已比年初下降了一半,这期间经历了两次价格跌势,第一次是从3月到8月,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和北半球丰收的压力。第二次下跌是因金融危机加剧,投资者离场,美元转向升值,原油价格暴跌。各项指标显示全球经济进入下跌周期。这些影响粮食价格下降的因素今年仍然会存在。
我也注意到有警告说,随着信用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将会妨碍小麦贸易。目前有关粮食购买和贸易信用方面的问题已有暴露。
《华夏时报》:综合来看,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岁月,中国和世界各国居民是不是起码可以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
里斯:当然期盼今年会不出意外,如所预测的一样有充足的粮食,但是也别忘了上一年度展现的不同的一面,当许多问题出现时导致的供给问题。那导致了明显的价格上涨和供给短缺。
长期的趋势难以判断,因为经济发展,消费者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人们膳食结构向更高蛋白质需求转化,全球粮食的增长份额越来越多地被饲料消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