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黑石楼市猛注

作者:王海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19 23:30:00

摘要:黑石的乐观预期,反映出很多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趣再一次浓厚起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一年前看空,出售上海、山东、广东地产项目;如今转眼看多,斥巨资收购。外资巨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投资决策,让市场嗅到了楼市的异常。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在谈判了约半年多时间后,近日黑石以2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一个商业项目;除此之外,黑石房地产合伙人(第六期)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也用于投资美国的商业地产,而第七期基金在2013年2月份完成募集后,黑石还将发起约20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用于收购包括中国在内亚洲的房地产项目。
    “未来我们在投资上可能会更激进,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方面。”黑石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今年10月底公开表示了对中国楼市的看好。梁锦松指出,中国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同时城市化还在继续,这些对房地产投资来说是利好。
    德信资本总经理助理刘聪对本报记者表示,黑石的乐观预期,反映出很多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趣再一次浓厚起来。而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连续六个月的止跌回升,以及近期中央提出的城镇化建设目标,更让外资坚定了投资中国楼市的信心。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外资参与房地产大宗交易的比例,已经从第二季度的16%上升至36%。只不过,外资看上的多是商业地产项目,这和其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并不能画等号。
    黑石的“好时机”
    12月17日,上海市场传出消息,黑石联手中国台湾顶新集团以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上的华敏帝豪大厦的写字楼部分。
    据了解,这笔交易是从今年5月前后开始谈判的,当时黑石想对帝豪大厦包括办公楼、酒店、商业在内的整个项目进行收购,但最终没有如愿。知情人士透露,今年5月份黑石对该项目的整体意向收购价格超过70亿元。
    “写字楼这笔交易的确是最近才刚刚谈妥的。商业和酒店部分我们会另找买家。”华敏置业一位副总裁12月18日告诉本报记者。
    收购上海静安区办公楼只是黑石投资中国楼市的一个个案,作为全球最大的私募投资集团,黑石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好时机”,并在加紧入市的脚步。在美国募集资金抓紧机会投资中国楼市,成为黑石目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据了解,目前黑石正在筹措一个20亿美元的地产基金,专门用于收购亚洲的房地产项目,而中国正是其重点关注的投资区域之一。
    该消息是黑石集团总裁TonyJames在12月3日的一次投资者的会议上透露的,但他当时并未披露这20亿美元中将有多少投资到中国,以及有关该地产基金更多的详细信息。
    TonyJames所披露的正在筹措的20亿美元亚洲地产基金,并非黑石12月份才刚刚制订的计划。早在10月份,黑石创始人兼CEOStephenSchwarzman就向中国媒体明确表示,在完成今年133亿美元全球房地产基金的募资后,黑石将开始在亚洲房地产领域的投资。
    就在不久前业内还传出消息,黑石的投资团队除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看项目外,还到杭州、南京、重庆几个核心的二线城市考察商办项目,但该团队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投资项目。
    而在去年年底,还曾传出绿城与黑石密切接触,并准备成立合资公司投资中国内地房地产的消息。“去年的确与他们接触过,但因为价格的缘故,之后没有合作成功。”绿城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在中国和亚洲的战略部署,StephenSchwarzman向媒体透露,黑石在亚洲区已增加了1/3的人手,在中国内地也开始增加投资。
    “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暂时触底,未来2至3年里经济有望反弹。对黑石来说,现在是在亚洲进行投资的极佳时机。”StephenSchwarzman称。
    从看空到再次看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黑石对中国楼市的兴趣,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从看空到看多的逆转过程。
    盈石资产管理公司此前作为黑石在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平台之一,曾被黑石寄予了厚望,并希望借此平台在中国投资上百亿的房地产项目。
    “2008年时黑石非常看好国内房地产。当时黑石的目标是,未来十年在中国投资的地产要达到约200亿元的规模。为此黑石在国内设立了多个‘种子公司’,我们当时也是黑石投资中国楼市的一个重要的种子公司之一。”盈石资产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受调控影响和国内楼市行情走低,在持有上海长寿商业广场(Channel1)两年半之后,2011年11月份黑石以1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该项目微利转让给了新世界发展。
    作为黑石在国内重要的“种子公司”,在黑石将Channel1卖掉后,盈石与黑石的合作关系也变得不再紧密。
    “黑石会给出‘种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额,当‘种子公司’选到较好的项目并获得黑石认可后,黑石会通过该‘种子公司’投到项目上。”盈石资产人士透露,由于去年对中国楼市持谨慎态度,此后黑石所设立的“种子公司”便被撤回了。
    事实上,转让上述商业项目并非个案。2011年到今年年初,黑石还陆续出售了山东寿光物流园项目和在广州的御景半岛项目。
    投行人士分析,黑石一年多以来经历的“看空”到“看多”的过程,与美国QE3计划的出台,以及中国楼市的变化息息相关。而黑石所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正是很多外资投行对中国楼市态度转变的一个样本。
    一家大型投行的高管告诉记者,近期他参加的多个国际投资论坛上,外国金融机构的话题总会提到中国机会。
    “美国经济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增长仍不强劲。这些外国的大型投资机构都将关注点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上述投资人士说。
    刘聪称:“在美国推出QE3、QE4的市场背景下,热钱正在亚洲和中国楼市寻找进入的机会。”
    商业地产春江水暖
    黑石显然是率先感到了一江春水。
    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通知从12月17日起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外汇管理,刺激了外资的异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暖意才是黑石们的主要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资在大宗房地产交易中,已经开始再次活跃起来。而这次外资关注的重点不是住宅,而是商业办公楼。据了解,今年北京11例已成交的房产大宗交易中,有3例为外资收购;上海20例房产大宗交易中,7例是由外资收购的。
    在黑石计划投资亚洲及中国的时候,新加坡凯德商用7月份表示,公司将成立一只1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用于投资中国的零售商业地产开发,这也是凯德商用迄今所设立的最大规模的地产基金。
    “也许外资也没有想到中国对住宅的调控会持续两年之久,现在国外投行基本没有收购、投资住宅的意愿。他们看的项目都是商业类的。”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表示。
    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外资第一选择的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办公楼及核心CBD的商场。此外,如天津、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商业项目,也是投行关注的焦点。
    不过叶建成也承认,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兴趣大增,主要是因为国内楼市的整体表现。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也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引起了国际资本巨头的关注。”
    “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不过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保持坚挺。我们预计2013年上半年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亚太区的核心市场,将有活跃的房地产投资交易。”高纬环球亚太区资本市场执行董事总经理JohnStinson表示。
    国内房价持续半年的上涨,的确备受关注。
    国家统计局1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房平均价格自6月止跌后,已经连续第6个月环比上涨;11月份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5686元/平方米,环比10月上涨0.39%。
    而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也结构性地带动了全国房价保持微涨态势;其中,天津上涨0.93%,成为涨幅最大的城市,北京、重庆(主城区)、成都、南京涨幅在0.5%-0.7%之间,深圳、武汉、杭州、广州、上海涨幅在0.3%以内。
    “预计明年政策层面的‘微调’和定向宽松刺激刚需,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双重标准’会同时执行。”同策房产研究总监张宏伟表示。
    房价会出现新一轮的暴涨吗?张宏伟承认有这种担心:房价可能会再次大幅上扬的预期,已经部分地传达到市场上;近期北京出现的“恐慌性购房”,正是这种“房价暴涨”恐慌预期的一种具体表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