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消费值得赌一把!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4 19:31:00

摘要:中国政府最终是要试图提高消费占经济的比重,“逐渐抛弃大肆投资、关注基础设施项目的做法”的。
    小赌可以怡情,大赌则会伤身。今年夏天,7月18日那期的《地平线》专栏,我写过一篇“消费可以赌一把吗?”针对道琼斯的一篇文章“如何投资经济减速、消费加速的中国?”提出了一点想法。
    核心的内容是,虽然家庭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押注中国家庭的钱包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回报,但是这一切来得都不会那么容易,反而应该是小心翼翼。我当时担心的是,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的消费转型,忽视了投资和出口两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那么无论是投资、出口还是消费,都得不到好果子吃。
    道理很简单,在投资和出口部门的劳动者如果遇到该部门的增长下滑,他们的钱包自然就会萎缩,这样他们能消费的钱自然也就减少了,如此一来,你是怎么刺激消费都刺激不起来的,因为消费是需要收入的。所以,在当前的结构之下,无论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只手都得抓起来,所谓的结构转型,不是在危机之中转的,不是什么“倒逼”出来的,而应该是在经济增长平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推进。
    那么今天,我为什么要再写一篇“消费可以赌一把!”?
    把一个问号改成一个感叹号,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当然是因为经济情势不同了。虽然,从7月到9月,GDP增长出现的是一个继续下滑的趋势,GDP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4%的速度已经创下了14个季度来的最低点,也低于今年全年的GDP增长7.5%的目标值,但是,这几个月以来,宏观政策对于投资和出口的刺激一点都不少,反而是逐步地累加。也就是说,我7月份所担心的为了转型而转型,放弃投资和出口的最坏情况并没有出现。
    不仅如此,虽然GDP增长速度创下了新低,但是一些预示着下个月、下个季度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也已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回暖。最近一周以来,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数据是人民币的走势:美元兑人民币6.2480元,已经创下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
    人民币升值,似乎意味着热钱的再次涌进中国,赌一把中国经济见底了。央行的数据也可以佐证这种情况,9月份中国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1306.8亿元,对比8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174.3亿元,资金正在重新流回中国。
    如果经济真的见底了,就应该赌一把消费而不是周期类品种吗?这是我的一家之言,想法也很简单:资本市场上的消费类品种常常被当成经济下滑期的避险品种来看待,但这是一个老皇历了,是从原来的经济结构来考虑问题,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结构转型,是从投资和出口拉动逐渐过渡到消费拉动,最后大家会发现,消费类的增长应该和经济的增长是同步的。
    换句话说,如果经济向好,投资、出口和消费部门都好,那么消费类品种的收益自然就好;如果消费部门逐渐成了拉动经济的主力,在经济向好的同时,消费产品的收益不仅会好,还会比投资、出口相关的品种增长得更好。
    有一个新的数据研究可以佐证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的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欧乐鹰对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咨询公司万宝盛华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得到了一系列的不寻常的结论: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有证据显示劳动力市场状况继续走强;有制造业企业正在裁员,但没有出现2008年末那样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裁员,相反,服务业的雇工人数反而在增加,这是“一个表明中国正在从出口和投资(这两驾马车会给制造业和建筑业创造就业机会)向依靠内需(这会给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拉动需求转变的迹象”;还有一个对于消费利好的现象,就是当前工资增长的速度高于整体经济增速,这几乎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是提高消费的先决条件。
    来自《巴伦周刊》的一篇最新的文章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中国消费类股值得押注”。该文也区分了一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和短期的问题,认为“在短期内中国政府可能会动用基础设施投资等老手段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中国政府最终是要试图提高消费占经济的比重,“逐渐抛弃大肆投资、关注基础设施项目的做法”的。因此,短期而言,老办法推动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升此前股价大跌的工业类股,但是在政府最终会推进的城市化和消费增加的过程中,受益的企业还会是那些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增长且保持成功的公司。
    可惜的是什么呢?这样的好公司不少,但是上市的却不多。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些稀缺资源就更值得赌一把了!
(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