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消费甜头刺激政策兴奋点
摘要:如果能够把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4万亿元至5万亿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福蒙蒙 北京报道
旅游收入2105亿元,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家电热卖,黄金热销……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的中秋国庆8天长假结束了。对于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商家来说,人们积攒了许久的消费热情的喷发,无疑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长假期间消费者表现出的较强消费意愿和较高消费能力,对拉动内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旅游需求的逆势“井喷”,透露出我国消费仍有巨大潜力,也反映出第三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常态化,应通过政策杠杆、周密调度和改进服务,充分释放扩大内需的空间和潜力。
“当前的形势,进一步证明了扩内需是经济稳增长的重点,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政策研究的重点。”商务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长假拉动消费
无论是商场里,高速上,还是景区内,这个长假都可以用“拥挤”来形容。
和长假到来前相比,电器卖场的变化最为明显。本报记者走访京城各大电器卖场发现,长假期间,原本冷清的电器卖场忽然变得热闹起来,连之前因为“钓鱼岛事件”而备受牵连的日系品牌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每个品牌区域内都有很多顾客在挑选电器,就连想要和售货员说句话也要等很久。
“之前没有时间来逛,趁着假期有优惠把新房需要的电器一起买了。”北京市民孙先生的新房11月就要入住,但是家电一直没有时间购买,于是决定利用这个十一假期促销过来看看。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与之前相比,长假期间,很多实体店的电器销售价格都和电商的售价相近,有的甚至低于电商售价。例如夏普一款40寸LED电视在某苏宁卖场的售价为3500元,其在京东商城的售价是3499元;一款长虹50寸等离子电视在国美和苏宁的价格均为2990元,而网上的最低价格也要3500元以上。
不仅仅是电器卖场反差巨大,记者在长假期间走访京城各大商场发现,超市、商铺的人流量也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而在长假期间的旅游消费则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项。中秋国庆8天超长假期,再加上首次实施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免通行费新政,大大刺激了民众的出行意愿。据中国假日办的每日通报统计显示,2012年十一长假有3.6亿人次出游,创造了约17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中国银联8日发布国庆长假期间银联卡交易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刷卡消费大幅增长。与去年国庆假期相比,银联卡境内跨行交易金额增长41%。
消费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出口萧条、投资也出现了持续下滑,消费作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而双节期间的消费高增长,似乎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
美银美林发布最新报告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令市场忧虑,但“双节”黄金周强劲的旅游业数据显示,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属过虑。
“到处人头涌涌的现象表明中国人爆发的消费力是真实可见的。”美银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说。
中大期货咨询部经理陈寅帅也认为,这个黄金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没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只是“没有得到激发而已”。他认为,如果这种消费结构能够常态化,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身保健为代表的民生消费能够成为新的内需爆发点,中国经济就可以避免走回到靠房地产拉动的老路上,也可以避免对外贸的过度依赖。
数据显示,黄金周前四日,到访中国119个景点的旅客人次达1820万,同比上升23.4%;消费额达9.57亿元,同比上升24.8%,而2010年和2011年国庆黄金周同期,旅客人次分别仅增6.5%和8.8%。其中的最高峰在10月4日,当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点共接待游客569.71万人次,同比增长25.67%;收入30728.78万元,同比增长30.36%。
政策引导
高速免费促消费效果显而易见,但随之造成的高速公路严重拥挤又使得民众对该新政的质疑声不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发表博文认为,高速免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借助这项政策所引发出的居民消费热情形成一个新的大消费发展战略,这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点。
易宪容认为,高速免费对30-40岁的中青年最有吸引力。这个群体有相当高的消费欲望,但是其消费力还是不够。如果政策引导得好,或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或通过合适的政策降低他们的消费成本,都是中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也认为十一消费增长,高速公路免费功不可没,直接带动了异地旅游发展,与此相关的住宿、餐饮消费也会提升,进而带动整个消费需求旺盛。
本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委正在部署新的促消费政策,拉动内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式。
