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地产商资产“最抗跌”

作者:王海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2 10:15:00

摘要:近日《福布斯》发布的《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今年排名最靠前的100位富豪,总资产降至2200亿美元,较上年缩水7%。
    “财富缩水”,成为今年中国富豪榜的一个关键词。
    近日《福布斯》发布的《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今年排名最靠前的100位富豪,总资产降至2200亿美元,较上年缩水7%。
    “与消费、太阳能、零售相关的行业,富豪财富缩水幅度最大。张近东的财富比去年下跌了四成多,周成建缩水三成,黄光裕则下跌了六成多。”《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说。
    与消费领域富豪财富的大幅缩水相比,房地产富豪的财富尽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却“最抗跌”。
    “地产富豪最主要的资产是项目和土地。今年房价没怎么降,土地价格又看涨,其财富自然不会缩水得太厉害。”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缩水的财富
    据《福布斯》公布的数据,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净资产较上年减少了24亿美元,黄光裕减少了20亿美元。而受建筑机械设备需求放缓的影响,去年的首富、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财富减少了34亿美元。
    胡润百富榜也显示,今年1000名上榜企业家中有469人的财富出现了缩水,其中37人的财富下跌幅度高达50%以上。
    “去年富豪们的总体财富涨了4%,今年却缩水了7%;去年前400位富豪中,有1/4的人今年都落榜了。中国上榜富豪的整体财富水平出现下滑,这种情况是近几年极为少见的情况。”范鲁贤表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虽然中国顶级富豪资产普遍缩水,但地产富豪财富的缩水程度却低得多,抗跌性也远大于其它行业的富豪。
    《福克斯》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00位上榜地产富豪的平均财富从去年的82.2亿元降至今年的72.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其它行业财富下降的时候,排名前400位上榜地产大亨的总体财富却出现了逆市上扬:从2011年的8959.8亿元升至今年的9119.6亿元。而地产富豪占整个前400位富豪群体的比例,也从去年的27%,上升至今年的31%。
    胡润百富榜则显示,今年的富豪榜上从事房地产业的富豪比例为23.5%,从事制造业的占到17.4%,其次是从事能源和金融与投资行业的富豪。
    梁稳根的财富虽然大幅减少了34亿美元,但他仍然以59亿美元的净资产在今年福布斯的榜单上居第6位。今年排名前10位的富豪中,王健林、吴亚军、许家印、杨惠妍、许荣茂这5位富豪均是地产大亨;而梁稳根的三一重工,所从事的也是与房地产和基建密切相关的行业。
    “房地产仍是今年顶级富豪最集中的行业。虽然受调控政策影响,部分地产商的财富也出现缩水,但其抗跌性远大于其它行业。而相比于消费类富豪财富的大幅下滑,不少地产富豪的资产还在小幅上升。”胡润百富榜研究人员表示。
    “虽然IT业财富增长的速度很快,但开发商仍然是现在中国最有钱的群体。”范鲁贤说。
    地产商“最抗跌”
    “与消费、IT类行业富豪的资产主要为股票不同的是,房产富豪的主要资产是房产项目和土地。今年股市不好,所以其它行业财富缩水得比较厉害。”尹伯成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今年房价跌幅有限,尤其今年二季度楼市成交量回升后,市场的预期已经有所改变。随着下半年大型房企纷纷入市拿地,土地价格又开始看涨。
    与此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价虽然也有波动,但却比其它消费类的股价的波动要小得多。尹伯成告诉记者,今年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都保持了较为平稳甚至逆市略微走高的态势,因此地产富豪财富的抗跌性也大于其它行业的群体。
    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17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百城住宅用地的溢价率再次出现大幅上扬,高达11.8%,已恢复到去年二季度的地价水平。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威表示,从地产富豪财富的相对抗跌中,可以解读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信息。
    “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城市化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相关领域都将受惠于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需求,而地产无疑是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行业。”世茂股份一位高管向记者表示。
    “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再像过去十年那样快速发展;但跟随城市化的脚步,地产业仍然有二十多年的白银时代。因此面对如此严厉的政策,地产富豪的资产才这么抗跌。”李勇威说。
    不过专家也指出,尽管地产富豪财富的抗跌性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但其中也潜含着对其它行业的不利因素。与地产商相比,消费行业的富豪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是那么好。
    “财富过于集中某一领域从长久来说未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房价快速上涨,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财富不得不转移到买房上去,这使得购房人群必然会减少其它消费的支出。在居民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会压缩消费领域企业的增长空间。”尹伯成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