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A股不跌反升的逻辑
摘要: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年后,新华保险重现了2008年底太保解禁前后的赚钱效应。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年后,新华保险重现了2008年底太保解禁前后的赚钱效应。
A股市场的解禁狂潮,在12月达到了最高峰,其中,在股权结构分散、持股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新华保险的解禁股颇令市场担心。但令市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大“地雷”却不惧利空,在迎来限售股解禁后涨势如虹。截至25日,该股12月以来的累计涨幅已高达45.68%。
解禁压力
“12月份解禁规模占股本总量的30%,因此市场担忧解禁对股价的冲击,解禁因素成为压制股价的重要因素。”10月底,中信建投研究员缴文超对新华保险走势的分析代表了当时市场的主流看法。据悉,在此次新华保险A股首发前限售股解禁后,流通盘增大至11.01亿股,扩大5.92倍。
此前,新华保险A股在随保险板块大跌后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在9月20日跌破23.25元的发行价,随后在11月30日创下历史低点17.63元,但此后则一路反弹,从11月30日至12月14日,新华保险A股的涨幅已经高达32.5%。
虽然前期市场对新华解禁已经有较强反应,但市场仍普遍认为由于原始股东成本较低,流通盘扩容压力依然不小。
根据新华保险公告,此次解禁的9.42亿股A股持有人包括宝钢集团、河北德仁投资、天津信商投资、世纪金源投资、上海证大投资、西藏厦信投资、华泽集团、北京太极华青等11家,其中宝钢持有股份最多,占全部解禁数量的50%,而其6.37亿H股限售股的持有人则包括了苏黎世保险、富登管理、中金证券(香港)、野村证券等5家。此次解禁后,A股就仅剩下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的9.7亿股和社保基金的1068万股将在2014年12月17日解禁,而H股股票已经实现全流通。
“除中央汇金公司、宝钢集团和社保基金外,其余股东都有减持的可能。”中银国际17日发布的研报指出,新华保险在去年年底上市后,股权结构比较分散,除前三大股东外的其余股东持股数量都在5%以下。
据其分析,上海证大、北京太极华青、苏黎世保险以及国际金融公司都是在2008年以前以很低的价格认购了新华保险股份,而在2011年3月参加新华保险配股之后,持股成本仍然显著低于目前市价;河北德仁投资、富登管理、渣打股权投资是在2011年配股以前以较高的价格认购了新华保险的股票,但由于参加了配股,其平均持股成本有所下降,目前的持股成本已经低于市价;西藏厦信投资、上海复星是在2011年3月配股后,通过其它股东套现而获得的股权,这部分股权的价格在21.03元人民币附近,也是低于市价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表示,“根据我们的了解,截至目前暂无股东明确公告表示要减持。估计部分股东持仓成本在10元以下(包括宝钢、上海证大、北京太极华青、苏黎世等),短期仍有解禁压力。”
意外大涨
但令市场大感意外的是,17日新华保险解禁首日,开盘后股价不仅不跌反而被大幅拉升,早盘甚至一度涨停,最终全天大涨6.55%。
“这次反弹主要还是对保险股前期超跌的反应,这与2008年太保解禁时的情况比较类似。”一位保险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而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实际解禁量低于名义解禁量。
据他分析,9.42亿解禁股份中,短期有较强出售意愿的原始股估计在1亿-2亿股。
新华保险最近也成了大宗交易平台的热点。交易数据显示,新华保险解禁首日即4次登陆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量合计546.91万股,成交金额1.16亿元,而20日和24日也均有一笔大宗交易出现。
记者发现,虽然这些大宗交易的买方比较分散,但卖方均为中信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17日成交价均为21.29元,相比当日收盘价折价15.52%;20日再次以14.68%的高折价卖出200万股;24日成交价格为23.77元,按照当日收盘价26.32元,其折价率为9.69%。
“不考虑解禁,只考虑股价便宜,他们是中期思路,而不是短线行为。”一位市场人士对接盘者如此评论。显然,就当前来看,对于上亿元的交易规模而言,这些高折价大宗交易的买方收益十分可观,仅解禁首日的收益率就超过15%。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保险高管持股变动资料显示,作为新华保险监事,上海证大投资董事长兼总裁朱南松17日当天也以21.29元的成交价大举买入435万股,增持金额为9261万元。根据当日25.2元的收盘价,朱南松当天浮盈1700万元。