另据专家推算,“十二五”时期,如果能够把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4万亿元至5万亿元,不仅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旅游收入2105亿元,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家电热卖,黄金热销……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的中秋国庆8天长假结束了。对于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商家来说,人们积攒了许久的消费热情的喷发,无疑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长假期间消费者表现出的较强消费意愿和较高消费能力,对拉动内需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旅游需求的逆势“井喷”,透露出我国消费仍有巨大潜力,也反映出第三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常态化,应通过政策杠杆、周密调度和改进服务,充分释放扩大内需的空间和潜力。
“当前的形势,进一步证明了扩内需是经济稳增长的重点,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政策研究的重点。”商务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长假拉动消费
无论是商场里,高速上,还是景区内,这个长假都可以用“拥挤”来形容。
和长假到来前相比,电器卖场的变化最为明显。本报记者走访京城各大电器卖场发现,长假期间,原本冷清的电器卖场忽然变得热闹起来,连之前因为“钓鱼岛事件”而备受牵连的日系品牌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每个品牌区域内都有很多顾客在挑选电器,就连想要和售货员说句话也要等很久。
“之前没有时间来逛,趁着假期有优惠把新房需要的电器一起买了。”北京市民孙先生的新房11月就要入住,但是家电一直没有时间购买,于是决定利用这个十一假期促销过来看看。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与之前相比,长假期间,很多实体店的电器销售价格都和电商的售价相近,有的甚至低于电商售价。例如夏普一款40寸LED电视在某苏宁卖场的售价为3500元,其在京东商城的售价是3499元;一款长虹50寸等离子电视在国美和苏宁的价格均为2990元,而网上的最低价格也要3500元以上。
不仅仅是电器卖场反差巨大,记者在长假期间走访京城各大商场发现,超市、商铺的人流量也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而在长假期间的旅游消费则更是不可忽略的一项。中秋国庆8天超长假期,再加上首次实施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免通行费新政,大大刺激了民众的出行意愿。据中国假日办的每日通报统计显示,2012年十一长假有3.6亿人次出游,创造了约17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中国银联8日发布国庆长假期间银联卡交易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刷卡消费大幅增长。与去年国庆假期相比,银联卡境内跨行交易金额增长41%。
消费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出口萧条、投资也出现了持续下滑,消费作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而双节期间的消费高增长,似乎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
美银美林发布最新报告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令市场忧虑,但“双节”黄金周强劲的旅游业数据显示,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属过虑。
“到处人头涌涌的现象表明中国人爆发的消费力是真实可见的。”美银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说。
中大期货咨询部经理陈寅帅也认为,这个黄金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没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只是“没有得到激发而已”。他认为,如果这种消费结构能够常态化,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身保健为代表的民生消费能够成为新的内需爆发点,中国经济就可以避免走回到靠房地产拉动的老路上,也可以避免对外贸的过度依赖。
数据显示,黄金周前四日,到访中国119个景点的旅客人次达1820万,同比上升23.4%;消费额达9.57亿元,同比上升24.8%,而2010年和2011年国庆黄金周同期,旅客人次分别仅增6.5%和8.8%。其中的最高峰在10月4日,当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点共接待游客569.71万人次,同比增长25.67%;收入30728.78万元,同比增长30.36%。
政策引导
高速免费促消费效果显而易见,但随之造成的高速公路严重拥挤又使得民众对该新政的质疑声不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发表博文认为,高速免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借助这项政策所引发出的居民消费热情形成一个新的大消费发展战略,这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点。
易宪容认为,高速免费对30-40岁的中青年最有吸引力。这个群体有相当高的消费欲望,但是其消费力还是不够。如果政策引导得好,或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或通过合适的政策降低他们的消费成本,都是中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也认为十一消费增长,高速公路免费功不可没,直接带动了异地旅游发展,与此相关的住宿、餐饮消费也会提升,进而带动整个消费需求旺盛。
本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委正在部署新的促消费政策,拉动内需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式。
另据专家推算,“十二五”时期,如果能够把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4万亿元至5万亿元,不仅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