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太极系三“壳”分工初定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21 23:22:00

摘要:在涪陵国资的助力下,太极系整合又迈出实质的一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在涪陵国资的助力下,太极系整合又迈出实质的一步。
    12月11日,太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有限)以自有土地折价5000 万元对旗下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涪陵制药)增资。紧接着,12月14日,太极有限又与桐君阁(000591)共同出资组建重庆市涪陵区桐君阁西部医药商城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桐君阁商城)。
    伴随着这一系列动作,“太极系”整合也被全盘激活,蓝图逐渐清晰的同时,转让桐君阁、西南药业(600666)“壳”的迹象也日益明显。
太极系整合进入核心区
    事实上,此次“太极系”资产腾挪距前一次的股权转让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此前的11月13日,太极集团将持有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19.84%的股份转让给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至此,“太极系”整合再次破冰起航。
    据公开资料显示,太极有限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桐君阁、西南药业和太极集团(600129),而太极集团旗下有子公司涪陵制药。
    此次公告显示,太极有限将拥有武陵山面积为73586.22 平方米的土地增资进入涪陵制药。
    与此同时,太极集团再以现金1300万元增资涪陵制药,折合股份1300万股,增资后,太极集团占总股本的94.71%。按照增资时的规定,太极有限将占有全股本的5.29%转让给太极集团,转让后太极有限不再拥有涪陵制药股权,由太极集团100%持有。
    此次为何太极有限以土地的形式增资子公司呢?12月20日,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主要原因是太极有限这块地正是涪陵制药所拥有的地块中间,而该块地的四周都是涪陵制药的地,所以太极有限才把这块地增资给涪陵制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太极有限此种做法可能在为涪陵商城投资筹资,是为了筹建涪陵商城进行的一种资本腾挪。
在以土地的形式入资涪陵制药不久,记者发现,太极集团还与桐君阁共同出资组建桐君阁商城,注册资本为3.6亿元人民币。桐君阁以现金出资1.1亿元,占注册资本30.56%。
据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建立桐君阁商城主要是辅助桐君阁医药商业的发展和集团完善医药产业链,是桐君阁配套的产业之一。“以后桐君阁将是太极集团医药商业公司,是整个太极集团产业链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次整合估计大约半年时间,目前太极系的整合基本上可以说是进入了整合核心部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此次太极系整体整合的时间,该人士对记者推测说,预计太极系整体整合完成的时间,估计需要两年左右。
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对记者说,从此次整合可以看出,该次整合也是有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实,重庆一直没有大的医药板块,于是政府想将太极有限打造成一家大型医药公司来抵御国药、华润医药等巨头,辐射整个西南医药市场。
两壳面临转手?

随着整合的深入,太极系整体的蓝图也渐渐清晰。
上述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以后的太极系基本上分为三块,涪陵制药为医药工业,桐君阁为医药商业,而西南药业很可能是定位于生产西药的企业。
近期,业内一直有传言,称太极集团计划将旗下桐君阁、西南药业置出的医药资产全部注入到太极集团中,将转手两个壳的上市资格。
对此,上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至于以后这三块放在一个上市公司还是三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公司目前还没有决策性的定论。并向记者强调:“太极集团不会把投入很大资金打造的桐君阁整体转出,最后转让的还是净壳公司。”
该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目前桐君阁、西南药业转出可能性较大,但是净壳转让。
可见转让两壳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此次将涪陵制药变成太极有限的全资公司,也是太极系改革的一种。该业内人士介绍,太极有限将转让土地的股本给太极集团,其目的也是让太极集团没上市的股份完全上市,另外也是为了加强太极系的管理权。 
“太极有限不直接持有涪陵制药的股份,将经营和管理分开,看似是放弃了直接拥有股份,其实是为了加强公司的管理。”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说。
“此种做法实际上太极系要采取集团管理委员会性质的做法,委员会负责管理相关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而上市公司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方面,有利于整体协调。”史立臣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此种管理方式有可能造成管理与经营脱节,太极有限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很可能松懈管理方面的问题。
资金链存忧
虽然太极系在国资的助力下,整合在迅速加快,但隐藏在整合背后的资金压力却令业界担忧。
“目前,太极资金链紧张是太极最大的难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内部错综复杂的担保贷款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
其实,自2000年至今,“太极系”因三家上市公司间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丧失了二级市场的融资能力,太极集团一直力促整合。
为此,太极集团还曾尝试过引入其他企业,但因为其自身沉重的债务负担、交叉互保以及医药行业特殊的资质等问题,再加上近几年“曲美事件”、“质量门事件”等原因,导致其重组搁浅。
从太极集团今年第三季度的报表来看,公司负债率高达78.7%。而2011年,子公司桐君阁约有30亿的银行贷款,财务费用约为2.4亿,吞食公司大部分经营利润,短期偿债能力压力大,资金链紧张。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蒋华阳表示,虽然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运营正常,但其重组规划因前期积累的债务负担、交叉互保以及医药行业特殊的资质等问题一直“难产”。
虽然涪陵国投入资桐君阁,让桐君阁的资金增厚了不少,但随着太极系整合的深入,再加上刚刚投资组建的桐君阁商城,本来被激活的太极集团引来多位业内人的担忧。
对此,太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虽然前几年公司一直遭到“担保”和业务交叉互保的诟病,但随着国资的注入和进一步融资,再加上西南药业收入渐渐有起色,目前资金链状况良好,并不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