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的N条军规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24 22:45:04

摘要:哈里森的N条军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上周,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哈里·哈里森以87岁的高龄于英国辞世。这个时间距离他1943年入伍参战,通过概率计算选择最安全惜命的生存方式,已过去69年。因为有了这69年,世界多了一个睿智清醒的作家,多了《银河英雄比尔》、《不锈钢老鼠》系列等一大摞科幻名作。 哈里森的著作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因反战,
写作《银河英雄比尔》
    1943年,二战如火如荼,高中毕业的哈里森毫无选择地被征召入伍。
    一向惜命的他抱着不放弃的精神,开始了缜密的计算分析,最后他选择了当空军。理由是空军最安全:“我不想淹死,所以不去当海军;我不想吃枪子儿,所以不当步兵……为什么空军安全?要知道那阵子,空军里地勤和飞行员的比例差不多是35∶1。”
    哈里森如愿以偿,因为视力不好,他成了空军里安全系数最高的地勤人员。但哈里森仍不放心,为了稳固这个职位,哈里森特意去飞行器械学校拿到了机械师的资格证书。但随后他还是离开了这个职位。原因在于他在机械测试中拿了高分,被分配去修理枪械的瞄准器系统,并担任过机枪教官。后来他又凭借自己高超的射击技术,获得了神枪手勋章。
    军旅生涯留给哈里森的是难耐的无聊苦闷,和对战争的无尽厌恶。为了保持头脑的灵活,他开始自学世界语。后来世界语成了他《不锈钢老鼠》系列中银河系通用的语言。
    二战结束后,和许多经历过战争噩梦的人一样,哈里森也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他连续几个月郁闷沮丧,在一家工厂制作老虎钳赖以度日。成为画家后,哈里森把自己当年做的老虎钳挂在画板上方,“每当我厌倦了绘画,只要抬头看看这玩意儿,就有了继续画下去的动力。”
    1962年,极度反战的哈里森,撰写了富有强烈讽刺意味的《银河英雄比尔》,此书被视为可与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第22条军规》相媲美的反战佳作。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和哈里森一样,1961年约瑟夫·赫勒也因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创作了充满荒诞意味的黑色幽默小说《第22条军规》。小说中,根据第22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结果仍在劫难逃。哈里森在《银河英雄比尔》中,则拿出自己一贯擅长的通过模仿、致敬或解构传统科幻冒险剧的创作方式,将著名科幻大师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以及他自己的作品片段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黑色幽默,
反英雄的不锈钢老鼠
    哈里森的作品充满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和反讽解构,他坚信:“黑色幽默能表达的意思,其他方式根本做不到。”
    1957年,哈里森开始写作此后风靡世界的《不锈钢老鼠》系列,并陆续出版了8个系列,包括《不锈钢老鼠的诞生》、《不锈钢老鼠参军记》、《不锈钢老鼠高唱蓝调》、《不锈钢老鼠落入法网》、《不锈钢老鼠复仇记》和《不锈钢老鼠拯救世界》。
    这部以不锈钢老鼠Jim Digriz为主角的小说幽默紧张,不锈钢老鼠的形象也具备相当的颠覆性。作为银河系最伟大的星际窃贼和犯罪艺术家,不锈钢老鼠在众多星球上留下了自己的潇洒身影。威震宇宙的星际特警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把它招至麾下……不锈钢老鼠虽然是反英雄的,却不是一个盲目的破坏狂,他破坏的对象是一切不公正不合理的法律和制度,而这正是哈里森创作这一形象的意义所在。
    哈里森写作于1966年的《让地方!让地方!》,同样充满深刻的黑色幽默。小说发生于未来的1999年,那时人口爆炸的纽约发生了杀人案。在人口过剩的主题下,故事看似缉凶,其实却是许多老年人为了给他人腾“地方”,不得不在狭小的房间里看风光片,实施安乐死。但他们死后,政府却用他们的尸体做成食品,喂养活着的人。而为了揭露这个阴谋,主人公安迪还被政府追杀。这部小说故事虽然恐怖,但小说却充盈着哈里森对人类未来的温情和乐观,自然结尾也是大团圆式的。
爱自由的写作狂
    哈里森最初是一名连环画家,为一些书籍与杂志绘图和编辑。进入科幻领域,是因为参加了纽约一个科幻俱乐部,在那儿认识了当时的著名作家达蒙·奈特。此后,哈里森开始编辑科幻小说杂志。
    但成为科幻小说作家,于哈里森却是个偶然。它应该归功于哈里森的一场重感冒,并发症引发的双手颤抖使他无法拿住画笔,只好试着开始写作。哈里森先写了个名为《穿行岩间》的小故事,谁知达蒙·奈特读后大为赞叹,并立马掏100美元买了下来。
    1950年代中期,美国漫画业遭遇瓶颈,这加速了哈里森的转行。不久,他便辞去编辑工作,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对于成功变身自由作家,哈里森颇为得意,“首先,你爱住哪儿就住哪儿;第二,你想工作多久都行;第三,工作时能穿着舒服的旧衣服,这省下了买西服和白衬衫的钱。”果然,变身第二年,不锈钢老鼠便在一个短篇故事中亮相。同时哈里森还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死亡世界》,并将它寄给了《惊奇》主编、科幻界著名的伯乐坎贝尔。不久回信到了,哈里森打开信封,惊喜地发现里面躺着一张2100美元的支票。这可是个大数目,因为哈里森当时一年的收入也才3000美元。凭借坎贝尔的赏识与提携,哈里森迅速跻身一线科幻作家行列。
    虽然号称“想工作多久都行”,但成为自由作家后的哈里森却陷入写作狂状态。开始时他一周写6天,周日休息,后来发现这样会打断思路,便干脆一天也不歇地写下去,直到一稿完成。他一周能写一个短中篇,长篇也只要1个月左右。然后他休息一周,接着开始修改原稿,而这往往比写初稿更难,因为一篇小说哈里森会偏执地修改至少5遍。而每当一部作品送入印厂,哈里森会立即开始写下一个,同时脑子里装着两到三个小说的构思。
    哈里森的童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父母为省钱谋生四处搬迁。颠沛流离的经历让成年后的哈里森走遍大半个世界,成为一名“世界人”,他曾在墨西哥、英国、意大利、丹麦、爱尔兰等地生活多年,最后定居爱尔兰。
    在哈里森的友情名单中,英国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的排名相当靠前。1965年,两个同为“世界人”的作家,联手创办了世界上首份严肃的科幻文学评论杂志《科幻地平线》,之后又一起选编了许多科幻小说集。
    在冷战的上世纪70年代,两个“世界人”又在都柏林创建了不带任何政治偏见的世界科幻大会(WSF),为鼓励非英语科幻文学的写作,WSF还设立了哈里森奖。
    哈里森一生做过许多反差巨大的工作,晚年他在自传中回顾平生,并自豪地总结:“回忆起来,我生命中唯一不变的轴心,还是科幻。”

哈里森简介: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享年87岁。早年入伍,做过杂志编辑、插画师等。1965年,与英国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创办科幻文学评论杂志《科幻地平线》。代表作有《银河英雄比尔》、《不锈钢老鼠》系列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