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前海的人民币使命

作者:肖君秀 蓝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13 20:58:00

摘要:前海,这片位于深圳西部、填海而成的15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将为承载深圳“特区中的特区”而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洗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蓝姝 深圳报道
    
    前海,这片位于深圳西部、填海而成的15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将为承载深圳“特区中的特区”而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洗礼。
    7月3日,中央政府网站公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其中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创新无疑成为重头戏。
    国务院日前就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请示作出正式批复,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7月4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究操作性的方案和实施细则,年底之前争取各项政策基本落实到位,“有些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家部委,有些还在深入研究论证中。”王锦侠说。
    而本报记者还从前海管理局获悉,为此7月中旬将会在香港举行招商推介会,面向国际型金融机构等现代服务型企业。
    南中国三大金融创新特区中,前海将率先站在国际化的出海口。
先行先试空间
    “加班加点、时不我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最大胆的先行先试的精神去全力落实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掀起前海建设的新高潮。”收到国务院的批复,王锦侠格外兴奋,与此同时,深圳市市政府和前海管理局的工作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规划细则的申报和研讨、招商会筹备、土地整备、论证入驻企业……前海似乎回到了当年深圳蛇口充当改革开放试验田时的激情状态。
    2012年,手握先行先试尚方宝剑的前海管委会有着充分的探索空间与施展舞台:前海已经进行了全球化人才招聘,其“人才特区”建设被列入中组部2011年重大调研课题;而与国际经验接轨和未来发展权限空间相关的顶层设计核心制度——前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也取得重大突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深圳前海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去年落地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前海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构建起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平台和部委运作机制,这被认为是为将来前海的先行先试打开了充分的空间,以确保前海开发开放始终能够在国家层面谋划和推动。相比南沙和横琴,这一点前海显然更有前瞻视野。不过,在推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常态化、规范化的有效运作上,前海管委会依然面临诸多具体性工作要做。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在前海注册,另外还有将近200家企业在谈,7月中旬前海将会在香港举行招商推介会,招揽更多的全球高端企业入驻。
    此前,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介绍,前海今年将着力引入具有引领性、代表性和整合性的国际500强、国内100强现代服务业项目及企业总部。容纳的企业数量,“从现阶段可以说是无限的容量。”
    目前,前海这片填海而来的热土还处于土地整备阶段,前海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称,软基处理工程在全面推进,年底前有望全面建成陆域。本报记者了解到,前海将构建“三区两带”的格局,初步规划为22个开发单元,就业人口约80万人,居住人口规模约30万人。
    对于前海的定位,前海管理局如此阐述——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体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努力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实际上,前海已成为从金融、会计、法律、人才、物流、教育、医疗等首次对接国际的“特区”试验窗口。
人民币国际化使命
    据本报记者了解,前海管理局将国务院批复的方案分解成30项任务,由相关部门和各方协调“作战”。由于各项试点改革均无先例可循,因此成败与否还看具体实施情况。
    前海此次最大的任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国务院批复中有8项优惠政策,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的试点来打开人民币港深之间的双向回流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奠定基础。
    “目前人民币大部分沉淀在香港,现在约6000亿,将来还有一万亿、两亿,这些人民币怎么用,怎么回来?”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圳前海与其他地区的金改有本质的区别,前海主要是与香港合作,实现跨境对接国际,而其他地区金融创新主要是境内的进一步开放以满足服务产业升级所需。
    金融创新的制度空间也成为前海获得青睐的独门武器。据悉,在前海管理局与招商企业的交流中,他们对获批方案中的金融创新八条、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政策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分析人士指出,三大金融特区尽管在定位上错位发展,但金融创新的空间无疑最具吸引力。
    “前海与其他任何新区不同的是,前海对境外高端人才实行差额补贴个人所得税收优惠,这一块是为了突出引进境外高端人才,打好国际经济的增量牌。”王锦侠对本报记者解释,其他新区针对企业、人才等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综合起来看,前海可能更加优惠。
    此外,前海与国际对接还表现在教育、医疗和电信方面,如探索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完善两地律师事务所联营方式等,不过由于两地的法律不同,实施细则还需要严密论证。一参加前海政策前期讨论的人士透露,届时入驻前海的企业在法律方面的接轨和突破如何,还要看下一步的实施细则。
    而对外资严控的教育、医疗、电信等,同样在前海开了口子,如允许香港在前海设立独资国际学校和独资医院,支持港澳电信与内地电信建合资企业,经营电信业务,并支持前海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等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