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等什么?
摘要:投资如棋,不得贪胜,市场没有明确的东西,就只能选择等待,等待需要的是耐心和谨慎。
人生如棋,不得贪胜。投资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宏观经济不甚明朗的时候,耐心比信心和决心更重要。
《不得贪胜》是韩国一代围棋天才“石佛”李昌镐的一本小自传,其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李昌镐还在跟着师父曹薰铉学棋的时候,只要观察到对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会被对方逆转,就会放弃可以大比分赢下对方的棋路,转而耐心等待。一次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走那一步?”他回答说:“我的走法,下一百盘保证赢一百盘,而且都是以半目取胜。”
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这种“围棋十诀”中的第一理念,和很多投资人摆在嘴上的俗话几乎一模一样,投资,越是想赢钱,就越是赢不到钱。其实,这就和李昌镐年幼时就能坚持的方法一样,在看不清形势的时候,决不出手,而即使自认为看清形势了,也决不“仗势欺人”,而是小心保护自己的弱点,小胜即可。
现在的投资环境就看不清,需要的是耐心和谨慎。上证指数9月7日那根3.7%涨幅的放量阳线,最终证明只是“门”字的一边,指数在门上面盘桓了5个交易日之后,4个交易日就做好了门字的另一边。一个接一个的新低,2000点9月26日盘中被击破,这就是A股的现状。
也许情况并没有这扇门看起来那么糟,但主流的“向上”观点远没有形成,压倒性的“向下”的意见也没有成形,相反,国内国外的信息一片混乱,多空胶着,大家都不知道在等什么。
就以QE3为例,这算是外围市场影响中国最大的因素。QE3到底能不能造成一个大宗商品市场牛市,众说纷纭。要知道QE2可着实让A股火了一把,尤其资源板块。而今天的QE3只让几只黄金股走出了一个一周行情,主力的有色和煤炭板块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这反映的就是市场思维的混乱。
乐观者如高盛最近预计,未来一年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18.2%,因为全球市场对于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回升。高盛认为铜价或将在2013年上半年走高,因为会受到中国建设相关需求影响继续增加提振,当然还受益于QE3。
悲观者如必和必拓,必和必拓旗下铝、镍和企业发展业务子公司首席执行长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不大可能重演大幅上涨行情,“过去十年大宗商品出现的上涨行情不仅与中国庞大需求有关,还与整个行业没有准备好满足这种极高的水平需求有关,这种行情将不会重演。”
同样的中国因素,被正反双方都拿来说事。必和必拓的对手力拓的一位澳大利亚董事总经理就认为,“中国政府正在推进新的基建投资项目,这将激发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反对者则认为,中国因素恰好说明不会有大宗商品牛市,因为QE2时正配合着中国国内的刺激计划和天量的信贷投放,而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只有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财新的专栏作家、投资人士洪灏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觉得现在市场普遍认为的各国央行量化宽松将引发中国输入性通胀并不合理,因为这种理论只假设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但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庞大因此也能影响到价格。由于中国增长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会下降,因此将压制有关价格的增幅。
大宗商品涨还是不涨,小涨还是大涨,缓涨还是急涨,带来的效果和市场反应都不一样,比如中国货币部门的应对措施——是调息还是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逆回购没完没了——就不一样。
是不是说着的、看着的都觉得有点乱了?乱就对了,乱就说明大家没有明确的一致观点,没有主流的观点市场上就难有明显的趋势。没有趋势就歇着吧,投资如棋,不得贪胜,不要总是担心踏空了,然后去一次接一次地追涨杀跌。
大家对QE3的讨论就够乱的了,其实还有比这更乱的呢!
