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一种病
程凯
有时突发奇想,要是没有CPI这个东西就好了,这个“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英文缩写,带给我们的怎么永远都是痛苦和烦恼呢?不信你看一看从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的月度CPI走势图就好了,那就是一个上山和下山的过程。
2010年6月,那时CPI是2.95,因为CPI是一个比率,当我们简称2.95时,实际说的是物价同比上涨了2.95%。这个2.95之后,CPI开始逐月爬坡,3.3、3.48、3.61、4.37,到了2010年11月5.12,然后开始平台整理,4.59、4.91、4.94、5.38、5.34、5.51,之后在2011年6月和7月冲顶,达到6.36和6.45,之后掉头向下,6.15、6.07、5.5、4.22、4.07、4.55,突然在2012年2月跳崖到了3.16,然后3.59、3.37、3.0,到了刚公布的2012年6月份数据,变成了惊人的2.15。
虽然没有直接呈现图像,但你完全能在脑子中勾画出一条大幅波动的CPI曲线来,画完你就知道了,CPI病了!
CPI是一个物价指数,间接决定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又间接反映了生产和消费水平,所以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尤其是投资者们的心脏,要知道,基金、大户们的心脏也不那么健康。可就这么一个CPI,两年来从没让人消停过。我不知道CPI等于怎样一个数值才被认可为良性,但很久以来有很多人相信3就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让我们数数过去24个月CPI的个位是3的月份有几个?答案是7。
24个月中只有四分之一的CPI和3有缘,其他月份不是冲高就是冲低,如果你执着于CPI的体温数据是3才健康,那你大多数时间会觉得CPI不健康,如果你执着于CPI的不健康需要治疗,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里都会给CPI打针吃药,发热了吃降温药,发冷了就吃补药。
我不是很确切地理解CPI的这种病是怎么得的,聪明的你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比如,世界经济这两年就没有让人安生过,美国人拼命发钞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再上涨,CPI因此走出一个上升曲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再比如,为了应对这种CPI不断上行,我们的央行采取了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政策,把CPI拉下来也自然而然。
大家都没做错什么。美国人要自救,中国人也是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在操作。但事情就是这么糟,当你希望CPI降到一个合理温度时,它偏偏走到了一个冷冷的地方。治愈通胀,通缩又要来了。其实这事本就不容易,给病人治病,难就难在度的拿捏,多一分少一分都过犹不及,更何况病人的病情又如此复杂,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又是如此之多。
如果要从CPI的病态中总结一点经验,那就是干什么都别过了。就像给一两岁的孩子治发热一样,医生会建议说,物理降温就可以了,用不上抗生素,不用的话孩子可以培养抵抗力,用了反而只能依赖抗生素,丧失了他应该自己生长出来的免疫力。
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再来看看现在这个2.15的CPI新低。有人说这是通缩,还有胆子大的说通缩要持续10年,而且还是全球性的。我就不明白了,要是翻翻旧账,真不知道这些先生女士们在2011年6月和7月CPI达到6.36和6.45时,有没有说过通胀时代会持续10年呢?还有什么叫做通缩?CPI那个百分比变成负数那才叫通缩。
CPI有时很像股价,股价也是经常生病的,大家都说有一个价值存在,但价格就像有人牵着绳子遛狗一样,狗一会儿跑在人前面,一会儿跑在人后面,在人身边的时候少,但就因为绳子的存在,狗前面跑远了就会慢慢跑到后面去,狗跑后面跑远了就会慢慢跑到前面来。所以,当CPI到6时,你应该有勇气说到顶了,CPI到2时,你应该有勇气说到底了,这和巴菲特炒股票有一比。
好好享受CPI在2的时刻吧,这个时刻不会太长,就像CPI在6的时候大家都很着急一样,肯定有人会把它打下来,当CPI到2的时候,也有太多的因素会把它托上去。
首先是外部环境,伯南克将QE3引而不发,但美联储的宽松基调一点没变;二是国内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始,降息已经两次,第二次还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快,你说这是2.15的CPI逼的也可以,但你也得相信不断降息将会逼得CPI不得不涨;第三,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已经在逐步释放之中,一旦发挥作用即将推升生产和投资,大项目一动,上下游产业链就都动起来了,生产和消费价格很难不动;第四,中国制造工人的工资还在上涨之中,这种趋势里CPI很难持续在低位不动;我们甚至还可以找出第五个原因,就是一系列的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正在进行中,水价、电价都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趋势仍然是向上的。
还需要列举更多原因吗,其实只要一个就够了,就像不能容忍高通胀一样,通缩也是货币部门所不能容忍的,不信走着瞧吧。(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