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进入2018步调
摘要:这是在今年9月1日正式就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的海兹曼第一次出席国内最重要的车界盛宴。
这是在今年9月1日正式就任大众中国总裁兼CEO的海兹曼第一次出席国内最重要的车界盛宴。虽然一如前几次亮相般谨慎,但在广州——他的前任范安德曾于此抛出大众中国“南方战略”——这座意义非凡的城市,海兹曼的言辞中仍透露出许多重要的信息。而这,意味着大众在中国市场已全面进入2018战略的步调。
商用车入华?
“再过一个月就到2013年了,而明年大众汽车将迎来进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11月22日广州车展前夜的“大众之夜”活动现场,正式履新不到3个月的海兹曼显然已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回顾大众汽车在中国的30年发展历程,我仿佛看到一个卓然独立的人,随着这个国家展开其宏伟的蓝图,并随时准备好迎接更加激动人心的挑战。”
让海兹曼如此煽情的是大众汽车今年前10个月在中国市场突出的表现。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共交付汽车226万辆,同比增长19.6%。其中,大众汽车品牌共交付汽车171万辆,同比增长18.4%。相比于日系品牌的全面低迷,大众有望今年在中国市场取得其历史上的最好业绩。而这也将成为明年大众汽车来华30年纪念的最好礼物。
事实上,不仅是即将到来的30年纪念让海兹曼如此激动,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大众汽车实现2018战略的关键。”海兹曼强调说。在他不到2000字的发言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点,几乎全部围绕这一让大众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企业的宏大战略。
“‘同一个集团’,指的是我们同属于大众汽车集团,既包括乘用车,又包括商用车。两者都是大众汽车集团不可或缺的支柱。而‘同一个使命’,就是说2018战略的实现是整个集团的第一要务。”海兹曼在发言中阐述了大众汽车“同一个集团、同一个使命”的多品牌战略。这也是大众集团管理层第一次在中国公开提及大众的商用车业务。此前曾有传闻,大众将向中国市场导入商用车板块,但最终均没有下文。
今年9月,大众汽车集团商用车业务执行董事利夫·奥斯特林(LeifOestling)表示,将提升旗下大众商用车、斯堪尼亚和曼品牌在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的表现,应对业务下滑的颓势,并考虑在中国组建卡车合资公司,以推动在华业务增长,“在重型卡车方面,可以有两种选择推动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既可以增加从欧洲的直接进口量,也可以在华建立合资企业。”
考虑到在就任中国区“老大”之前曾担任大众集团卡车业务执行董事的海兹曼的特殊身份,此番他在广州车展的表态或许将为“三十而立”的大众汽车带来另一份厚礼——大众商用车业务。
本土再加速
海兹曼透露的另一重要信息点为投资层面。
“我们计划截至2016年,为中国的合资公司投入140亿欧元,使产能在2018年达到400万辆,并为我们的全资子公司投入10亿欧元。”海兹曼在11月22日晚间提及的这组数据几乎与大众集团刚刚通过的一系列投资计划同步。
在狼堡当地时间11月23日举行的大众集团监事会上,讨论了大众集团2013年至2015年的投资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向汽车业务投资502亿欧元,该投资计划首次包括新近整合的保时捷和MAN品牌。在这502亿欧元的投资中,247亿欧元将被投入到汽车业务部的不动产、厂房及设备。其中包括新一代MAN卡车的开发。这将使大众汽车集团能够系统地推出新车型,并着眼于开发新市场和新的细分市场。
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大众商用车业务将加速入华,而海兹曼透露的针对中国市场合资公司的140亿欧元也将主要用于厂房扩建、设备提升及新产品引进。
大众集团最新公布的这项投资计划显然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胡咏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尽管一汽-大众的销量和增速远高于其他的品牌,但是我们没有完全突破产能的限制。我们的佛山基地现在还在建设当中,现在更多的产能还是靠长春基地来实现。”胡咏正在体会着“幸福的烦恼”,“我们在国内市场增长太快,一些重要的核心资源,包括全球采购的资源,都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一汽-大众的终端销量已经超过108万辆,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同比增长26%。大众品牌1-10月份终端销量达到75.6万辆,同样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终端销量,增幅近25%。其中,捷达、宝来都已成为“两万辆俱乐部”的成员,全新速腾的销量也已经达到了2万辆,全新迈腾近几个月的销量也已经突破了2万辆。
“像高尔夫、CC,如果没有产能制约,没有资源问题,这两款车现在的销量增速应该是更快的。”对于这一业绩,胡咏仍存遗憾。
12月12日,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中期改款新宝来将正式上市,而接下来,在狼堡首发的上海大众新桑塔纳和一汽-大众新捷达也将先后投放市场。在A级车市场,大众品牌的三箭齐发在成为其2018战略助推器的同时,也对大众在华产能提出了更大挑战。
“不管是生产基地还是经销商网络建设,实际上我们的战略就是我们客户在哪里,产品和网络就在哪里,同时我们现在确实在找新的生产基地,湖南长沙只是选择之一,但还没有最终决定。”海兹曼显然并不担心放缓了脚步的中国汽车市场,而他透露的这一重磅消息表明,大众正在为冲击2018战略做好了全面准备。
商用车入华?
