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招海外解困产能过剩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正在给中国海外并购和投资提供着绝好的时机。10月8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创今年以来新高,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能源项目有7个,其中包括三个太阳能光伏项目和一个镍矿项目。
全球经济危机正在给中国海外并购和投资提供着绝好的时机。10月8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创今年以来新高,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能源项目有7个,其中包括三个太阳能光伏项目和一个镍矿项目。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中国将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参股或者收购国外的一些高技术、先进技术的制造业,鼓励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同时,鼓励国内的一些相对生产力过剩的企业,包括轻工、纺织、建材等到具备条件的国家投资办厂。
全球经济危机
带来的机会
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外能源扩张却在进一步提速。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原材料和能源项目等。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一直鼓励海外投资行为,但2011年,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海外投资却呈现了下降趋势。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值4247.8亿美元,是2002年存量299亿美元的14.2倍,排名全球第13位。而在整个“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最高一年曾经达到40%多。不过,2011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欧美国家经济疲软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2011年同比仅增长了1.8%。
作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经济总量第二的经济体,中国境外投资总额的排名与经济大国的地位显然并不相符。
此前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暨海外投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内部看,主要是我国的境外投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从外部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境外投资规模增大,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媒体等对我国企业的正常投资活动也有一些疑虑。
不过,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正遭受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打击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依然达到了477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这个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积极进取的态势,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投资行为应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地采取多元化的资源战略,保持长期稳定供应,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领域要统筹规划,有重点地实施突破。把握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调整产生的新机会。通过境外投资加快提升我国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此外,要顺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扩大内需的要求,和全球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新机会,适时推进周边的通道建设,以及在多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张晓强指出。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也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全球经济危机使一些国外企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给中国企业并购和投资带来了机遇。目前,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也都欢迎中国企业投资。
鼓励学习技术
和海外建厂
而从目前国家发改委对海外项目的批复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海外投资一方面仍然以能源投资为主,另一方面也从寻找能源转向了寻找技术和能源企业的海外建厂。
此次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中,其中能源项目有7个,包括三个太阳能光伏项目、一个镍矿项目、一个石油公司收购项目和另外两个输电线、电力项目。
孔令龙在上述会议上透露,资源、能源仍然是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现在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7%,铁矿石最高的时候达到70%。其它铜、铝、镍、铬等都是40%到80%左右。所以能源还是我们海外投资的一个重点。从投资方式来看,我们是新建、参股、并购等各种方式结合。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这块,我们要有重点、有步骤,搞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的海外投资正在逐渐向学习高技术和海外投资建厂两个方向转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中国海外投资正在往学习高新技术的方向转移,比如当前来看,美国页岩气行业一直接近亏损的边缘,但中石化却巨资投向美国页岩气行业,这个投资短期来看是很难收到效益的,但从长远看,页岩气行业的前景很好,而美国又是页岩气开采技术最先进的行业,中石化的这笔投资显然不仅是为了页岩气资源,更是为了学习页岩气开发的先进技术。
光伏企业
海外建厂解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审批的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三个光伏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分别是汉能投资港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项目、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此前光伏企业也有零星的海外投资项目,如无锡尚德2010年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了工厂,目前的产能在50兆瓦左右。显然,政府试图帮助国内光伏企业借助国外市场解决国内光伏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光伏产能过剩,9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到海外,对国际光伏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对中国产光伏发电产品的双反调查,从美国商务部作出的终裁来看,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已被认定,这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将要被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率,一旦国际贸易委员会盖章实行,中国光伏企业将彻底告别美国市场。而欧盟对中国产光伏发电产品的双反调查也已正式开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更加严酷的“寒冬”。
而这次发改委批复的海外三个光伏项目,主要是支持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转移过剩产能,缓解当前光伏企业内外交困的局面。海外投资建光伏电厂可以有效地拉动国内光伏产品销售,同时还可以避免当地的一些贸易壁垒,可谓一举两得。
