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九发变身大股东提款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重 北京报道
7月24日, 沪市大宗交易成交量最大的为ST九发(600180.SH),成交量408万股。
此前的7月17日,ST九发连发两条减持公告,称7月13日-16日期间,公司两股东共减持公司361.5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44%。不到一周时间, ST九发大股东共减持1107.5万股,累计套现8000万元。
显然,重组尚未落定,2009-2011年已连续3年没有营收的“不死鸟”ST九发依旧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
大股东提款机
在短短一周时间套现8000万元,显然ST九发大股东已经把公司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
ST九发7月17日连发的两条公告显示,2012年7月13日至7月16日,公司股东沈仁荣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共计25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本次减持前,该股东持有公司股份1754万股,占总股本的6.99%,本次减持后,该股东仍持有公司股份1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98%。同一时间内,公司股东姜德鹏7月13日-16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107.5万股。
此前的7月11日和13日,ST九发发布的两条公告显示,同样是沈仁荣,7月6日-1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2%。7月11日-12日,沈仁荣又通过大宗交易共计减持3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5%。
据初步估算,沈仁荣在短短一周内已经减持了整整1000万股,套现应超过7000万元。
此后的几天,尽管ST九发没有发布公告,但7月18日沪市发布的大宗交易数据显示,大股东减持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7月18日、20日、23日、24日4天中,大宗交易发生额分别为50万股、71万股、72万股和408万股。
蹊跷的交易
在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看来,目前正值中报发布时期,很多公司股东选择增持来提振信心,尤其是ST九发处于重组的紧要关头,其大股东却连连出逃,显然有悖常理。
本报记者在查阅沪市公布的数据时发现,近期发生在ST九发的大宗交易存在蹊跷。
记者查询公司大宗交易数据发现,7月6日至7月10日,沈仁荣的减持共分3次,成交价分别为每股6.64元、6.71元和6.83元,较同期股价均有所折让。其间接盘的是杭州滨江威陵大厦证券营业部以及中信证券常州环府路证券营业部。以7月10日6.83元/股的成交价为例,当日的收盘价为7.02元/股,此次接盘的均是中信证券常州环府路证券营业部。
值得注意的是,7月18日至24日发生的4次大宗交易,卖出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环府路证券营业部。买卖双方距离如此之近且是通过大宗交易定向转让,这不由令人猜测:本次买卖是否又是沈仁荣内部股权腾挪之举?
本报记者一直拨打公司董秘的电话,电话均无法接通。
实际上,沈仁荣减持ST九发之前已经曝出“避税门”事件。
今年2月末,沈仁荣宣布将其所持ST九发2500万股中的2250万股转让给自然人於彩君。彼时,ST九发股价在9元左右,但声称“为获取投资收益”的沈仁荣对上述持股的出让价却低至5.243元/股。后曝出交易双方沈仁荣与於彩君实属夫妻关系,其内部倒腾的最大可能是规避高额的个人所得税。
退市之忧
今年4月29日,继创业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之后,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和《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围绕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超预期地提前“露面”。
根据沪深两市发布的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最近3年营业收入均低于1000万元的,其股票应暂停上市;最近4年营业收入均低于1000万元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
按照退市新政,已连续3年没有营收的ST九发若不及时自救,将可能有退市之虞。
今年5月30日,ST九发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重组委2012年第12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的申请已获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该重组方案,郑州瑞茂通拟以其持有的徐州怡丰、邳州丰源、江苏晋和各11.045%的股权代替正大物贸偿还3.3亿元债务;同时,ST九发再向瑞茂通发行股份认购其持有的徐州怡丰、邳州丰源、江苏晋和各88.955%的股权。
若本次交易完成,昔日的“蘑菇大王”ST九发将变身为专业从事煤炭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上市公司,这一壳资源也将由山东板块落户河南。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这一重组方案目前处于过会阶段,相关资产尚未注入,能否保壳尚存悬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