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美国最高法院的5:4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16:59:00

摘要:赵灵敏 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9名法官以5对4的表决结果裁定,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的医保改革法案核心内容符合宪法。关键一票来自

赵灵敏

    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9名法官以5对4的表决结果裁定,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的医保改革法案核心内容符合宪法。关键一票来自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这名保守派法官的倒戈拯救了该法案,也成就了奥巴马任内的一项重大成就。但5∶4的表决结果和围绕着医保法案的争论和对抗,也同样凸显了美国社会深刻的分化和裂痕。
法律高于党派利益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的9名法官,2位是里根任命的,1位是老布什任命的,2位是小布什任命的,这些人立场趋于保守;另外4位,2位是克林顿任命的,2位是奥巴马任命的,他们偏向自由派。罗伯茨是在2005年由小布什任命的,这7年来,大多数情况下,他都秉承保守派立场:限制在校学生言论自由,赞同死刑、公民持枪,维护政府与大企业财团利益等。如果按照一贯立场,他应该会否决医改法案。但罗伯茨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支持,自由派的《纽约时报》认为其引发的震惊可以和当年尼克松访华相提并论。保守人士和共和党则对罗伯茨的“变节”充满愤怒,直指其为“叛徒”。有人将罗伯茨的头像印在自己的T恤衫上,标上“懦夫”的字眼。
    罗伯茨此举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猜测和议论。法新社认为,罗伯茨此举平息了对最高法院的强烈质疑声音:此前批评者说,最高法院将按照政治路线投票,会在大选之前四个月封杀奥巴马最大的国内成就。如果最高法院推翻医改法案,美国人民就会把最高法院看成追求极右翼、倾向公司议程的工具。罗伯茨决定性的一票挽救了最高法院的声誉。
    事实上,自最高法院在2000年通过裁决并将小布什送进白宫后,美国人对最高法院在司法判决上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已经产生了怀疑,推翻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必定引发两党之间更激烈的相互攻击,最高法院成为斗争工具的印象也将更加难以消除。罗伯茨的投票显示他更关心最高法院的声誉而不是某一党派的利益。而美国政治体制的制度设计,也为罗伯茨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在美国的宪政体制中,最高法院作为司法分支,与白宫代表的行政权、国会代表的立法权鼎足而立,相互制衡。但与行政官员、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不同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而在内部运作上,最高法院同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来保证公正,避免暗箱操作。在审案期间,除非在所有人都能听到谈话内容的公共场合,法官不能与任何当事人或律师私下说话。案情只能在内部会议上谈。出了会议室,法官之间关于案情的任何交流都必须以书面方式进行。哪怕是2个人之间的研讨,也必须让另外7个人传阅。
    有了这一整套制度保证,在美国历史上,像罗伯茨那样做出出乎意料判决的法官其实不在少数。最有名的是2009年退休的戴维·苏特法官。他是老布什提名的,当时被公认是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但事实证明他除了保守派什么都是。在2000年的那次著名判决中,他甚至投票反对小布什当总统。共和党人据此把苏特列为老布什总统最大的错误之一。
    但也正因为不需要进行政治考虑,美国最高法院在200多年里通过了大量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判决。1971年,最高法院顶住政府的压力,允许《纽约时报》发表越战秘密文件,从而进一步推进了言论自由的边界;1973年,最高法院确认了妇女的堕胎权。
    现在,罗伯茨也在关键一刻拯救了医保法案,未来,人们也许会将之和上述两个著名判决相提并论。但罗伯茨同样需要正视的,是由5∶4所代表的最高法院内部的严重分歧。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最高法院有近一半的判决意见都是以5∶4的投票结果达成的,这是前所未有的。而在法院之外,围绕着医保法案的争拗也远未止息,罗姆尼更誓言如果当选总统会立即废除该法案。美国社会的分化,在医保问题上一览无余。
“美国梦”已是明日黄花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的开篇就说,美国给他的震撼,是其社会的平等和均富。在当时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都被贵族所垄断,小民百姓永无出头之日。而在美国,一个一文不名的人可以白手起家,很快进入上流社会,没有任何等级秩序限制人们的自由发展。这就是后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美国梦”。但到了今天,“美国梦”已经严重褪色。在1970年,最富有的1%美国人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9%,而现在的比例已接近25%。原先收入是普通工人50倍的CEO们2001年的收入就是普通工人的500多倍。据皮尤中心的调查,42%出身在社会底层的美国男性成年后还处在原先的阶层,他们之中只有8%的人最终跻身社会阶层顶端的1/5,这些数字远高于传统上被认为是阶级区分严重的欧洲国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主导美国后工业社会的是创意型经济,这使得智商与成功和社会地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全球化又促使美国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型,制造业纷纷移往第三世界,受教育不多的男性的工作机会显著减少。而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男女彼此娶嫁,生育后代,使得社会分化成为世袭的固化现象,越来越难以改变。
    社会地位的分化和固化,使得美国社会的阶层对立日益严重。在政治上就演变成保守派与自由派的两极分化和党派斗争的日益激烈。民主、共和两党视对方如仇敌,互相不买账,任何小小的问题都会造成双方争论不休,剑拔弩张,这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2011年4月,围绕着预算案,民主、共和两党在距离临时预算到期仅一小时的最后时刻才达成协议,避免了联邦政府关门。2011年7、8月,在是否提高国债上限的问题上,两党也是缠斗到最后一刻。医保法案也同样如此,该法案早在2010年3月就在国会通过并经奥巴马签署,但之后全美相继有26个州出现“医改违宪”诉讼,最终要靠最高法院一锤定音。
    严重分裂的社会,严重对立的政党和分歧严重的最高法院,这就是美国今天的现实。对于这个不能接受世界老二地位的国家而言,这是比医保法案通过与否更为严重的问题。(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