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还是QE4
摘要:美国目前依然要面临上万亿的财政预算危机,如果增税问题得不到解决,预算赤字最后依然会是美联储买单。
12月12日晚,《华夏时报》环球财经版上了一条稿件——《美联储印钞上瘾》。标题很给力,采访也很深入,报社的记者很专业,关注到了这个关键时点。就在3个月前的9月13日,美联储在吊了市场胃口很久之后终于推出了所谓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3,具体操作是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北京时间12月13日早上,我们将会得到新的消息——美联储将会公布新的议息会议的结果。
时隔三个月而已,国内的分析师们却有人说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没有新的措施实施,QE3将很难阻止紧缩预期,对整个美国经济不利。美联储最大的可能是对扭转操作做出新一轮部署,实际上是对QE3的扩容。”“美国目前依然要面临上万亿的财政预算危机,如果增税问题得不到解决,预算赤字最后依然会是美联储买单。因此,美联储对QE3的扩容或推出QE4只是时间问题。”
可能是过于谨慎,当天值夜班的我对这篇采访细致的稿件产生了犹豫,美联储真的会这么快就对QE3扩容或者是干脆就推出QE4吗?如果第二天早上美联储没有任何的举动,那么我们的报道是否激进了点?不过,想到12月11日看到的一篇专栏文章后,我又安心了很多。
在有着40多年的全球新兴市场投资经验的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马克·莫比乌斯看来,不论美国人面对的“财政悬崖”问题的结果如何,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都可能会继续量化宽松的扩张性政策,防止经济出现严重放缓,最关键的还是为减少失业率。
我觉得对于投资者而言,莫比乌斯的这个预测还不是关键的。关键点在于他所分析的这项政策的市场影响,他认为,“这个政策对全世界意义非常重要,尤其是股市,流动资金的增加往往会推高股价。”而且,莫比乌斯还认为美联储的QE政策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也就是说,不光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会出现货币供应增加的情况。
不管是QE3扩容,还是QE4来了,不过是个导火索!莫比乌斯看好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机会。
无独有偶,其实在12月12日之前,关于QE还有一件事。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爵士在12月10日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行动减少贸易不平衡现象,那么全球主要经济体有可能会引发新的货币战争。”金的担心是,“作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替代手段,2013年积极操纵汇率的行为会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不管是国内的市场分析师,还是海外的著名基金经理,再有西方国家的央行行长,对于美联储和全球的货币流动性形势的判断居然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心给QE3添把火,那还不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证明《华夏时报》的这篇报道非常的及时和准确。就在北京时间12月13日的凌晨2点多,美联储宣布,将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美联储的解释很简单,“失业率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而“通胀水平基本处于长期目标水平之下,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美联储作出这个决定异常的团结——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当天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个声明。
真不知道应该把美联储的这项决定叫做扩大的QE3还是新增的QE4。12月13日那天国内的报道怎么称呼它的都有,我想不管是QE3还是QE4,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新加了点量的QE效果应该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从QE到QE2,从QE2到QE3,再从QE3到QE3 或者说是QE4,对于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应该越来越弱,起到的只是维稳作用,而对于大宗商品来说,估计也难以再造一轮大牛市。就这一点来说,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还不到有人骂美联储“损人不利己”的程度。
第二,需要担心的反而是QE的变种作为一个导火索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金和莫比乌斯所预测的一样,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的行动可能引发一起货币战争。使得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起放水,为这个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的释放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全球经济稳定复苏,还是最后全球通胀形势恶化。我们不知道答案。这是一个大实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这个实验没有做过,相反全球央行犯下了经济越下滑货币越紧缩的错误,从而随后在象牙塔里也诞生了一种理论,认为萧条时货币就该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只不过,新的理论从来没有被实践证实过,不知管用不管用。现在机会来了,要么证实要么证伪。不管管不管用先用了再说,这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作者为本报编委)
时隔三个月而已,国内的分析师们却有人说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没有新的措施实施,QE3将很难阻止紧缩预期,对整个美国经济不利。美联储最大的可能是对扭转操作做出新一轮部署,实际上是对QE3的扩容。”“美国目前依然要面临上万亿的财政预算危机,如果增税问题得不到解决,预算赤字最后依然会是美联储买单。因此,美联储对QE3的扩容或推出QE4只是时间问题。”
可能是过于谨慎,当天值夜班的我对这篇采访细致的稿件产生了犹豫,美联储真的会这么快就对QE3扩容或者是干脆就推出QE4吗?如果第二天早上美联储没有任何的举动,那么我们的报道是否激进了点?不过,想到12月11日看到的一篇专栏文章后,我又安心了很多。
在有着40多年的全球新兴市场投资经验的邓普顿新兴市场团队执行主席马克·莫比乌斯看来,不论美国人面对的“财政悬崖”问题的结果如何,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都可能会继续量化宽松的扩张性政策,防止经济出现严重放缓,最关键的还是为减少失业率。
我觉得对于投资者而言,莫比乌斯的这个预测还不是关键的。关键点在于他所分析的这项政策的市场影响,他认为,“这个政策对全世界意义非常重要,尤其是股市,流动资金的增加往往会推高股价。”而且,莫比乌斯还认为美联储的QE政策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也就是说,不光是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会出现货币供应增加的情况。
不管是QE3扩容,还是QE4来了,不过是个导火索!莫比乌斯看好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机会。
无独有偶,其实在12月12日之前,关于QE还有一件事。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爵士在12月10日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行动减少贸易不平衡现象,那么全球主要经济体有可能会引发新的货币战争。”金的担心是,“作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替代手段,2013年积极操纵汇率的行为会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不管是国内的市场分析师,还是海外的著名基金经理,再有西方国家的央行行长,对于美联储和全球的货币流动性形势的判断居然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心给QE3添把火,那还不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证明《华夏时报》的这篇报道非常的及时和准确。就在北京时间12月13日的凌晨2点多,美联储宣布,将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美联储的解释很简单,“失业率虽然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而“通胀水平基本处于长期目标水平之下,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美联储作出这个决定异常的团结——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当天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个声明。
真不知道应该把美联储的这项决定叫做扩大的QE3还是新增的QE4。12月13日那天国内的报道怎么称呼它的都有,我想不管是QE3还是QE4,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新加了点量的QE效果应该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从QE到QE2,从QE2到QE3,再从QE3到QE3 或者说是QE4,对于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应该越来越弱,起到的只是维稳作用,而对于大宗商品来说,估计也难以再造一轮大牛市。就这一点来说,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还不到有人骂美联储“损人不利己”的程度。
第二,需要担心的反而是QE的变种作为一个导火索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就像金和莫比乌斯所预测的一样,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的行动可能引发一起货币战争。使得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起放水,为这个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的释放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是全球经济稳定复苏,还是最后全球通胀形势恶化。我们不知道答案。这是一个大实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这个实验没有做过,相反全球央行犯下了经济越下滑货币越紧缩的错误,从而随后在象牙塔里也诞生了一种理论,认为萧条时货币就该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只不过,新的理论从来没有被实践证实过,不知管用不管用。现在机会来了,要么证实要么证伪。不管管不管用先用了再说,这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