“再过一个月就到2013年了,而明年大众汽车将迎来进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11月22日广州车展前夜的“大众之夜”活动现场,正式履新不到3个月的海兹曼显然已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回顾大众汽车在中国的30年发展历程,我仿佛看到一个卓然独立的人,随着这个国家展开其宏伟的蓝图,并随时准备好迎接更加激动人心的挑战。”
让海兹曼如此煽情的是大众汽车今年前10个月在中国市场突出的表现。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共交付汽车226万辆,同比增长19.6%。其中,大众汽车品牌共交付汽车171万辆,同比增长18.4%。相比于日系品牌的全面低迷,大众有望今年在中国市场取得其历史上的最好业绩。而这也将成为明年大众汽车来华30年纪念的最好礼物。
事实上,不仅是即将到来的30年纪念让海兹曼如此激动,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大众汽车实现2018战略的关键。”海兹曼强调说。在他不到2000字的发言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点,几乎全部围绕这一让大众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企业的宏大战略。
“‘同一个集团’,指的是我们同属于大众汽车集团,既包括乘用车,又包括商用车。两者都是大众汽车集团不可或缺的支柱。而‘同一个使命’,就是说2018战略的实现是整个集团的第一要务。”海兹曼在发言中阐述了大众汽车“同一个集团、同一个使命”的多品牌战略。这也是大众集团管理层第一次在中国公开提及大众的商用车业务。此前曾有传闻,大众将向中国市场导入商用车板块,但最终均没有下文。
今年9月,大众汽车集团商用车业务执行董事利夫·奥斯特林(LeifOestling)表示,将提升旗下大众商用车、斯堪尼亚和曼品牌在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的表现,应对业务下滑的颓势,并考虑在中国组建卡车合资公司,以推动在华业务增长,“在重型卡车方面,可以有两种选择推动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既可以增加从欧洲的直接进口量,也可以在华建立合资企业。”
考虑到在就任中国区“老大”之前曾担任大众集团卡车业务执行董事的海兹曼的特殊身份,此番他在广州车展的表态或许将为“三十而立”的大众汽车带来另一份厚礼——大众商用车业务。
本土再加速
海兹曼透露的另一重要信息点为投资层面。
“我们计划截至2016年,为中国的合资公司投入140亿欧元,使产能在2018年达到400万辆,并为我们的全资子公司投入10亿欧元。”海兹曼在11月22日晚间提及的这组数据几乎与大众集团刚刚通过的一系列投资计划同步。
在狼堡当地时间11月23日举行的大众集团监事会上,讨论了大众集团2013年至2015年的投资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向汽车业务投资502亿欧元,该投资计划首次包括新近整合的保时捷和MAN品牌。在这502亿欧元的投资中,247亿欧元将被投入到汽车业务部的不动产、厂房及设备。其中包括新一代MAN卡车的开发。这将使大众汽车集团能够系统地推出新车型,并着眼于开发新市场和新的细分市场。
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大众商用车业务将加速入华,而海兹曼透露的针对中国市场合资公司的140亿欧元也将主要用于厂房扩建、设备提升及新产品引进。
大众集团最新公布的这项投资计划显然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胡咏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尽管一汽-大众的销量和增速远高于其他的品牌,但是我们没有完全突破产能的限制。我们的佛山基地现在还在建设当中,现在更多的产能还是靠长春基地来实现。”胡咏正在体会着“幸福的烦恼”,“我们在国内市场增长太快,一些重要的核心资源,包括全球采购的资源,都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一汽-大众的终端销量已经超过108万辆,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同比增长26%。大众品牌1-10月份终端销量达到75.6万辆,同样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终端销量,增幅近25%。其中,捷达、宝来都已成为“两万辆俱乐部”的成员,全新速腾的销量也已经达到了2万辆,全新迈腾近几个月的销量也已经突破了2万辆。
“像高尔夫、CC,如果没有产能制约,没有资源问题,这两款车现在的销量增速应该是更快的。”对于这一业绩,胡咏仍存遗憾。
12月12日,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中期改款新宝来将正式上市,而接下来,在狼堡首发的上海大众新桑塔纳和一汽-大众新捷达也将先后投放市场。在A级车市场,大众品牌的三箭齐发在成为其2018战略助推器的同时,也对大众在华产能提出了更大挑战。
“不管是生产基地还是经销商网络建设,实际上我们的战略就是我们客户在哪里,产品和网络就在哪里,同时我们现在确实在找新的生产基地,湖南长沙只是选择之一,但还没有最终决定。”海兹曼显然并不担心放缓了脚步的中国汽车市场,而他透露的这一重磅消息表明,大众正在为冲击2018战略做好了全面准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