陈凤英指出,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要面对一个国际上对我们的反倾销围堵,这种效应可能会长期化,也会常态化,这是国际力量格局中必须应对的问题,所以中国应该用平常心去应对国际贸易纷争。而改变海外投资的方式则不失为规避国际贸易纷争的一个好的方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中国将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参股或者收购国外的一些高技术、先进技术的制造业,鼓励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同时,鼓励国内的一些相对生产力过剩的企业,包括轻工、纺织、建材等到具备条件的国家投资办厂。
全球经济危机
带来的机会
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外能源扩张却在进一步提速。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原材料和能源项目等。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一直鼓励海外投资行为,但2011年,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海外投资却呈现了下降趋势。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值4247.8亿美元,是2002年存量299亿美元的14.2倍,排名全球第13位。而在整个“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最高一年曾经达到40%多。不过,2011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欧美国家经济疲软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2011年同比仅增长了1.8%。
作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经济总量第二的经济体,中国境外投资总额的排名与经济大国的地位显然并不相符。
此前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暨海外投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内部看,主要是我国的境外投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从外部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境外投资规模增大,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媒体等对我国企业的正常投资活动也有一些疑虑。
不过,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正遭受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打击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依然达到了477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这个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积极进取的态势,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投资行为应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积极地采取多元化的资源战略,保持长期稳定供应,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领域要统筹规划,有重点地实施突破。把握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调整产生的新机会。通过境外投资加快提升我国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此外,要顺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扩大内需的要求,和全球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新机会,适时推进周边的通道建设,以及在多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张晓强指出。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也在上述会议上表示,全球经济危机使一些国外企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给中国企业并购和投资带来了机遇。目前,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也都欢迎中国企业投资。
鼓励学习技术
和海外建厂
而从目前国家发改委对海外项目的批复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海外投资一方面仍然以能源投资为主,另一方面也从寻找能源转向了寻找技术和能源企业的海外建厂。
此次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中,其中能源项目有7个,包括三个太阳能光伏项目、一个镍矿项目、一个石油公司收购项目和另外两个输电线、电力项目。
孔令龙在上述会议上透露,资源、能源仍然是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现在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7%,铁矿石最高的时候达到70%。其它铜、铝、镍、铬等都是40%到80%左右。所以能源还是我们海外投资的一个重点。从投资方式来看,我们是新建、参股、并购等各种方式结合。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这块,我们要有重点、有步骤,搞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的海外投资正在逐渐向学习高技术和海外投资建厂两个方向转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中国海外投资正在往学习高新技术的方向转移,比如当前来看,美国页岩气行业一直接近亏损的边缘,但中石化却巨资投向美国页岩气行业,这个投资短期来看是很难收到效益的,但从长远看,页岩气行业的前景很好,而美国又是页岩气开采技术最先进的行业,中石化的这笔投资显然不仅是为了页岩气资源,更是为了学习页岩气开发的先进技术。
光伏企业
海外建厂解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审批的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三个光伏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分别是汉能投资港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项目、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投资建设122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此前光伏企业也有零星的海外投资项目,如无锡尚德2010年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造了工厂,目前的产能在50兆瓦左右。显然,政府试图帮助国内光伏企业借助国外市场解决国内光伏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光伏产能过剩,9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到海外,对国际光伏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对中国产光伏发电产品的双反调查,从美国商务部作出的终裁来看,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已被认定,这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将要被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率,一旦国际贸易委员会盖章实行,中国光伏企业将彻底告别美国市场。而欧盟对中国产光伏发电产品的双反调查也已正式开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更加严酷的“寒冬”。
而这次发改委批复的海外三个光伏项目,主要是支持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转移过剩产能,缓解当前光伏企业内外交困的局面。海外投资建光伏电厂可以有效地拉动国内光伏产品销售,同时还可以避免当地的一些贸易壁垒,可谓一举两得。
陈凤英指出,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要面对一个国际上对我们的反倾销围堵,这种效应可能会长期化,也会常态化,这是国际力量格局中必须应对的问题,所以中国应该用平常心去应对国际贸易纷争。而改变海外投资的方式则不失为规避国际贸易纷争的一个好的方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