在大家还没有消化好QE3的时候,投行摩根士丹利的美国首席股票策略师亚当·帕克24日又发布一个报告,表示QE3对于股市的提振力度可能还不够,如果美联储年底的时候推出QE4,一点也不令人奇怪。投行的忽悠功夫,你不服不行。
然后呢,结束了吗?没有。就在周二,美联储内部的鹰派人物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瑟又表示,尽管美联储承诺在2015年维持接近于零的基准利率不变,但美联储可能会提前加息。普罗瑟还认为QE3不恰当,此话一出,美股和贵金属转而大跌……
好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我们还可以去研究这位普罗瑟先生究竟几斤几两,说话管用不管用。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一点,这里没有什么是明确的东西。没有明确的东西,市场只能选择等待,上面那位洪灏的专栏文章标题就叫“央行在等什么”。
你说央行在等什么呢?它等你就更耐心地等吧!(作者为本报编委)
《不得贪胜》是韩国一代围棋天才“石佛”李昌镐的一本小自传,其中记录了一个细节。李昌镐还在跟着师父曹薰铉学棋的时候,只要观察到对局中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会被对方逆转,就会放弃可以大比分赢下对方的棋路,转而耐心等待。一次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走那一步?”他回答说:“我的走法,下一百盘保证赢一百盘,而且都是以半目取胜。”
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这种“围棋十诀”中的第一理念,和很多投资人摆在嘴上的俗话几乎一模一样,投资,越是想赢钱,就越是赢不到钱。其实,这就和李昌镐年幼时就能坚持的方法一样,在看不清形势的时候,决不出手,而即使自认为看清形势了,也决不“仗势欺人”,而是小心保护自己的弱点,小胜即可。
现在的投资环境就看不清,需要的是耐心和谨慎。上证指数9月7日那根3.7%涨幅的放量阳线,最终证明只是“门”字的一边,指数在门上面盘桓了5个交易日之后,4个交易日就做好了门字的另一边。一个接一个的新低,2000点9月26日盘中被击破,这就是A股的现状。
也许情况并没有这扇门看起来那么糟,但主流的“向上”观点远没有形成,压倒性的“向下”的意见也没有成形,相反,国内国外的信息一片混乱,多空胶着,大家都不知道在等什么。
就以QE3为例,这算是外围市场影响中国最大的因素。QE3到底能不能造成一个大宗商品市场牛市,众说纷纭。要知道QE2可着实让A股火了一把,尤其资源板块。而今天的QE3只让几只黄金股走出了一个一周行情,主力的有色和煤炭板块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这反映的就是市场思维的混乱。
乐观者如高盛最近预计,未来一年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18.2%,因为全球市场对于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回升。高盛认为铜价或将在2013年上半年走高,因为会受到中国建设相关需求影响继续增加提振,当然还受益于QE3。
悲观者如必和必拓,必和必拓旗下铝、镍和企业发展业务子公司首席执行长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不大可能重演大幅上涨行情,“过去十年大宗商品出现的上涨行情不仅与中国庞大需求有关,还与整个行业没有准备好满足这种极高的水平需求有关,这种行情将不会重演。”
同样的中国因素,被正反双方都拿来说事。必和必拓的对手力拓的一位澳大利亚董事总经理就认为,“中国政府正在推进新的基建投资项目,这将激发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而反对者则认为,中国因素恰好说明不会有大宗商品牛市,因为QE2时正配合着中国国内的刺激计划和天量的信贷投放,而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只有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财新的专栏作家、投资人士洪灏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觉得现在市场普遍认为的各国央行量化宽松将引发中国输入性通胀并不合理,因为这种理论只假设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但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庞大因此也能影响到价格。由于中国增长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会下降,因此将压制有关价格的增幅。
大宗商品涨还是不涨,小涨还是大涨,缓涨还是急涨,带来的效果和市场反应都不一样,比如中国货币部门的应对措施——是调息还是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逆回购没完没了——就不一样。
是不是说着的、看着的都觉得有点乱了?乱就对了,乱就说明大家没有明确的一致观点,没有主流的观点市场上就难有明显的趋势。没有趋势就歇着吧,投资如棋,不得贪胜,不要总是担心踏空了,然后去一次接一次地追涨杀跌。
大家对QE3的讨论就够乱的了,其实还有比这更乱的呢!
在大家还没有消化好QE3的时候,投行摩根士丹利的美国首席股票策略师亚当·帕克24日又发布一个报告,表示QE3对于股市的提振力度可能还不够,如果美联储年底的时候推出QE4,一点也不令人奇怪。投行的忽悠功夫,你不服不行。
然后呢,结束了吗?没有。就在周二,美联储内部的鹰派人物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瑟又表示,尽管美联储承诺在2015年维持接近于零的基准利率不变,但美联储可能会提前加息。普罗瑟还认为QE3不恰当,此话一出,美股和贵金属转而大跌……
好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我们还可以去研究这位普罗瑟先生究竟几斤几两,说话管用不管用。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一点,这里没有什么是明确的东西。没有明确的东西,市场只能选择等待,上面那位洪灏的专栏文章标题就叫“央行在等什么”。
你说央行在等什么呢?它等你就更耐心地等吧!(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