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庄是中国人的概念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09 23:01:00

摘要:因为有了从容的时间,何龙对法国葡萄酒也有了一份淡定。6年中,他行走于法国各大产区的葡萄酒庄。
    2012年11月,何龙从布鲁塞尔回到初冬的北京,其时他的第四本葡萄酒书《法国经典酒庄》刚刚上市。也因此在星巴克氤氲的咖啡香气中,有了一个关于葡萄酒和法国酒庄的访谈。
    1999年,供职于媒体把法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流畅的何龙,开启了6年常驻巴黎的时尚生活。在塞纳河的流光滟影和巴黎的繁华迷离中,何龙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切入口,那就是既浪漫又朴素,既清香浓酽又回味悠长的葡萄酒。
    因为有了从容的时间,何龙对法国葡萄酒也有了一份淡定。6年中,他行走于法国各大产区的葡萄酒庄,无论是国际顶尖的葡萄酒评论家,还是普通的酒农酒商甚至葡萄酒公关,都成为他葡萄酒之旅的一个欣喜因子。
    2009年至今,何龙的葡萄酒之旅在布鲁塞尔得以延伸。在这个更为开放的葡萄酒平台,何龙是各大品酒会邀请的常客,但他对葡萄酒,仍保有最初的那份本真:玩,因为喜欢,所以玩。

罗伯特·帕克的味觉毁了?

《华夏时报》:在法国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你和哪些重量级的葡萄酒人士有交往?

 何龙:这很多了。比如我最近这本书《法国经典酒庄》,写序的就是葡萄酒界顶尖评论家Michel Bettane。他也是法国最著名葡萄酒评论家,出版有《葡萄酒品鉴》。他是记者出身,最早办过一个杂志《葡萄酒评论》,后来因故离开了,但那个杂志是在他手中成为一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我个人认为他是葡萄酒评论界最好的,Michel Bettane如果说一款酒好,这款酒立马能从1块钱卖到10块。
    当然会有人认为罗伯特·帕克才是最好的。罗伯特·帕克在全世界都很著名,那是因为他用英语写作。这点Michel Bettane就要亏点儿,因为他用法语写作,但大家公认他的品鉴比较真实,水平也确实是最好的,他的《葡萄酒品鉴》虽然销量不算多,但水准很高,他的权威性,在葡萄酒界受尊崇的程度,也是最高的。
    除此之外,我书里也写到一个叫阿兰·罗西耶(音)的评论家,他很早就是全球品酒师的第三名,上世纪80年代是法国的第一名。我很信服他,诸如1985年的酒该不该喝,1995年的酒最好是喝还是留着,他的评价就很有水准。最重要的是他的品鉴很平实,可信又给人亲切感,可操作性强。不像有的品酒师那么云里雾里,比如有的酒,你一辈子才喝那么一回,就没太多操作性,经常喝到才谈得上鉴赏。
    我认识的酒农就更多了,书里写到一些大的有名的,当然大部分都没写到。有的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部分是没名但确实酒很好。

《华夏时报》:在你接触的葡萄酒人士中,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吗?
 
何龙:Michel Bettane这人就很有意思,人长得也喜兴,他虽然是品酒师,但他对社会问题国际问题,包括对中国问题,都很关注。
    我跟他认识是因为一块儿当评委,在各种品酒会遇上。(记者插话:你经常参加品酒会吗?)国外一些葡萄酒会评比,如果找中国人,我应该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吧。我当过许多次评委,包括比较重要的品酒大赛,比如布鲁塞尔世界葡萄酒大赛,我是好几年的评委。
    我和Michel Bettane最近的相遇是在卡尔的品酒会上,后来我还出了本书《葡萄光年》。还有一次是雅文邑的一个评级赛上。那是2010年冬天,他是评委会主席。还有是在意大利一个叫弗朗索瓦·莫斯的葡萄酒发烧友组织的一个葡萄酒峰会上。这个峰会每年举办一次,请的都是顶尖的葡萄酒鉴评人和葡萄酒商。有一次我和Michel Bettane谈到了中国问题,Michel Bettane对此有许多真实而公正的看法,Michel Bettane也常来中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我在法国参加的品酒会,品的基本都是法国酒,很难尝到意大利、智利、阿根廷等新世界的酒,因为法国是葡萄酒大国,这些酒很难进入法国市场。后来在布鲁塞尔,情况完全不同,因为比利时几乎不产葡萄酒,各国酒都有机会进入,地位也因此比较中立。比如在法国办葡萄酒大赛,意大利人就可能不服气,而布鲁塞尔就不存在这问题。

《华夏时报》:品酒会一般会品多少款酒?

