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A股上演另类收官大战
摘要:像这样,年底大涨年线却近乎收阴的现象,22年间几乎没有,可谓非常另类。
上周二,一根放量阳线,让上证指数在时隔17个月之后,第一次与年线亲密接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12月的月线,将是罕见的大阳线。而年线也将了却此前三连阴的担心,收出一根红十字星。
12月4日,A股指数创下1949.46点的“建国底”后,几乎没什么人认为是底,当时市场氛围极度悲观,大多数人都认为指数是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但市场总是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后,股指已经回到2200点附近。回顾A股问世以来的22根年线,以及每年12月份的股指走势,像今年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收官战还真是不多。22年来,年线13年收阳(假如今年收阳的话),9年收阴,看上去阳多阴少。
但9年阴线中,2000年以后就占有7根,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后,13年间大半时间股指都是下跌的,这与股民越来越难挣钱的感觉非常相符。
从每年12月份月线看,阴多阳少,大幅上涨的更少。截至记者发稿,12月份涨幅超过10%的年份只有3年:
1991年,12月份上涨12.77%,年涨幅为129.41%;2006年,12月份涨幅27.45%,年涨幅为130.43%;2012年12月涨幅为12.78%,年涨幅仅1.54%。
像这样,年底大涨年线却近乎收阴的现象,22年间几乎没有,可谓非常另类。这种情况,只在2005年出现过。
那年12月份,股指上涨5.62%,而年线却是跌幅8.33%的阴十字星。
2005年12月份的上涨,实际上是后来历时两年的大牛市行情的前奏。这一次的年底大涨,会不会吹响新一轮跨年度牛市行情的集结号呢?
虽然年底大涨,年线有可能收红,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没有解套。即使如此,在股指气势如虹的走势面前,不少人还是对未来的行情充满憧憬。
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市场与2005年底时已经完全不同。一是市场规模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全流通之后,源源不断解禁的大小非,使市场筹码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三是随着融券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股指期货的机构越来越多,以往单边做多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改变;四是随着银行理财与各类信托的崛起,以往投资股市的资金遭到巨大分流。
因此,对未来股指的走势依然不能过于乐观。目前的这波行情,主线是城镇化,炒作逻辑符合市场预期。但最大的诱因,依然是新股发行暂停。
如果股市重融资轻投资的监管导向不从根本上扭转,那么,在一个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赚钱效应很难持续,也很难吸引场外资金持续进场。
一旦IPO重启,空头将会利用种种消息再次大肆做空,到时候,目前流入市场的做多资金可能会逢高出局,股指可能会再次大幅回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12月的月线,将是罕见的大阳线。而年线也将了却此前三连阴的担心,收出一根红十字星。
12月4日,A股指数创下1949.46点的“建国底”后,几乎没什么人认为是底,当时市场氛围极度悲观,大多数人都认为指数是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但市场总是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后,股指已经回到2200点附近。回顾A股问世以来的22根年线,以及每年12月份的股指走势,像今年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收官战还真是不多。22年来,年线13年收阳(假如今年收阳的话),9年收阴,看上去阳多阴少。
但9年阴线中,2000年以后就占有7根,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后,13年间大半时间股指都是下跌的,这与股民越来越难挣钱的感觉非常相符。
从每年12月份月线看,阴多阳少,大幅上涨的更少。截至记者发稿,12月份涨幅超过10%的年份只有3年:
1991年,12月份上涨12.77%,年涨幅为129.41%;2006年,12月份涨幅27.45%,年涨幅为130.43%;2012年12月涨幅为12.78%,年涨幅仅1.54%。
像这样,年底大涨年线却近乎收阴的现象,22年间几乎没有,可谓非常另类。这种情况,只在2005年出现过。
那年12月份,股指上涨5.62%,而年线却是跌幅8.33%的阴十字星。
2005年12月份的上涨,实际上是后来历时两年的大牛市行情的前奏。这一次的年底大涨,会不会吹响新一轮跨年度牛市行情的集结号呢?
虽然年底大涨,年线有可能收红,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没有解套。即使如此,在股指气势如虹的走势面前,不少人还是对未来的行情充满憧憬。
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的市场与2005年底时已经完全不同。一是市场规模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全流通之后,源源不断解禁的大小非,使市场筹码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三是随着融券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股指期货的机构越来越多,以往单边做多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改变;四是随着银行理财与各类信托的崛起,以往投资股市的资金遭到巨大分流。
因此,对未来股指的走势依然不能过于乐观。目前的这波行情,主线是城镇化,炒作逻辑符合市场预期。但最大的诱因,依然是新股发行暂停。
如果股市重融资轻投资的监管导向不从根本上扭转,那么,在一个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赚钱效应很难持续,也很难吸引场外资金持续进场。
一旦IPO重启,空头将会利用种种消息再次大肆做空,到时候,目前流入市场的做多资金可能会逢高出局,股指可能会再次大幅回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