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笔夫:结构性复苏将带来基础性商品反弹

作者:笔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21 22:15:00

摘要:笔夫:结构性复苏将带来基础性商品反弹

 

   即使是经济最寒冷的冬季,每个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苦于找不到订单的时候,那些修建铁路的大公司的施工任务却已经满得吃不下,以至于不得不放弃一些非洲地区的合同(汇率波动也是一个原因)。
    以政府直接投资为手段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了这样的一种结果:有限的特殊行业受惠,它们成为政府用以启动经济的工具;有限的垄断型企业受惠,因为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投资,理所当然地应由政府管理的垄断型企业受惠;有限的特需商品受惠,因为有限的投资项目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加入到政府主导的投资盛宴。
    政府投资的力度前所未有,4万亿计划堪称治疗经济的猛药。奥巴马政府史无前例的7870亿美元计划更是印证了这一猛药的必要性。但是政府投资显然不具有持续性,无论多么庞大的投资计划,基本上都属于一次性投入,而且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工程,没有人冀望它们会形成持续的上游产品需求。
    我们恐怕也难以回避投资的盲目性。1月份银行系统新增贷款达到1.6万亿元,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人会将此解读为经济复苏使然,因为我们无法看到复苏应有的景象。正是政府的隐含担保抵消了银行系统的惜贷情绪,在企业资产质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他们宁愿选择那些赢利能力仍难以确认的铁路工程。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信贷猛增,而中小企业却感受不到流动性宽松的原因。政府工程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繁荣,却在更大范围内形成挤出效应。如果全社会资源都向政府隐含担保的低收益项目集中,那这样的经济未来的效率将仍然堪忧。
    尽管存在这样的隐忧,笔夫仍然期望政府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在年内形成结构性的复苏。这种结构性复苏也许会大量反映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面,而不会反映在大多数企业的赢利状况和居民收入方面。对这种复苏的观察可以锁定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走势上,尤其是铜、铝等基金属产品价格。在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这类产品可能会成为特需类商品。尽管金属市场仍然是空方市场,基本面数据仍在恶化市场的预期,但是在库存不断地增加的背后,是来自中国的战略性买家的果断入市买入的现实,中国和美国合计高达1万多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将对基金属形成巨额需求。市场目前还没有充分反映出这种需求,因为漫长的春节和寒冷的冬季将这种需求中断了。预计3月以后,随着新增1.9万亿贷款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国将迎来一年来最为疯狂的施工浪潮,电力、铁路等重大工程将纷纷上马,铜、铝等产品形成急速需求,奥巴马政府应该也不会令其几千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有丝毫的耽搁,这两股合力应当可以形成足够的能量带动基础性商品的价格反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