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年后,新华保险重现了2008年底太保解禁前后的赚钱效应。
A股市场的解禁狂潮,在12月达到了最高峰,其中,在股权结构分散、持股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新华保险的解禁股颇令市场担心。但令市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大“地雷”却不惧利空,在迎来限售股解禁后涨势如虹。截至25日,该股12月以来的累计涨幅已高达45.68%。
解禁压力
“12月份解禁规模占股本总量的30%,因此市场担忧解禁对股价的冲击,解禁因素成为压制股价的重要因素。”10月底,中信建投研究员缴文超对新华保险走势的分析代表了当时市场的主流看法。据悉,在此次新华保险A股首发前限售股解禁后,流通盘增大至11.01亿股,扩大5.92倍。
此前,新华保险A股在随保险板块大跌后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在9月20日跌破23.25元的发行价,随后在11月30日创下历史低点17.63元,但此后则一路反弹,从11月30日至12月14日,新华保险A股的涨幅已经高达32.5%。
虽然前期市场对新华解禁已经有较强反应,但市场仍普遍认为由于原始股东成本较低,流通盘扩容压力依然不小。
根据新华保险公告,此次解禁的9.42亿股A股持有人包括宝钢集团、河北德仁投资、天津信商投资、世纪金源投资、上海证大投资、西藏厦信投资、华泽集团、北京太极华青等11家,其中宝钢持有股份最多,占全部解禁数量的50%,而其6.37亿H股限售股的持有人则包括了苏黎世保险、富登管理、中金证券(香港)、野村证券等5家。此次解禁后,A股就仅剩下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的9.7亿股和社保基金的1068万股将在2014年12月17日解禁,而H股股票已经实现全流通。
“除中央汇金公司、宝钢集团和社保基金外,其余股东都有减持的可能。”中银国际17日发布的研报指出,新华保险在去年年底上市后,股权结构比较分散,除前三大股东外的其余股东持股数量都在5%以下。
据其分析,上海证大、北京太极华青、苏黎世保险以及国际金融公司都是在2008年以前以很低的价格认购了新华保险股份,而在2011年3月参加新华保险配股之后,持股成本仍然显著低于目前市价;河北德仁投资、富登管理、渣打股权投资是在2011年配股以前以较高的价格认购了新华保险的股票,但由于参加了配股,其平均持股成本有所下降,目前的持股成本已经低于市价;西藏厦信投资、上海复星是在2011年3月配股后,通过其它股东套现而获得的股权,这部分股权的价格在21.03元人民币附近,也是低于市价的。
海通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表示,“根据我们的了解,截至目前暂无股东明确公告表示要减持。估计部分股东持仓成本在10元以下(包括宝钢、上海证大、北京太极华青、苏黎世等),短期仍有解禁压力。”
意外大涨
但令市场大感意外的是,17日新华保险解禁首日,开盘后股价不仅不跌反而被大幅拉升,早盘甚至一度涨停,最终全天大涨6.55%。
“这次反弹主要还是对保险股前期超跌的反应,这与2008年太保解禁时的情况比较类似。”一位保险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而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实际解禁量低于名义解禁量。
据他分析,9.42亿解禁股份中,短期有较强出售意愿的原始股估计在1亿-2亿股。
新华保险最近也成了大宗交易平台的热点。交易数据显示,新华保险解禁首日即4次登陆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量合计546.91万股,成交金额1.16亿元,而20日和24日也均有一笔大宗交易出现。
记者发现,虽然这些大宗交易的买方比较分散,但卖方均为中信证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17日成交价均为21.29元,相比当日收盘价折价15.52%;20日再次以14.68%的高折价卖出200万股;24日成交价格为23.77元,按照当日收盘价26.32元,其折价率为9.69%。
“不考虑解禁,只考虑股价便宜,他们是中期思路,而不是短线行为。”一位市场人士对接盘者如此评论。显然,就当前来看,对于上亿元的交易规模而言,这些高折价大宗交易的买方收益十分可观,仅解禁首日的收益率就超过15%。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保险高管持股变动资料显示,作为新华保险监事,上海证大投资董事长兼总裁朱南松17日当天也以21.29元的成交价大举买入435万股,增持金额为9261万元。根据当日25.2元的收盘价,朱南松当天浮盈1700万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