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证监会财务打假化解IPO堰塞湖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09 10:12:00

摘要:证监会要求申请创业板IPO企业,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符合成长性要求,若2012年业绩下滑,必须撤回申请。

  【华夏时报网讯】1月8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席助理张育军召开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化解IPO堰塞湖难题。对此前证监会宣布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据了解,此次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将分为券商自查、证监会复核以及现场抽查,围绕IPO再审企业的财务真实性,重点检查虚构交易,现金收付等,力求挤出企业报告水分,充分披露在审企业的风险。
    会议要求申请创业板IPO企业,报告期内财务指标必须符合成长性要求,若2012年业绩下滑,必须撤回申请,保荐机构不允许以中止方式排队等待时间。
    会议上,姚刚表示,现在已经882家企业在审,形成IPO堰塞湖,“不过目前停止新股发行,但没有停止受理”。为此,他要求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要对目前已保荐企业开展全面财务核查,2013年3月31日为自查报告提交大限,“如果3月31日无法提交,则20个工作日之内申请中止审查,待提交自查报告并经复核(可能要到6月才有时间复核这些后提交的自查报告)。如果没有及时中止申请,证监会有权终止审核。”
  姚刚在会议上警告“谁也别心存侥幸,凡是进入行政受理程序的,就必须承担申报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更严重责任。”他建议保荐机构若没把握,就尽早撤回申报材料。会议还要求,创业板企业如果2012年业绩下滑,已经不满足发行条件,要及时撤回申请,保荐机构不允许以中止方式排队等待时间。
  据了解,此次证监会动员全系统的力量进行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在审企业的财务报告审查,其背景是高悬在A股市场之上的IPO堰塞湖,以及2011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新股业绩“变脸”问题。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IPO在审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882家,按照此前的发行速度,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消化。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此次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财务专项检查,在审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水分将被大大挤出,将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被踢出IPO在审队伍,大大缓解IPO的压力。(来源:据新华网综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