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
本报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一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包含三个内容: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实际中,这三项内容虽彼此联系,改革的进程却不尽相同。
资本项目循序开放
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当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本国外汇市场仍不能完全对外开放,造成中国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是人为扭曲的结果。为了承接不断流入的外汇,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必须不断买入国内市场“过多”的外汇,而外汇占款剧增使得人民币投放被迫增大。一方面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管理成本及风险加大;而另一方面却形成了本币“流动性过剩”,热钱浪涌,从而催生经济过热及资产价格泡沫化。
早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前,1993年10月,我国承诺在2000年以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1996年12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写信给IMF总裁,宣告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提前实现。
彼时许多官员与学者预计人民币也许可以在5年-10年内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后来这一计划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无限期地推迟。
很多研究者的担心在于,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步子迈得过快,可能会有大量套利套汇资金冲击国内市场。由于过分强调前提条件,人民币的资本开放始终进展缓慢。
2012年2月23日和4月17日,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先后发表两篇关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报告,认为应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协调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报告引发国内外热烈关注和讨论。
报告提出金融改革不存在“先内后外”次序问题。这样的思路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渐渐加速。
报告发布之后的4月,与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的几项措施次第出台: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增加500亿美元,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增加500亿元人民币,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从0.5%扩大至1%。5月,商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放开,允许银行持有负头寸。
从这些政策动作中,市场嗅到了资本账户开放加快的气息。
2012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
《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的目标之一是“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于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
人民币离岸市场定位
由于资本项目不开放,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进入到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使人民币在境外通过存款、贷款、股票、债券等业务,实行自我循环。
香港,正是这样一个重要平台。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这样的债券因为供不应求,被称为“点心债”。
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2008年启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成为推动香港人民币存款的主要增长点,人民币贷款业务也随之增长。
中央决策层也一直在积极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汇率司,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8年末,中央政府宣布了14项“挺港”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内地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港以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中港货币互换。
201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宣布中央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六大政策措施,核心之一正是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之前,包括上海、新加坡、伦敦都在积极争取这一头衔。
2012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进一步多元化。除了点心债以及人寿保单外,其他人民币金融产品还包括: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人民币货币期货、黄金ETF(交易所买卖基金)及A股ETF等。今年10月,香港市场还推出首只以人民币及港元交易的双币股票。
在香港以外的金融市场中,人民币产品也在顺利推出。
2012年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这是首只在中国主权领土之外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债券成交量60%的投资者来自欧洲,超过了亚洲投资者。认购债券的不仅有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银行,也有来自英国、荷兰、德国和卢森堡的散户投资者。
同日,中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五家机构在伦敦金融城启动新计划,欲将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西方枢纽”。
对于内地来说,前海金融改革试验区是衔接香港与内地的纽带。
2012年6月深圳前海的金融改革拉开帷幕。毗邻香港,前海被认为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验窗口,能够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12月27日,央行批复同意《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前海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启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2月到广东考察,第一站选在了深圳前海,也预示了决策层对金融改革的重视。
近期,“研究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被重新提了出来。人民币金融产品正待丰富。
贸易货币推进顺利
与其他项目相比,推动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改革进程似乎一直比较顺利。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末以来,中国已与20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另外在今年6月,中国与巴西也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的意向。
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中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可以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已使用人民币向“金砖国家”提供贷款。
与此同时,国内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也在逐步扩大: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央行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贸易结算货币,根据SWIFT的相关数据,4%的信用证使用人民币支付,只低于欧元(7.0%)和美元(84.4%)。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称,作为一种货币,人民币的几大主要功能已开始显现。作为国际交易计价货币,现在人民币在很多项目下已经开始计价。在投资项下,用人民币计算投资的金额、损益,以及贸易项下用人民币计算货值也非常多。而人民币作为投资的作用也日益加大。仅企业投资,在一些国家官方外汇储备里面,人民币也被列入储备货币。这些官方机构在全球的分布很广,既有中国周边国家地区,也包括北美、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和中东地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