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这10年 我应该感谢市场经济

作者:苏小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09 22:53:00

摘要:10年之后,我想说一说我怎样从一个毫无常识、一文不名的乡村小子变成一个有产业、有上进心的都是中产。

这10年 我应该感谢市场经济

    我知道在过去的十多年之内,我最需要感激的,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有限演进。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真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市场化生产总是充满了曲折的迂回过程,我看到的景象是,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越来越细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想我赶上了这一趟车,一个如此大的都市,需要人们来工作,虽然这个国家的户口制度还在大行其道,暂住证如影随形,虽然也还存在其他的一些不足……但那些想发展的企业、媒体和几乎所有的市场元素,都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打理,户口迅速成了一些老旧的人们才会念念不忘的笑话。而在2006年的7月,当我读过熊彼特的《财富增长论》,我真正体会到了市场的均衡意义。我的意思是说,均衡的市场经济本来是一种常态,可惜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市场为敌,这导致我们每个人严重缺乏自由选择的能力。而一旦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市场经济的均衡之美,理解了个人自由选择的重要性,他生活的空间将因此迅速拓展。
    由此,那些背井离乡去到城市里求生存的人们有福了。10年之后,我想说一说我在这10年中的自由选择,想说说我怎样从一个毫无常识、一文不名的乡村小子,变成一个有产业、有常识、有信仰,同时还有上进心的都市中产。但我知道,如果我仅仅说我在这10年之内在北京买了房子买了汽车,同时我好像还被很多人称为财经作家,有的人甚至喜欢在我的前面加上著名财经作家的头衔,很多人可能觉得司空见惯,北京大街上这种终于混得有点人样的哥们姐们实在是太多了。我刚来北京那会儿,也就是10年前,准确地说是2000年年底,就有不太熟悉的人告诫我说在北京不要说自己有钱,北京大街上到处都是有钱人;不要说自己官儿大,北京大街上好多骑自行车的人可能就是个局长,而这个局长在小地方就是一个牛逼哄哄的市委书记或者市长也不要说自己有才华,北京的教授们好多都还在挤地铁挤公交车,总之,北京水很深,你实在是不算什么。
    但我想说,我刚来北京那会儿,我就带了2000元钱,不到半个月就花光了,正好赶上春节,我惦记着应该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是没有钱买火车票。父亲来了电话,问我怎么不回家,我就在电话里一通瞎吹,说我在北京刚刚找到的工作如何如何繁忙,党和国家领导人春节都不休息的,我作为一名刚来北京的人,怎么能回家休息呢,我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向组织上申请我春节值班,请父亲不要牵挂。但事实的真相显然是还没有找到工作,我也没有钱买火车票。
    我记得当时我的口袋里还有不到200元现金,同屋的哥们都回老家过年去了,我一个人守住一间肮脏的房子,看着口袋里可怜的现金,心里真的是荒凉且紧张。我想虽然是一个人过春节,但总不能就这么一点钱吧,要是出一点什么事情,那可怎么办。但偌大的北京我根本不认识几个人,凡是认识的都回家了,我拿出我的记事簿,查找可能还在北京的我认识的人,终于找到一个仅仅见过一面吃过一顿饭的文姓哥们,他在农村信用社工作,面相友善,我琢磨着找他借2000元钱,给自己的春节壮壮胆。电话打过去了,文哥还挺客气,说小苏我对你印象不错,你稍等片刻,我等下再打电话给你。后来我才知道在这片刻之中,文哥是通过电话问我的一个他熟悉的朋友,苏这个人怎么样,现在找他借钱,能借不能借,我朋友当然在电话里把我猛烈表扬一通,说我这个人如何不错,靠得住等等。不到一刻钟,文哥的电话过来了,说你来拿吧。我记得他的办公室在四季青桥附近,这是2000年的腊月二十九,北京下着大雪,我先坐特4路公交车到西直门,接着又倒另外一路公交车,晃晃悠悠差不多2个小时,终于到了四季青信用社门口。文哥出得门来,从口袋里掏出2000元给我,说你点点。我把钱拿在手上,好厚的一沓,说不用点了,谢谢哥们,春节上班之后立即还给你。
    差不多10年之后,我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深深感激这位文姓朋友。这是我这10年所有的原始资本,我用它为自己买了一些水果、肉、饼干,还买了一瓶红酒。大年三十的晚上,北京张灯结彩,行人如织,我一个人把酒对雪,对自己说,真正的北漂生活开始了。我记得这一年的春节假期是如此漫长,我每分钟都在计算,什么时候才能上班,我不想太长停留在假日的情绪里,我需要工作,努力工作,需要在一个个可能的机会里找到我安身立命的可能性。我好像全身储满了激情,不再为眼下的困境发愁,10年之后我还在想,这些激情与友谊有关,是这位文姓朋友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道理,是他让我意识到,北京并不陌生,我想我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作者系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