何龙:一般的品酒会,一上午大概得品50种左右,因为上午味觉最敏感,到了下午因为吃饭抽烟等原因,味觉就不那么敏锐了。品酒是一口都不能喝的,要不全乱了,因为品酒靠的是对味道的记忆,特别是远期记忆。据说罗伯特·帕克这方面本领超人,对多少年前的某一款酒也能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有人因此去查当年的档案,还真差不多。
    不过,据说罗伯特·帕克几年前在香港做了一个牙科手术,手术后帕克就对给他手术的牙医进行了巨额索赔,原因是该医生把他的味觉神经给毁了。所以现在罗伯特·帕克品酒,是让助手尝酒后给他描述,然后他来打分。
法国人没有五大庄概念

《华夏时报》:法国五大庄中,你个人比较偏好哪个?
 
何龙:所谓的五大庄,指的是子产区。比如一个产区指的是波尔多,一个子产区指的是梅多克。像波尔多这样级别的产区在法国有10个左右,而梅多克这样的子产区在法国也有很多个。五大庄的拉菲、拉图说的是子产区内的五大庄,除了这个子产区还有别的子产区,比如圣别隆(音)、格拉夫,每个子产区都有各自的名酒庄。五大庄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中国人最早接触五大庄,说五大庄也比较容易被接受。
    列级庄的概念最早来自于1855年拿破仑三世办的一个博览会,他要求给葡萄酒分级,AOC的雏形就出现了。各酒庄参加评比,从此有了列级庄。而五大庄因为有历史传承,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但实际上法国人没有五大庄概念,你问一个法国人什么是五大庄,他说不上来。所以,五大庄的著名,是对中国人而言的。
    其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是拉菲,五大庄中拉菲也卖得最贵。但我觉得拉菲之所以最贵,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它贵,就像LV包,所有人都知道它贵,而一般法国人在这五大庄中会更喜欢拉图。当然,拉菲也不算最贵的,在波尔多地区,最贵的是百翠,在布根地是罗曼尼·康帝。

《华夏时报》:拉菲在国内有很多假酒,国外有没有这种情况?

何龙:国内卖的拉菲大部分是假的。在国外造假酒,用别人的牌子装上自己的酒,或者装得根本不是酒,至少在西欧,这种情况我没听说过,因为被查到的成本太高了。

《华夏时报》:法国酒庄历史悠久,一般都流传着一些传奇故事,请讲几个。

何龙:印象最深的,值得流传的故事都写在我的新书里了。这本书主要是写故事,一共21个酒庄的21个故事。虽然钱钟书先生说,你吃了鸡蛋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吗?但我觉得人们喝了酒,还是愿意知道它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它的生产制作也有一探究竟的欲望的。

《华夏时报》:法国有阿尔萨斯、波尔多等几大产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其中你最偏爱的是哪个?

何龙:我参加评酒,这不太好说,但各大产区都有品酒协会,我是布根地品酒协会的骑士,自然会比较喜欢布根地的酒。布根地比较有自己的特色,它是单一品种,就一种葡萄。而波尔多是多种葡萄,两三种葡萄甚至更多。
    布根地的白葡萄品种是霞多丽,这种葡萄清香淡雅,但储藏期长。一般葡萄酒的生命周期是10到20年,很多储藏期20年的白葡萄酒都出自布根地。布根地的红葡萄品种是黑庇诺,这种葡萄的潜力非常大,可以用不同的酿造方式做出不同风格的酒,这很神奇。
    而且布根地这地区几百万年前曾经是大海,至今在土壤中依然能找到大海的痕迹,比如各种海产品像贝壳、小鱼等的化石,这种土质给葡萄增添了特殊的风味。所以布根地能出产罗曼尼·康帝这样的天价酒。布根地酒庄规模都比较小,有的不到一公顷,但非常有活力,各酒庄都有自己的造酒秘籍。
    但其实对葡萄酒的喜好,和音乐、艺术品一样,是个比较主观的东西,很难量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位和看法。都说好的也有,但即使是毕加索的和平鸽,也有人不喜欢,而随便一幅不怎么样的画也会有欣赏者,所以很难说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能说随着鉴赏品位的提高,更接近于约定俗成的标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