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风险滞留银行
摘要:在信贷盛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进入集中到期兑付高峰阶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在信贷盛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进入集中到期兑付高峰阶段。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以及由政策变化衍生出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
10月末,银监会在第三季度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要求商业银行对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经营出现的新挑战等要高度关注。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监管机构指出,进入2012年以来,前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入兑付高峰,而由于各种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进而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偿债压力上升,偿还到期贷款能力下降,与此同时部分融资平台银行贷款质量出现下滑,并有扩散的趋势。
“除了贷款质量外,融资平台出现了通过信托、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的现象,这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尤其是城投债。”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严控融资平台总量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2年融资平台贷款将有约1.22万亿到期。
“虽然目前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一直都是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重点。”一位银行人士表示,“在银监会近期召开的会议中,多次强调关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要求商业银行重点排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情况,及平台贷款风险分类的变动情况,还要求严格落实平台贷款总量控制。”
在10月末公布完毕的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中,部分银行给出了融资平台贷款的数据。
截至2012年9月末,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51.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0.57亿元,占该公司贷款总额的5.6%,比上年末下降1.8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5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11亿元。
交通银行公布的三季报显示,9月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9月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424.5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约84.78亿元。
“从部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控制着融资平台规模。同时,监管机构也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融资平台满足其合理的信贷需求。”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城投债风险未转移
虽然监管机构一直在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规模以及新增贷款,但是一些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却通过信托计划、企业债券等进行融资,而这些多样化融资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2011年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并不多,但今年,此产品发行数量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基本排名在信托发行种类的前三位。
根据普益信托发布的数据以及记者简单整理显示,在前10个月,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达到了约335款。同时,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都维持在10%上下,处于较高水平。
“从资金需求角度来看,今年地方债务平台的存量债务到期,而土地财政吃紧,债务展期和借新还旧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而借新,银行会有较苛刻的条件,信托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如是说。
除了信托计划之外,政府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债券也为融资平台补给了不少“弹药”。进入2012年后,城投债成为债券市场比较火的品种,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增长迅猛。
从中诚信资讯统计数据来看,不仅发行主体在不断扩容。根据有关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有393只城投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筹资规模达到了4686亿元。
“监管机构认为,由于城投债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承销银行被动持有债券,这使得平台债权风险仍大量留在银行体系内,并未得到有效分散,导致承销银行的实际风险上升。”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在信贷盛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进入集中到期兑付高峰阶段。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以及由政策变化衍生出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
10月末,银监会在第三季度金融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要求商业银行对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以及商业银行经营出现的新挑战等要高度关注。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监管机构指出,进入2012年以来,前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入兑付高峰,而由于各种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进而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偿债压力上升,偿还到期贷款能力下降,与此同时部分融资平台银行贷款质量出现下滑,并有扩散的趋势。
“除了贷款质量外,融资平台出现了通过信托、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的现象,这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尤其是城投债。”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严控融资平台总量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2年融资平台贷款将有约1.22万亿到期。
“虽然目前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一直都是监管机构高度关注的重点。”一位银行人士表示,“在银监会近期召开的会议中,多次强调关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要求商业银行重点排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情况,及平台贷款风险分类的变动情况,还要求严格落实平台贷款总量控制。”
在10月末公布完毕的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中,部分银行给出了融资平台贷款的数据。
截至2012年9月末,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51.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0.57亿元,占该公司贷款总额的5.6%,比上年末下降1.8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5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11亿元。
交通银行公布的三季报显示,9月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9月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424.5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约84.78亿元。
“从部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控制着融资平台规模。同时,监管机构也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符合要求的融资平台满足其合理的信贷需求。”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城投债风险未转移
虽然监管机构一直在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规模以及新增贷款,但是一些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却通过信托计划、企业债券等进行融资,而这些多样化融资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2011年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中,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并不多,但今年,此产品发行数量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基本排名在信托发行种类的前三位。
根据普益信托发布的数据以及记者简单整理显示,在前10个月,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达到了约335款。同时,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都维持在10%上下,处于较高水平。
“从资金需求角度来看,今年地方债务平台的存量债务到期,而土地财政吃紧,债务展期和借新还旧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而借新,银行会有较苛刻的条件,信托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如是说。
除了信托计划之外,政府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债券也为融资平台补给了不少“弹药”。进入2012年后,城投债成为债券市场比较火的品种,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增长迅猛。
从中诚信资讯统计数据来看,不仅发行主体在不断扩容。根据有关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有393只城投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筹资规模达到了4686亿元。
“监管机构认为,由于城投债市场认可度不高,导致承销银行被动持有债券,这使得平台债权风险仍大量留在银行体系内,并未得到有效分散,导致承销银行的实际风险上升。”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