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红五月”还是购房者的“恐五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6月份央行一纸降息通告,让本已不平静的楼市陡然开始沸腾。
据易居中国统计,5月份全国30个大中城市成交量创下近16个月以来的新高。成交量大幅回升的同时,各地成交价开始飙升,5月份全国30个城市成交均价也上扬了9.9%。
开发商业绩的“红五月”,却成为购房者心里的“恐五月”。由于担心再次上演2009年房价暴涨一幕,购房者的心理变得焦虑起来。而南京等地,甚至再次出现连夜排队买房的情景。
据了解,造成本轮“红五月”的原因,除了改善需求的集中释放,其中也夹杂着少量投资客的入场。不过,乘星行机构总经理李骁指出,房价也很难出现暴涨。
“地方政府政策的暗中松绑不会持续太久。即使政府进行换届,基于调控政策的大方向已经被锁定,明天也不会出现政策的大逆转。”李骁表示,在这样的前提下,大量投资客仍然被挡在市场外,房价暴涨的概率也因而被降低。
5月成交均价上涨9.9%
外面还在下着小雨,但在上海浦东新区房地大厦交易中心大厅里,却出现了久违的排队现象。
“虽然等待交易排队的人不多,但挺长时间没见到这情景了。”一位交易中心人员说。
6月18日下午,在交易中心等着办理交易手续的姓夏的年轻夫妇告诉记者,他们也是最近才下了狠心要买房。
“从3月份已经开始看房,但价格并没有下来多少,所以没有出手。但最近感觉楼市的风向有点变了,就在想房价是不是又要往上蹿了?现在心里有点慌,很担心像2009年那样的疯涨。”小夏表示,他现在还为2009年没有买房而后悔不已。而近期楼市的变化很让他们担心,所以这次向亲戚和朋友借了钱,下狠心决定出手购置他们的第一套房子。
小夏的担心,反映出当前很多购房者的一种心理:恐慌。恐慌什么?房价再次上涨,尤其是没有预见的大幅上涨恐慌。
购房者的焦虑和恐慌,也并非空穴来风。开发商的“红五月”,也成了购房者的“恐五月”,各地楼市的风向似乎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据易居中国统计,5月份全国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67万平方米,创下近16个月的新高,同比增长19.2%。
在成交量回暖的同时,价格也出现了上扬。30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33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幅度高达9.9%。与此同时,没有实行限购的三线城市,5月份成交均价第一次突破7000元/平方米,创下了历史新高。
“降息尽管很难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向投资者和市场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目前疲软的经济增长,以提振市场信心。”第一太平戴维斯董事长刘德扬指出,此次降息成为引发楼市“红五月”的直接导火线。
投资客又杀回来了吗?
是谁在买房,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5月的成交价格上涨了近一成?
易居中国分析师吴晓君指出,从成交结构中可以看出明显的特点:中高档房带动了楼市的价量齐升。
“中高端商品住宅的大量入市带动了整个楼市成交均价的双升。5月份90-140平方米的中户型和140-200平方米的大户型成交量增幅位居前两位,分别为39.4%和21.2%。”吴晓君说。
为何90-200平方米的房型,在5月份会成交量大幅增加,李骁指出,这是楼市综合效应的结果。
“这个房型明显对应的不是刚性需求,近期刚需入市的量也并不大。换房的改善需求经过近两年的沉淀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可持续性也不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楼市中有一股新的需求进入了各地楼市。”对于5月的楼市行情,李骁表示,很可能是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松绑后,引入了新的需求。
那么,投资客在5月份重新杀入楼市了吗?
“不排除这一波行情中有投资客入市。”同策房产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
据了解,一些城市在5月份出现了可以通过补交社保来办理房产登记过户的短期政策窗口期。而这短暂的政策窗口开放期间,小部分的投资者涌入了楼市。
对投资客在极短的时间内“网开一面”,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息息相关。
对于地方政府暗中救市的说法,上海望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季宝红指出,现在一系列现象都反映了这其中相当微妙的关系。
“土地市场为什么在最近又有些热起来了?与开发商预期楼市将回暖有很大关系。房价继续下行、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很大,更不会买地。可楼市回暖,手头有钱了,开发商也愿意拿地;随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有所减轻,地方财政也可以得到改善。”季宝红指出,有这样的因果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地方政府屡屡要试探中央政策底线,想尽其所能进行松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