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以笨蛋的方式展现原著

作者:李北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14 23:20:00

摘要:可以肯定的是,话剧《活着》将会成为孟京辉长长的作品名单中的又一巅峰。

    1992年9月4日,当年的先锋派作家,32岁的余华完成了至今仍加印不断的小说——《活着》。20年后的同一天,另一个先锋派,导演孟京辉把它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坐在台下8排1号的余华一边流泪,一边看完了整场演出。“这是我第一次看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话剧,看得百感交集,不断地抹眼泪。”
    可以肯定的是,话剧《活着》将会成为孟京辉长长的作品名单中的又一巅峰。
    余华:随便怎么改
    或许因为电影版《活着》让余华对改编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早在话剧《活着》建组时,余华就已经表示,对改编完全放权。“只有笨蛋才会忠实于原著,即使孟京辉改得面目全非,我也没意见。任何作品的改编都带有创作者自身的感受,所以话剧《活着》若成功,请把掌声送给主创,若不成功,虽说可能性几乎为零,也不要骂我。”
    毫无疑问,小说《活着》奠定了余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以小人物福贵一生的命运为线索,折射出中国大历史中各种苦难的形状,通过不同人物一次次的死亡,让人们深感“活着”的力量,而如何用“孟氏”话剧展现死亡,包括余华在内,很多观众都充满期待和疑问。最终,孟京辉给出的答案是——“以天马行空的方式忠于原著。”换句话说,不是以“笨蛋”的方式。
    忠于原著,这个常与影视改编一起出现的词,终于还原了它的本意。3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嘴里的一字一句,基本都是小说里的原话,整个故事的脉络也渗透至话剧。余华看完首演后表示:“孟京辉忠于原著的程度让我吃惊,一部长篇小说改成舞台剧,要按时间顺序演下来,还这么忠于原著,或许他找到了最好的方式,若用传统话剧的方式,没办法在三个多小时里演完这个戏。”
    虚幻的寓言
    传统方式,这显然不是先锋导演追求的。面对如此沉重的题材,孟京辉并未把《活着》还原成冗长的、身着年代服装的历史苦难剧,而是用声光电结合的现代舞台手法,为观众讲了一个类似寓言的故事。通过黄渤和袁泉出色的演技,传达了“活着”——这个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人最温暖而世俗的信仰。就像孟京辉所说的,“话剧《活着》是一部人的心灵史诗,它关注的重心不是历史、社会或者外在的任何东西,而是人本身。”
    整场演出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先锋气质。前几分钟,一片宁静,只能听到水滴声。一群衣着时尚、造型狂野的男女依靠在舞台侧面巨大的玻璃墙上。值得一提的是,孟京辉为舞台设计了数条一米深的沟壑,演员可以藏匿其中,亦可忽然出现,这些沟有时是战壕,有时是农田,有时是教室的桌椅,更有时是被打倒者的坟墓。另外,演出中几段多媒体动画有着极强的魔幻色彩,动物们有的背上了潜水设备,有的在跳绳,也有的骑上了脚踏车。
    在人物塑造方面,话剧《活着》也煞费苦心。譬如,在表现福贵是一个赌棍时,或许因为黄渤不错的跳舞功底,福贵居然在台上蹦起迪来。如此这般,孟京辉用这种有些“穿越”的方式,在电子音乐和出其不意的道具配合下,把沉重的《活着》演变成了一出更加荒诞虚幻的寓言。
    历史与现代、经典与先锋的结合,让话剧《活着》上演几天来几乎获得了一边倒的赞誉。近年来,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濮存昕更是表示:“话剧《活着》超越了文字,怪异的方式充满了温暖天真,又刀斧入木三分,孟京辉已成大师。”
    实力派演员黄渤
    几乎可以肯定,饰演福贵一角,造就了黄渤演艺生涯的一个新高度。看完演出后,余华高度赞扬了这位卖力的演员,“你跟我20年前写《活着》时脑海中的福贵一模一样,你们都是乐观而坚强的人。”黄渤的搭档袁泉则说:“福贵这个角色已经完全地长在了他身上。”
    事实上,刚接演《活着》时,黄渤用“诚惶诚恐”形容自己的感受,毕竟福贵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孟京辉也曾表示,这部戏对演员素质要求极高,“只有演员本身具有清醒决绝的历史观和强大的生命意志,才可能真正贴近《活着》的宏大气度。”
    为了这部戏,黄渤几乎背下了整本小说。作为讲述者,大段的独白需要他去朗诵。此外,似乎和黄渤合作的导演都喜欢使劲折腾他:在三个多小时的演出中,黄渤没有休息时间,不停地在沟壑间奔跑、翻滚、嘶喊,即使换景时,也必须待在舞台的角落。一位走出剧院的观众告诉记者,“真担心连续几场的演出,黄渤的体力会承受不住。”
    黄渤极强的人物塑造力,诠释了福贵这个人物在重压下忍受的力量。在儿子有庆意外死亡后,福贵将舞台边数十个矿泉水瓶撒至空中,拼命地砸了足有三分钟,无疑是话剧的一个高潮。就像余华所言:“电影里表现丧子之痛可以用特写,话剧不行。当那些矿泉水瓶奋力飞舞时,你会感到整个舞台都在痛哭。”著名编剧史航也在微博上写道:看完话剧《活着》更让我相信黄渤是个好演员,这次的福贵,毫无话剧腔,能让你陪他疼也陪他麻木。
    的确,黄渤及其他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活着》的主旨——“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呈现。
    

  《活着》剧情介绍
    话剧《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最后福贵失去了包括妻子儿女在内的所有亲人,老了的福贵只有一头老牛相伴。小说《活着》1994年改编成电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该片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