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淦:政府要救行业而不是救企业
摘要:国际市场受阻,光伏产能过剩,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亏损严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光伏产业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
国际市场受阻,光伏产能过剩,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亏损严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光伏产业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当前,光伏的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隐忧,产业发展陷入困局,而另一面,政策利好消息不断,如何“化危为机”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抉择难题。
10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先生。孟宪淦认为,作为战略性新生产业,政府要救行业而不是救企业。
《华夏时报》:近期,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购江西赛维约19.9%的股份,双雄之一的尚德目前也在不断接触当地政府官员,政府层面也有意出面救市,你是否认同光伏企业国有化是一种趋势?
孟宪淦: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比如说尚德、赛维等前十家的企业,现在负债大概已经有1100亿人民币了,企业是面临着很大困难的。面对1100亿的债务,政府是没办法去代替的,而且过剩和盲目扩张这个问题必须要加以调整,不能说让政府去救它们。我们对于一些骨干的企业,可以考虑给予一些适当的支持,那仅仅就是用一些贷款的额度给予帮助,决不能政府包办代替,而是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现在根据各个企业的消息,有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进行调整,比如宝典、英利,它们把单一生产方式转成整个光伏电站,自己出策略和措施摆脱目前的困境,如果实在不行就应破产。
《华夏时报》:有种说法,上述几家光伏企业在出现资金问题时,政府为了稳住作为当地纳税就业大户,而不得已采取财政输血方式辅助它们?
孟宪淦:用输血两字用字不对,我们不能输血,兼并重组调整是可以的。政府采取行动是个支持态度,不是把它的包袱给承接过来,我们现在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努力,把光伏产业保留一部分骨干力量,同时也希望这个产业今后能健康地发展。
《华夏时报》:有人士曾指出,政府接盘是避免企业破产的最后一招,这个观点你是否认同?
孟宪淦:这个观点我不认同。不能认为政府介入就能避免破产,这个观点不对,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你把企业都给包下来了,都给救活了,还是没有市场,还是要死掉,我们说要调整,实际上就是产业、产能跟市场需求相协调。
《华夏时报》:在救市问题上,你个人对政府方面有什么建议?
孟宪淦:政府对产业、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是开放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我把市场给你扩大了,这个等于企业有活路了,不能单纯给钱。
政府要根据自己的财力以及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发展做出自己的决断,比如赛维,现在负债达到300亿人民币,新余市政府一年财政收入才100亿人民币,你想想政府能够把它们包办下来吗?也不可能都给你一家企业,给了你也活不了。
《华夏时报》:之前曾透露《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即将近日出台,该文件涉及哪些核心内容?与以往比有什么区别?
孟宪淦:意见核心主要是涉及到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该意见的出台将打破光伏发电并网瓶颈。这个文件适用于并网电网等级,10千伏以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地市一级就可以解决了,简化了程序。电网接入方案都免费给你做,接入公共电网的费用都由电网公司来承担,解决了长期以来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题。
《华夏时报》:在企业自救方面,请凭借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给陷入困境中的光伏企业提些改革思路?
孟宪淦:对于一些企业来讲,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各自自身的条件,首要办法是收缩规模,比如生产线,之前开着十条生产线,现在调整收缩到3条,工人10000人要裁掉5000-6000人;第二个就是调整,由过去的单一地出售组建电池调整为现在组建电站,开辟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另外就是兼并重组;再有破产、关闭这几条路。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实行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引导光伏产业发展,首先我们要遵循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但是它又是个战略性的新生产业,政府要给予一些指导,甚至给予一些支持。要靠政府去救是救不了的,企业要自己给自己找出路,找到了就挺过去了,找不到,就要破产了。
10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先生。孟宪淦认为,作为战略性新生产业,政府要救行业而不是救企业。
《华夏时报》:近期,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购江西赛维约19.9%的股份,双雄之一的尚德目前也在不断接触当地政府官员,政府层面也有意出面救市,你是否认同光伏企业国有化是一种趋势?
孟宪淦: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比如说尚德、赛维等前十家的企业,现在负债大概已经有1100亿人民币了,企业是面临着很大困难的。面对1100亿的债务,政府是没办法去代替的,而且过剩和盲目扩张这个问题必须要加以调整,不能说让政府去救它们。我们对于一些骨干的企业,可以考虑给予一些适当的支持,那仅仅就是用一些贷款的额度给予帮助,决不能政府包办代替,而是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现在根据各个企业的消息,有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进行调整,比如宝典、英利,它们把单一生产方式转成整个光伏电站,自己出策略和措施摆脱目前的困境,如果实在不行就应破产。
《华夏时报》:有种说法,上述几家光伏企业在出现资金问题时,政府为了稳住作为当地纳税就业大户,而不得已采取财政输血方式辅助它们?
孟宪淦:用输血两字用字不对,我们不能输血,兼并重组调整是可以的。政府采取行动是个支持态度,不是把它的包袱给承接过来,我们现在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努力,把光伏产业保留一部分骨干力量,同时也希望这个产业今后能健康地发展。
《华夏时报》:有人士曾指出,政府接盘是避免企业破产的最后一招,这个观点你是否认同?
孟宪淦:这个观点我不认同。不能认为政府介入就能避免破产,这个观点不对,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你把企业都给包下来了,都给救活了,还是没有市场,还是要死掉,我们说要调整,实际上就是产业、产能跟市场需求相协调。
《华夏时报》:在救市问题上,你个人对政府方面有什么建议?
孟宪淦:政府对产业、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是开放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我把市场给你扩大了,这个等于企业有活路了,不能单纯给钱。
政府要根据自己的财力以及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发展做出自己的决断,比如赛维,现在负债达到300亿人民币,新余市政府一年财政收入才100亿人民币,你想想政府能够把它们包办下来吗?也不可能都给你一家企业,给了你也活不了。
《华夏时报》:之前曾透露《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即将近日出台,该文件涉及哪些核心内容?与以往比有什么区别?
孟宪淦:意见核心主要是涉及到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该意见的出台将打破光伏发电并网瓶颈。这个文件适用于并网电网等级,10千伏以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地市一级就可以解决了,简化了程序。电网接入方案都免费给你做,接入公共电网的费用都由电网公司来承担,解决了长期以来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题。
《华夏时报》:在企业自救方面,请凭借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给陷入困境中的光伏企业提些改革思路?
孟宪淦:对于一些企业来讲,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各自自身的条件,首要办法是收缩规模,比如生产线,之前开着十条生产线,现在调整收缩到3条,工人10000人要裁掉5000-6000人;第二个就是调整,由过去的单一地出售组建电池调整为现在组建电站,开辟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另外就是兼并重组;再有破产、关闭这几条路。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实行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引导光伏产业发展,首先我们要遵循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但是它又是个战略性的新生产业,政府要给予一些指导,甚至给予一些支持。要靠政府去救是救不了的,企业要自己给自己找出路,找到了就挺过去了,找不到,就要破产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