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点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下)
不管指数将来能回到哪里,我们依然想弄清楚,中美股市的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为什么一个政策市在换了证监会主席,而且还是一个锐意改革的证监会主席,一个断言忽悠投资者的时代已经结束的证监会主席,一个公开不遗余力地鼓吹蓝筹价值投资的证监会主席,之后,上证指数居然会下跌400点?这让郭树清情何以堪?!
一定要寻找答案的话,总能找到一些可以解释的理由。
答案之一还是那句老话,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2012年中国股市的糟糕表现终究是反映了经济增速探底的现实,尽管只是增速降低而不是呈现负增长,但是和过去8%以上的GDP增速比,破八的杀伤力还是巨大的,主要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一种不良的预期,一种不安全的预期,一种不确定的预期,有预期未必会实现,没预期连想象都不可能!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实际是到达了上一个景气周期的顶点,始于2005年的汇改,让人们对人民币升值有了新的认识,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升值有了共识,而股改的启动又消除了一个中国股市长期走牛的制度性障碍,可以说汇改和股改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一次生产力的充分提升和释放,将持续高速增长了三十年的中国经济推向过热的极限,中美经济周期呼应,股市互相刺激,2007年的牛市可遇不可求!2008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周期,本身有消化泡沫的要求,比如房地产的调控,比如人民币长期升值之后对于出口成本的消化,再比如试行《劳动法》之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化解。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次贷危机能变成华尔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想不到中国政府会矫枉过正推出一个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化解了我们对于市场失误的恐慌,强化了我们对未来投资前景的信心,GDP也完成了“V”字形反转,但是付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前期的调控成果前功尽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疯狂放贷流动性泛滥,房地产起死回生泡沫膨胀,落后产能重复建设转型失败,如同久病在床的病人在狂打强心针之后的表现,短暂的疯狂之后必然疲态尽现!凯恩斯主义泛滥的结果连政府都害怕,虽然中国股市比美国早见底五个月,此后的反弹也较道琼斯力度要大,但是中国就是反弹而美国则是反转。要说区别,这就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区别,有形的手立竿见影但不持久,无形的手循序渐进但却持久;政策和市场的区别,政策讲权宜之计,而市场看利害得失,政策可以引导市场,但决定不了市场,否则搞计划经济不就行了?美国从拯救计划到QE2再QE3,救市是明确,线路是清晰,力度是适中,时间是持久的,而反观我们从4万亿到1万亿,其中的上下反复令人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推4万亿力拔山兮,今年推1万亿左顾右盼,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个地产一个高铁两台引擎同时熄火,经济如何才能不失速?
答案之二是管理层自毁长城。从2007年到2012年中国股市大跃进有目共睹,融资3.2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当时的股市,中小板、创业板,还有一直没有面世的国际板的扩容压力不可小视。6124点时中国股市市值和现在的2100点市值是一样的,说明什么?说明规模扩张了3倍!股市不被稀释怎么办?僧多粥少,股市只有向下寻找平衡点,过度融资将中国股市的圈钱恶习推向登峰造极的地位,伪市场的IPO方案造成高定价、高市盈率、高超募,有限社会资源被严重浪费和错配,不能不说这是政绩工程的严重后果,也许这就是上一轮市场泡沫给管理层形成的必然引导,出来混总是要还,也算是泡沫的报应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股市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定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应该为此负责的不是被侮辱被伤害的投资者,而是所有的既得利益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